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测定黄胸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测定抗药性提供黄胸鼠敏感种群本底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6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3%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黄胸鼠性别之间对溴敌隆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线y=2.85+3.69x,LFP50、LFP99及其95%置信限(95%CI)分别是3.81(3.18~4.58)、16.26(9.95~26.56)d。结论按WHO修订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湛江地区黄胸鼠对0.0003%的溴敌隆毒饵食毒期超过17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2.
湛江地区褐家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测定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方法在实验室作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 2%溴敌隆毒饵。用B 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关系。结果褐家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没有性别差异(Pb>0.05,PLFP50>0.05),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y=2.14 6.30x,LFP50、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是2.85(2.48~3.27)、6.68(4.87~9.16)。结论按WHO修订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本地区褐家鼠对0.000 2%的溴敌隆毒饵食毒期超过7 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雷州半岛农村臭鼩鼱的生态情况。方法 夹日法进行密度调查,同时结合鼠蚤监测所捕获的臭鼩鼱调查其种群构成及繁殖情况。结果 臭鼩鼱年均室内、野外密度分别为2.37%、0.61%.年均室内、野外种群构成分别为29、50%、11.54%,年均妊娠率为43.17%。结论 臭鼩鼱密度和种群构成受环境、气候和药物影响而改变,繁殖率也与气候、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凝血反应检测黄胸鼠对溴敌隆抗药性的方法,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摄食实验,以野外种群ED95的置信上限测定区分剂量,参照摄食实验区分抗性和敏感黄胸鼠,研究区分剂量对黄胸鼠凝血反应的影响。结果黄胸鼠对溴敌隆抗药性区分剂量为4.0mg/kg,以此区分剂量和20d后存活为标准筛选抗药性黄胸鼠。结果显示,抗药性种群在区分剂量作用下,凝血酶活动度(PCA)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可达正常水平的17%),但可在2-3d内恢复到正常凝血水平;而敏感性黄胸鼠的凝血酶可下降到很低,且不能恢复。另外,区分剂量作用4d后,黄胸鼠PCA的种群分布从单峰型向双峰型分化,其中敏感亚种群的PCA在0~8.16之间,而抗药性亚种群则在10~100之间,此时黄胸鼠的PCA基本上可代表其20d内的存活率,也说明了凝血反应与摄食实验的一致性。结论以区分剂量4.0mg/kg溴敌隆作用后,PCA=10(或INR=5.0)作为阈值来区分黄胸鼠抗药性与敏感性个体,是准确、简便、易行的抗药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5.
广东遂溪县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遂溪县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发展程度.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结果黄胸鼠的抗性率为8.16%,比1992年2.7%监测结果有发展趋势;褐家鼠未发现抗性鼠. 结论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然敏感,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监测,注意黄胸鼠抗性种群形成.  相似文献   
26.
雷州市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中部 ,北邻遂溪 ,南接徐闻 ,东西临海。人间鼠疫流行始于 1882年 ,最后一次发病为 195 2年。 1973~ 1985年间虽无人间病例 ,但自鼠血清中检出鼠疫 F1抗体阳性材料 15份。为了进一步监测当地鼠疫疫源现状 ,根据“广东省 2 0 0 1年鼠疫防治工作计划”,我们于 2 0 0 1年 1~ 2月 ,选择雷州市北和城效重点旧疫区进行了一次鼠疫疫源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宿主动物监测1.1 家鼠密度监测 :在雷州市北和城郊旧疫区住宅内采用笼日法 ,置笼 380只 ,捕获鼠形动物 6 4只 ,总密度为 16 .84 % ,其中黄胸鼠 (Rattus flavi…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斯氏屋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参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广州市所辖9个区内所捕获的53只斯氏屋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存活率为3.8%,其总平均摄药剂量为30.31mg/kg,存活平均摄药剂量为58.29mg/kg。经与同期同地家栖鼠抗药性比较,该鼠种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敏感性介于黄胸鼠与褐家鼠之间。结论控制斯氏屋顶鼠可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8.
1980年4月~1989年4月先后在广东部分地区进行人畜弓形体感染情况调查,已查明13个市县有弓形体感染。采用小白鼠传代方法,从193组猪检材分离到16株弓形体。鼠型动物检材78组,医院各科住院患者检材84份及其他检材6份均未分离到弓形体。用IHA法检查弓形体抗体,检查人血清3356份,阳性28份,阳性率0.83%;动物血清2196份,证实我省10种动物有弓形体感染。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广东省家栖鼠形动物种类构成及在不同季节的繁殖情况,为科学灭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每月选择1个乡镇,采取逐日捕鼠方法,实施监测和调查。同时将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鉴定及解剖,观察并记录妊娠情况。结果广东省乡镇居民区鼠形动物的笼捕率平均为9.98%,其中鼠类的笼捕率为4.98%;鼠形动物种群构成比分别为褐家鼠48.73%、黄胸鼠15.50%、臭鼩鼱35.17%、小家鼠0.59%;其中褐家鼠年平均妊娠率为4.06%,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5.35只;黄胸鼠年平均妊娠率为5.63%,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2.76只;臭鼩鼱年平均妊娠率为15.00%,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3.32只。结论在城镇居民区褐家鼠和臭嗣鼯已成为绝对优势种,小家鼠为少见种;褐家鼠和黄胸鼠的繁殖期一年有春秋季2个高峰,其中春季的繁殖高峰超过秋季,但褐家鼠在8月还有一个小的繁殖高峰。臭鼩鼱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也有2个高峰,其中前峰出现在3—6月,后峰在10-11月。鼠密度也呈现春秋两季的高峰期。广东省需实施春秋两季的灭鼠。  相似文献   
30.
广东省鼠疫防治与监测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的鼠疫防治与监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方法考察学习,查阅资料,联系本地情况,综合分析。结果提出和分析了本省鼠疫防治以及鼠疫监测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结论鼠疫防治与监测必须抓住重点,才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