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研究半夏生物总碱(PTA)和钩藤生物总碱(UTA)抗惊厥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最大电休克惊厥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检测PTA和UTA单用和三种比例(1:1,1:4,4:1)配伍的抗惊厥作用及毒性效应,并采用bliss’s法分别计算它们的ED50和LD50。用等效线法评价其协同作用并计算各组配伍的受益指数(BI)。制备大鼠运动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惊厥模型,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海马区癫痫相关递质Glu、Asp、Gly、GABA的含量。结果半夏、钩藤生物总碱4:1配伍的抗惊厥作用呈现协同,而毒性呈现相互拮抗,是PTA和UTA合用的最佳比例。而两药1:4和1:1比例配伍尽管在最大电休克惊厥试验中抗惊厥作用呈现协同,但是在毒性试验中毒性效应却呈现相加。PTA和UTA单用和4:1合用,均可明显减少海马Glu的水平,增加GABA的水平,且4:1合用组的GABA水平要比两单药组高。但对Asp、Gly无明显影响。结论PTA和UTA以4:1合用时抗癫痫效应协同、毒性拮抗。两药合用的抗惊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同时降低Glu能神经的兴奋性,并协同提高GABA能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2.
薄层光密度法测定中成药戊己丸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硅胶GF_(254)为吸附剂,应用计算机技术选择正丁醇-水-冰乙酸(70∶20∶10)的最佳配比,展开、分离了戊己丸中各有效成分,用双波长薄层扫描仪进行含量测定,对有效成分小檗碱,巴马亭和芍药甙的测定条件、稳定性、标准曲线及与分离有关的色谱参数作了研究并进行了样品分析。本法测定的回收率均在95%以上,变异系数小于5%。  相似文献   
163.
1979年美国Armstrong,D W开始研究胶束薄层色谱法,国内曾有人应用单一胶束溶液分离解热镇痛类物,本文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展开剂,在聚酰胺薄膜上分离鉴定解热镇痛类复方制剂,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4.
复方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是盐酸普鲁卡因和对氨基苯甲酸为主要成份的注射剂,用重氮化法必须分离后进行测定。作者选用pH7.50和pH2.90缓冲液控制盐酸普鲁卡因的水解,拟定出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注射液中盐酸普鲁卡因和对氨基苯甲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5.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芦丁片中芦丁的含量,不经其它分离便可消除槲皮素干扰。片中维生素C以水溶解,滤去溶液。滤渣用醇处理,在362.5nm和386.0nm处测定醇溶液吸光度。平均回收率为100.2±0.18%(置信率95%)。  相似文献   
166.
三黄片中有效成分的薄层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TLCS法测定了三黄片中大黄素、小檗碱和黄苓甙等有效成分的含量。以硅胶G为吸附剂,先用苯-乙酸乙酯-乙酸(75∶25∶1.5)展开分高大黄酸和大黄素,再用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7∶3∶1∶1)分离小檗碱和黄苓甙,于CS-910薄层扫描仪上,在选定的波长处测定各组分的含量。本法操作简便,回收率在94%以上,变异系数小于4%。  相似文献   
167.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患眼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眼平均视力由(0.15±0.02)恢复至(0.48±0.13)、平均眼压由(23.29±4.83)mm Hg下降至(10.32±2.34)mm H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水肿3.33%、后囊浑浊4%、前房纤维素渗出5.33%。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改善眼压、恢复视力,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68.
胃中上部恶性肿瘤2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民  刘臻  张博  陈延会  王卫民  张澜 《海南医学》2010,21(13):69-70
目的探索胃癌手术治疗的合理路径,总结经腹全胃或上半胃切除联合或未联合多脏器切除治疗胃癌手术的经验。方法对术前胃镜病检诊断为各型贲门癌、胃底体癌采用经腹D2、D2+清扫根治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及TNM分期,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与预后判断。结果经腹D2、D2+清扫根治近端胃癌14例,全胃切除12例,5例分别联合脾并胰体尾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肺炎3例,膈下积液感染2例,返流性食管炎10例。结论根据病灶的解剖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结合术后病理进行辅助化疗,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9.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3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民  张博 《海南医学》2010,21(2):89-9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31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效果好,患者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液对U937细胞蛋白激酶C-δ(PKCδ)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对数生长期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血液透析液进行干预,分为A液+B液组(血液透析液A液+B液组合)、A液+B液+PKCδ特异性抑制剂(rottlerin)组、A液+B粉组(血液透析液A液+B粉组合)、A液+B粉+ rottlerin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和正常对照组。分组干预后24 h和48 h分别收集细胞,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液+B粉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呈凋亡典型形态学改变,分组干预24 h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99±3.54)%和(46.35±4.22)%,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空白对照组的(7.40±1.33)%和(7.62±0.95)%、正常对照组的(5.37±0.29)%和(6.46±1.02)%和A液+B粉+rottlerin组的(23.58±4.12)%和(33.70±4.50)%(P<0.05);同时与两对照组和A液+B粉+rottlerin组比较,A液+B粉组U937细胞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A液+B液组细胞凋亡率及PKCδ mRNA和蛋白表达与两对照组和A液+B液+rottleri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液A液+B粉组合对U937细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PKCδ表达有关;与A液+B粉组合比较,选择A液+B液组合作为血液透析液可降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