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重组小鼠CK2α′亚基的GST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坤  梁景耀  刘新光  梁念慈 《医学争鸣》2008,29(19):1768-1771
目的:研究重组小鼠CK2α'亚基在大肠杆菌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和纯化后活性的测定.方法:将含有小鼠CK2α'cDNA的pGEXGST-MCK2α'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121,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采用谷胱甘肽-琼脂糖珠4B柱纯化,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银染鉴定.将纯化的CK2α'与CK2β以不同的摩尔比混合,找到构成有完全活性的CK2全酶的最佳摩尔比.用各种已知CK2底物鉴定莆组小鼠CK2全酶的性质.对纯化的CK2α'和重组CK2全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重组质粒转化表达菌经诱导后出现M,约为38 ku过度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1.1%.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银染显示纯化的蛋白为单一蛋白带.纯化的CK2α'和β亚基等摩尔比混合可组成有完全活性的仝酶.重组CK2全酶的性质与天然CK2一致.重组CK2全酶对ATP或GTP的米氏常数(Km)值均小于单独CK2α',而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均大于单独CK2α'.结论:重组蛋白是小鼠蛋白激酶CK2α'亚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和鉴定针对人抑凋亡基因livin的siRNA质粒载体,并研究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方法】设计和合成针对人livin基因的siRNA寡核苷酸,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mU6,脂质体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中,用RT—PCR技术检测liv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技术检测Livin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法分析HeLa细胞增殖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ivinsiRNA表达质粒能高效而特异地剔除HeLa细胞中livin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将HeLa细胞阻止在G1期。【结论】livin基因的siRNA对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调控有重要影响,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其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淋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对生活质量及生殖能力危害最大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峻,严重影响对淋病的有效治疗及传播的控制。应对日益严重的淋球菌耐药问题,除了研究病原菌的遗传特征及基因变异之外,如何加强药物的科学应用,提高治疗效能,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控制其传播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在治疗淋病药物使用的策略方面,如何既能提高治疗效能加强疗效,又可抑制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进行了有益的研究,通过监测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适度增大用药剂量、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等综合措施有效预防及控制淋球菌耐药菌株的形成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和突破,加快了组学研究高通量、定量化发展。将一种或多种高通量组学技术联合生物信息学对生物样本或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生物分子及其功能之间的联系,可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更全面、更多层次的见解。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及其联合分析在皮肤疾病的病因研究、疾病鉴别诊断与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与新型治疗靶点发现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近年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及其联合分析在皮肤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阿奇霉素耐药及广谱头孢菌素低敏淋球菌基因分型和基因多态性特征。方法检测阿奇霉素(AZM)和头孢曲松(CRO)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AZM耐药(AZM-R)淋球菌23SrRNA、多重可传递耐药调节(mtrR)基因和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编码基因(penA)突变类型。采用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法(NG-MAST)检测菌株基因型。结果共检测淋球菌485株,包括AZM-R菌株(MIC≥1mg/L)77株(15.9%),其中AZM低度耐药(AZM-LLR,MIC=1mg/L)菌株33株(6.8%)、AZM中度耐药(AZM-MLR,MIC≥2mg/L)菌株44株(9.1%)。AZM-MLR菌株中CRO低敏(MIC≥0.125mg/L)菌株19株(占43.2%),构成比高于AZM-LLR菌株中的CRO低敏株(18.2%,P0.05)。各类菌株间23SrRNA、mtrR、penA基因突变或联合突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ZM-LLR与CRO低敏菌株,以及AZM-MLR与CRO低敏菌株间各类突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出A2059G突变及AZM高度耐药株(MIC≥256 mg/L)。77株AZM-R菌株经NG-MAST检测,检出67株序列类型,其中30株有异常。多数序列类型表现为单一表型。结论该地区出现的AZM耐药及CRO低敏淋球菌值得持续监测和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HPV感染与女性宫颈疾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本所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的2 360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21种亚型HPV检测,其中包括5种低危亚型(LR-HPV)和16种高危亚型(HR-HPV),同时根据宫颈病病理活检结果将宫颈疾病患者分为3组,宫颈炎组2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18例,宫颈癌组36例.比较不同亚型HPV感染与女性宫颈疾病发病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中的2 360例宫颈疾病患者中检测到HPV阳性患者371例,阳性率为15.7%,其中HPV单一感染203例(54.7%),多重感染168例(45.3%).宫颈炎患者组HPV感染以HPV16(68.7%),HPV52(13.0%),HPV31(5.2%),HPV11(3.5%)亚型为主,CIN组HPV感染以HPV6 (69.2%),HPV33(6.2%),HPV52(6.2%),HPV58(6.2%)亚型为主,宫颈癌组HPV感染以HPV 16(65.2%),HPV53(13.0%),HPV58(8.7%),HPV56(8.7%)亚型为主;HPV16型感染和HPV11型感染为导致宫颈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HPV6型感染和HPV52型感染为导致CI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HPV16型感染和HPV58型感染为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 结论 高危型HPV是导致宫颈癌,宫颈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低危型HPV是导致CIN发生的危险因素,HPV分型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014年广州市97株淋球菌环丙沙星耐药株的基因特征及其多抗原序列分型(NG-MAST)与淋球菌耐环丙沙星的相关性。 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分别扩增淋球菌的gyrA、parC基因和NG-MAST分型基因porB、tbpB基因并测序,获取耐药菌株的ST型别。 结果 97株淋球菌中95株(97.9%)对环丙沙星耐药。95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均在gyrA基因对应丝氨酸的第91和95位点上发生了突变,其中93株菌出现了parC基因突变。41株高水平耐药株(MIC ≥ 16 mg/L)中35株(85.4%)出现了parC基因87位点突变,54株低水平耐药株中32株(59.3%)出现此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4,P < 0.05)。96株淋球菌分离株配对后,50株为网站已编号型别,共35个不同的ST型,其中10个ST型含有2 ~ 4个不同的分离株,ST型别中最常见ST5309。对淋球菌菌株系统进化树分析,淋球菌流行株可分为两群,第1群84株中MIC ≥ 16 mg/L的菌株39株占46.4%,第2群12株中只有1株MIC值为1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7,P = 0.012)。 结论 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高水平耐药主要与parC基因87位点突变相关。NG-MAST分型与环丙沙星耐药程度高低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慢性荨麻疹(CU)病例83例,同时设立对照组64例进行比较。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抗Ig E抗体、抗FcεRⅠ抗体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CD8~+CD28~-、CD4~+CD25~+T细胞比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3名CU中,23例抗Ig E抗体为阳性,占27.7%(27/83);31例抗FcεRⅠ抗体为阳性,占37.3%(31/83)。CU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CD8~+CD28~-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CD4~+CD25~+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U患者机体外周血CD8~+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CD8~+CD28~-T细胞比例降低也可能是CU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IgE综合征(hyper-immunoglobulin E syndrome,HIES)是临床少见的以免疫和结缔组织紊乱为特点的原发性遗传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湿疹样皮炎,伴血清Ig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计数的持续升高、严重反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骨骼发育异常等表现,部分患者早期有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HIES属于少见病,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和HIES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有很多相似,HIES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AD。该文通过归纳分析高Ig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特征,比较与AD的异同,可提高临床医生对HIES的认识以及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2019年本单位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趋势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流行情况,为临床有效选择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本单位门诊临床分离培养的100株淋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 内酰胺酶。结果: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株占35%(35/100),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株占32%(32/100)。环丙沙星和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9%(99/100)、93%(93/100)。阿奇霉素耐药率达10%(10/100)。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未见耐药菌株,低敏率分别为22%(22/100)和19%(19/100),敏感率分别为78%(78/100)和81%(81/100)。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和低敏菌株。结论: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仍可推荐为广州地区淋病患者首选药物。建议临床制定合理抗菌治疗方案以提供科学指导时,应长期监测淋球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