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CD3AK细胞的体外诱导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和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IL-2)、植物血凝素(PHA)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备CD3AK细胞,应用APAAP法、吉姆萨染色法分析CD3AK细胞的表型、核型等免疫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微量的niti-CD3AK(终浓度30~50ng/ml)辅以少量的rIL-2(100 U/ml)和PHAS(100μg/ml)共同培养,就能诱导和扩增CD3AK细胞,细胞扩增倍数随着anti-CD3McAb的使用浓度增大而增高,当anti-CD3McAb的使用浓度提高到500ng/ml时,CD3AK细胞扩增倍数可达800倍以上,显著高于LAX细胞的扩增倍数,细胞常呈集落生长.CD3AK细胞的表型分析结果,CD3~ ,CD4~ ,CD8~ 的CD3AK细胞比率分别为(72 ±14)%,(29±4)%,(47±23)%,提示CD3AK细胞是一类以CD3~ ,CD4~ ,CD8~ 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并具  相似文献   
62.
CD3AK细胞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钦国  梁安民  蒙子卿 《广西医学》1999,21(6):1074-1076
目的;观察CD3AK细胞结合中药制剂-消癌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19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采用CD3AK细胞结合消癌胶囊治疗,B组44例单用CDAK细胞治疗,C组45例单用化疗。结果:A,B,C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30%,20.5%,17.75,同时A,B两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亚群CD^+3,CDE^+4,CD^+8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63.
CD3A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治疗的效果。方法:40例中晚期HCC患者分为3组:A组51例(CD3AK细胞加化疗);B组45例(单纯化疗);C组44例(单纯CD3AK细胞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作肝脏B超或(和)CT检查。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1)A、B、C组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5.  相似文献   
64.
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0例正常人、30例良性肿瘤及18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sIL-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①正常人和良性肿瘤者血清sIL-2R水平较低,恶性肿瘤患者明显升高,与正常人及良性肿瘤患者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②sIL-2R水平与临床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处于Ⅲ、Ⅳ期的肿瘤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 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卵巢癌细胞株 (A2 780 )分成两组 ,实验组采用 CD3AK+ A2 780 ,对照组采用 L AK+ A2 780 ,分别共育 2 4h并于作用前和作用后每 4h收集一次上清液以检测 TNF- α和 IFN- γ分泌水平。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育前、后上清液中均有 TNF- α和 IFN- γ分泌 ,但共育后 TNF- α和 IFN- 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共育前 (P <0 .0 1) ,且同一效靶比的实验组 TNF- α和 IFN- 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CD3A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 TNF- α和 IFN- γ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6.
曲马多缓释片对癌痛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曲马多缓释片对中度、重度癌症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其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确诊的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曲马多缓释片200-400mg/d进行镇痛治疗,连用7d。结果:曲马多缓释片镇痛效果明显,疼痛明显缓解38.7%(12/31)。完全缓解35.5%(11/31),中度以上缓解93.5%(29/31);总有效率达96.8%(30/31),其中显效87.1%(27/31)、有效9.7%(3/31);不良反应以服药第1d多见:其中头晕21.8%(7/32)、恶心18.8%(6/32)、呕吐12.5%(4/32),在第7d均明显下降或消失;便秘发生率低,第7d仅有6.5%(2/31)的便秘者。结论:曲马多缓释片对癌痛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对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可靠、有效率高,其不良反应轻微,且有一定的自适应性,是较理想的癌痛第二阶梯镇痛药。  相似文献   
67.
金蒲抑瘤片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金蒲抑瘤片治疗气滞血瘀证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2 0 0例 ,口服金蒲抑瘤片 ,每天 3次 ,每次 5片 ,治疗≥ 4周 ,联合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放疗治疗 ;对照组 :10 0例 ,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放疗治疗。一个月后评价症状改善、肿瘤大小的变化 ,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病例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 (84% )高于对照组 (6 5 % ) ;治疗组癌灶总有效率 (CR PR NC)为 83% ,亦高于对照组(6 4% ) ;毒副反应低。结论 :金蒲抑瘤片对原发性肝癌的化学和放射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8.
CD3AK细胞液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智芬  梁安民 《广西医学》2001,23(5):1039-1041
目的 :探讨CD3AK细胞液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 :6 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35例应用CD3AK细胞液配合中药治疗观察 ,对照组 2 9例应用抗肝癌免疫核糖酸针剂配合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缓解率分别为 6 0 %、44 8% (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变化总改善率分别为 82 9%、5 8 7% (P <0 0 1)。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变化总改善率分别为 82 8%、6 2 % (P <0 0 1)。治疗后治疗组CD3 、CD4 、CD4 CD8 改善均比对照组显著 (P分别 <0 0 5、0 0 1)。结论 :CD3AK细胞液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明显改善临床证候 ,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比观察人胎肝细胞和胎牛肝细胞低分子天然抑瘤物(LMW-NTS)对小鼠腹腔积液型S-180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分别从胎儿肝细胞和胎牛肝细胞中分离提取出LMW-NTS。采用体外双层软琼脂培养法检测它们对S-180细胞集落生成的抑制作用;给两组荷糖小鼠每日分别腹腔注射人胎肝细胞和胎牛肝细胞LMW-NTS0.5ng/只,每日1次连连结注射21天,观察小鼠的寿命。结果:人胎肝细胞和胎牛肝细胞LMW-NTS对S-180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LMW-NTS浓度增高而增强,腹腔注射治疗荷瘤小鼠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帮助。结论:人胎肝细胞和胎牛肝细胞中均存在着一种作用相似的LMW-NTS,在体外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从人外周血诱导树突状细胞(DC),分析其免疫学特性及抗肿瘤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DC前体细胞,采用rhGM-CSF、rhIL-4和肿瘤抗原联合诱导,分析DC表型,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激发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4h释放法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与CD3AK混合物的杀瘤活性。结果:DC前体细胞经rhGM—CSF、rhIL-4和肿瘤抗原共同诱导2周,可获得大量成熟DC,其中第7~15天,DC增殖最明显。至第15天,DC纯度达90%以上。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或裙褶样突起,高表达CD86、CD40、HLA—DR、CD83、CDIa分子,能强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CD3AK细胞与肝癌抗原致敏DC的混合物具有很强的杀伤BEL-7402肝癌细胞的作用,杀伤率显著高于CD3AK细胞(P〈0.01)。结论:可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获得大量功能成熟的DC,能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和显著增强CD3A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