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4篇 |
免费 | 260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40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384篇 |
内科学 | 249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34篇 |
特种医学 | 7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37篇 |
综合类 | 787篇 |
预防医学 | 289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351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82篇 |
肿瘤学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3.
背景: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出现病理性Q波反映了梗死进程的恶化。抬高的ST段恢复提示心肌再灌注成功,此过程可能因为梗死程度不同而异。SelvesterQRS评分可以测量梗死范围。本研究旨在评估Selvester QRS评分水平对急性STEM I后施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ST段恢复和30d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初发STEM I且发病<12h的连续患者被成功施行直接PCI(TIM I血流3级),对这些患者(平均年龄57±11岁,94例男性,18例女性)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Selvester QRS评分依据入院后首次心电图(ECG)计算。… 相似文献
24.
25.
<正>介入性超声在腹部疾病已广泛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由于胸膜的增厚、胸腔积液的衬托以及周围肺癌与胸膜的粘连,超声很容易观察到,这就使胸腔穿刺变为可能,因此,超声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年月至年月我院住院患者例,其中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学习曲线中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方法:将179例直肠前切除(Dixon)
术患者按手术团队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初学组63例、开放组55例和腹腔镜成熟组61例,对3组患者术后并发吻合
口瘘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吻合口多次切割对腹腔镜初学组和腹腔镜成熟组的影响,同时分析男性、高龄、肥
胖、营养合并症、吻合口位置5种危险因素对3组的影响。结果: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多次切割显著影响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对腹腔镜成熟组没有明显影响;除
肥胖因素外,其他4个因素对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都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因素对开
放组、腹腔镜成熟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技术缺陷是初学团队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
瘘的主要原因,初学团队应尽量避免选择男性、高龄、肿瘤位置低及有营养合并症的高危患者进行手术,以降低术
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几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3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四组,在新生儿接受操作性疼痛刺激时,干预Ⅰ、Ⅱ、Ⅲ组分别采用体位干预+抚触、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体位干预+抚触。对照组在穿刺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袁(N1PS)比较四组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Ⅰ组NI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刺激后1min比较,刺激后5min及刺激后10min各组的NIPS评分均迅速下降。结论联合干预方法Ⅱ、Ⅲ均有协同镇痛作用,干预方法Ⅲ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经直肠拖出采用单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近8年来收治的31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拖出、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癌保肛根治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16.1%),吻合口狭窄2例(6.5%),局部复发2例(6.5%),无大便失禁及围手术期死亡。5年的生存率为78.6% (11/14)。结论:对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采用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一期手术,安全可行,且费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两孔法40例患者,三孔法50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且以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并发症发生。两孔法手术时间(41±12.3) min比三孔法(48±15.88)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 P=0.036)。两孔法与三孔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0.22) d 比(1.9±0.17) 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2±0.22) d 比(1.9±0.17) d、术后住院天数(3.8±0.85) d 比(5.1±0.71) d,均比三孔法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为0分者两孔法组有22例(55.0%),三孔法组仅有13例(26.0%);疼痛评分介于7~10分之间的患者两孔法组有4例(10.0%),三孔法组有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552, P=0.010)。满意度评分两孔法组5分者有14例(35.0%),三孔法组有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28, P=0.015)。结论两孔法患者较三孔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