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1篇
  免费   985篇
  国内免费   565篇
耳鼻咽喉   240篇
儿科学   193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735篇
口腔科学   248篇
临床医学   2718篇
内科学   1367篇
皮肤病学   145篇
神经病学   548篇
特种医学   6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074篇
综合类   5645篇
预防医学   2072篇
眼科学   138篇
药学   2129篇
  28篇
中国医学   2329篇
肿瘤学   550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533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977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079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940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854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687篇
  2001年   665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25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6篇
  1962年   23篇
  196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患者 男 ,6 9岁。反复腹胀 1个月 ,腹痛 30余小时入院。查体 :T 39.1℃ ,P 85次 /min ,Bp 13/9kPa ,痛苦面容 ,腹部稍膨隆 ,右侧中下腹扪及一包块 ,质软 ,边界不清 ,右中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偶可及气过水声。实验室检查 :WBC 2 0 .9× 10 9/L ,N 0 .888,大便潜  相似文献   
992.
周细根  刘文演  梁生林  温永顺 《医学争鸣》2007,28(22):F0002-F0002
0 引言 司他夫定(stavudine)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司他夫定被胸苷激酶磷酸化后形成有活性的代谢物三磷酸司他夫定,抑制HIV逆转录酶而干扰病毒DNA的合成,临床上用于治疗HIV感染.我们旨在摸索一种简便、快速、专属性高的测定司他夫定血浆浓度的方法,为司他夫定药动学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3.
刘文演  周细根  梁生林  温永顺 《医学争鸣》2007,28(9):F0002-F0002
0 引言 奈韦拉平(nevirapine)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相似文献   
994.
电子束CT和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和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2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诊断为先心病的患者进行EBCT心血管造影检查,与导管法心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2例患者中,EBCT总体诊断符合率87.5%(28/32),TTE诊断符合率78.1%(25/32).EBCT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诊断准确率为96.6%(57/59),明显优于TTE的66.1%(39/59).而TTE对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7.7%(43/44),高于EBCT的81.8%(36/44).EBCT与TTE两者结合,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为96.9%(31/32).结论 EBCT对先天性心脏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关系诊断准确率较高.将EBCT与TTE检查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各种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概念与临床表现、病理损伤特点、治疗方案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4例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儿资料, 纳入标准为肘关节脱位合并尺桡骨近端一处或多处骨折, 男25例、女9例;年龄(8.3±3.2)岁(范围5~16岁);左侧27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玩滑板车摔伤1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骑自行车摔伤5例及车祸伤3例。所有患儿均于急诊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纠正, 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扫描及肘关节MRI, 评估骨折脱位的复位及韧带损伤情况;再根据合并骨折块的大小、移位程度及肘关节稳定性确定后续治疗方案:鹰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或接骨板固定, 冠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袢钢板固定, 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结果 34例中经鹰嘴骨折脱位16例, 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1例, 外翻后外侧旋转不稳定4例及分离型肘关节脱位13例。34例术后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3(8, 15)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3.5±0.8)周, 无内固定失效病例。2例肘关节脱位并桡骨颈骨折中1例出现桡骨头坏死、1例出现桡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早期感染危险因素, 为早期针对性干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后30 d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受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前植入IABP、术后植入IABP、术后植入ECMO、术前机械通气、术前白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血清CRP、手术类型、APACHE Ⅱ评分、NYHA分级、血红蛋白、体外循环时间、供心冷缺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术后ICU时间。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早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95例心脏移植术受者中, 发生早期感染34例, 感染后死亡8例。感染组术前血红蛋白(女性<110 g/L或男性<120 g/L)、术后植入ECMO、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6分)、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 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5 d)、术后急性排...  相似文献   
997.
),食管癌MVD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 TFF1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食管鳞癌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8.
文章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2例患者身份识别的医疗信息不良事件展开分析,经过团队组成与资料收集,梳理流程并还原事件,辨识直接原因和分析根本原因,找出现有流程设计上的缺陷,针对性提出修复潜在性失误的流程改造方案。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根本原因分析法是推动信息系统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对于医疗信息不良事件,应以流程为主线展开分析,关注诊疗流程信息化后新流程各环节的安全权重分配和数据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进行研究,分析HR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为预防心脏猝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UA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2组心功能指标、HRV以及HRT,分析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24 h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对照组(P<0.05),TO、TS、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S和HRV(SDANN和SDNN)正相关,与LVEF正相关,与LVEDd负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O与HRV(SDANN和SDNN)负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正相关。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 HRV、LVEF、LVEDD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干预方法。于伤后6个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减少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