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洪水外包线内钉螺孳生环境形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类比法、生态实验和现场调查 ,并利用三峡水库论证期间得到国家认可的洪水预测资料 ,取其血吸虫病研究可利用的部分 ,对洪水外包线内区域钉螺适宜孳生环境的形成进行了探讨。结果洪水外包线内存在大面积临时淹没区 ,其中主要危险环境有三类 :海拔 1 75m以上的洲滩边滩环境、支流开阔河谷环境和库周凹陷台地。观察表明 ,这些地方的土壤、植被、耕种利用和生态特征与钉螺孳生环境非常相似。结论钉螺在这些环境孳生的可能性极大 ,是库区将形成的主要的潜在钉螺适宜孳生地 ,且环境范围较大 ,应加强监测 ,以防止钉螺在库区孳生、蔓延 ,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经吡喹酮(PZQ)半数有效量(ED50)诱导虫体与未诱导虫体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为阐明PZQ的作用机制,探索候选疫苗靶抗原及药物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PZQ ED50(25.98 mg/kg),对单性感染4周后ICR鼠连续灌胃给药30 d,停药21 d后,再给予治疗剂量(200 mg/kg)连续灌胃5 d,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体外培养,观察虫体对PZQ的敏感性。收集诱导虫体和未诱导虫体,利用2D-DIGE分离差异蛋白,并予MALDI-TOF- MS鉴定,进而在线Uniprot软件检索差异蛋白功能。结果 诱导成虫在8倍未诱导成虫临界致死浓度(112 μmol/L)PZQ作用下,仍有75.6%存活率,与未诱导成虫临界致死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虫体和未诱导虫体共确认有30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2个蛋白表达上调,18个蛋白表达下调,主要是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细胞中参与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的酶类、氧化还原酶类以及应激蛋白和参与解毒代谢的蛋白酶等。结论 诱导虫体对PZQ敏感性下降显著,显示出明显的耐受性。诱导后,蛋白表达上调或下调提示PZQ诱导促进或抑制了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为深入阐明PZQ作用机制,探索新的疫苗候选抗原及药物治疗的靶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研发抗血吸虫新药开拓新途径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湖盆地区4个乡196个村民组中的20个组的居民血吸虫病的感染情况,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生产条件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方法用Kato -Katz法进行粪检,得出感染率;对20个组进行地理环境分类、种植作物分类及生产条件和外围环境因素的调查. 结果该地区的地势是由平地、阶地向梯地过渡,相对应的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也随梯(阶)地面积比例的增大而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s=0.739, P< 0.001).环境复杂的汇水区及环山堰的多少也与感染率呈正相关(rs=0.793, P <0.001及rs=0.758, P<0.001).水稻种植比例的大小与血吸虫病感染率呈负相关(rs=-0.726 ,P<0.001),而经济作物如蔬菜、烤烟等的种植比例大小与血吸虫病感染率呈正相关 (rs =0.781,P<0.001).结论平坝种植水稻区已不再是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而环境复杂的梯阶地区、汇水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求脑瘫患儿进行序贯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方法 按年龄组分段序贯综合康复治疗。 结果 128例脑瘫患儿治疗6个月,显效率分别为:≤3个月组95.2%(20/21)、>3~9个月组84.4%(27/32)、>9个月~1.5岁组31.6%(12/38)、>1.5~3岁组27.0%(10/37)。有效率分别为:≤3个月组4.8%(1/21)、>3~9个月组12.5%(4/32)、>9个月~1.5岁组60.5%(23/38)、>1.5~3岁组54.1%(20/37)。结论 序贯综合康复治疗,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 A型肉毒毒素对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的疗效 . 方法 5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观察组采用拇指夹板固定、手传统中医按摩 , 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 ; 对照组采用拇指夹板固定、手传统中医按摩 . 结果两组经过 3个月治疗 , 观察组拇指腕掌外展活动度明显改善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05) . 结论 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对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的疗效较显著 .  相似文献   
36.
37.
脑性瘫痪流涎症5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松  李雄斌 《现代康复》2001,5(9):87-87
  相似文献   
38.
为使行政管理部门和专家密切配合 加大我国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的力度,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咨询作用,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由卫生部聘请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营养学等各方面的专家作为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pet法与Bobath法治疗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pet法)和对照组(采用Bobath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分级评价。结果:两组在总体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步行的建立及改善步态方面有无显著性差异(x~2=4.92,P<0.05)。结论:两种方法用于脑性瘫痪步行训练均有效,但pet法在轻症患儿步行建立及步态改善方面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痉挛型脑瘫的治疗 ,笔者于 2 0 0 0年 8月—2 0 0 1年 8月对 3 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予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3 2例脑瘫患儿均为我中心住院患者 ,其中男 1 9例 ,女 1 3例 ;6个月~ 2岁者 1 2例 ,2~ 3岁者 5例 ,3~ 4岁者 6例 ,4~ 1 2岁者 9例 ;病情为轻度 1 1例 ,中度 8例 ,重度 9例 ,极重度 4例。所有病例的诊断与分型依据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确定的标准[1] 。1 2 方法1 2 1 头针治疗 :用焦氏法定位 ,针刺两侧运动区。隔天针 1次 ,每次留针 4h ,用国产韩式电疗仪治疗 1 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