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79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32篇 |
中国医学 | 24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制备抗小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单克隆抗体(McAb)对其进行放射性碘标记,为进一步研究MIF在炎症、肿瘤核素显像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 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IPTG)诱导pEQ30-mMIF/M15工程菌表达重组mMIF蛋白;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特异性鉴定,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MMI)鉴定生物学活性。采用二氯二苯基甘脲(Iodogen) 法,用Na125 I 标记抗mMIF单克隆抗体。结果 成功建立3株稳定高效价分泌抗mMI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G2D7,5G2C7,5G2E3。经Western blotting、ELISA和MMI鉴定证明抗mMIF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和生物学活性;125 I-抗mMIF单克隆抗体的标记率为90.40%,放射化学纯度98.36%,放射性比活度为21.48MBq/μg。结论 成功制备抗mMIF单克隆抗体和放射性碘标记抗mMIF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MIF相关性疾病和利用MIF进行临床肿瘤及炎症放射免疫显像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2.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难以避免的并发症,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射线照射后,引起肺内效应细胞产生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启动炎症反应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进而形成肺组织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及预后。笔者在总结了近年来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病理学变化、影像学改变和中西医防治的基础上,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部分观点,希望能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3.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肿瘤的治疗无外乎手术、化疗、放疗与中药治疗。无论哪种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人性化治疗和传统医学的国际化都在体现生活质量的必要性。现代医学的发展使量表的分类更详细、准确。中医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免疫力,它的特色治疗远远优于西医,大大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回顾性分析2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分别发生于颈部及腹股沟,瘤组织HE镜检为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浸润性生长方式,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合体状,呈片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结构,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瘤细胞特异性表达CD21、CD35,部分表达的抗体有EMA、CD68、CD34、$100。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肿瘤,恶性度较低,结节状生长方式及淋巴细胞浸润对诊断可能有提示意义,CD21及CD35的表达对其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已成为诊断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介入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使造影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使用造影剂后2~3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已成为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致病因素。因此,重视CIN的早期预防和护理,进行术前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CIN的发病率尤为重要。我们对11例冠状动脉诊疗术后并发CIN患者的临床诊治和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经皮空肠引流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采用经皮空肠引流术治疗的24例胆肠吻合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8例, 年龄(50.46±10.89)岁, 年龄范围28~68岁。对胆肠吻合术后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局麻下行超声及X线引导下经皮空肠造影术, 成功后直接扩张瘘道并留置16.0Fr引流管, 3 d后实施经皮经空肠胆道镜, 统计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取净率等。结果 24例患者行经皮空肠造影术治疗, 成功率79.2%(19/24), 其中结肠前胆肠吻合19例, 成功率94.7%(18/19), 结肠后胆肠吻合5例, 成功率20.0%(1/5), 未发生出血、肠漏、胆漏等并发症。19例经皮空肠造影术成功者, 瘘道扩张成功率100%(19/19), 无并发症;5例经皮空肠造影术失败者, 行开腹经胆肠吻合空肠襻胆道探查取石术, 术后发生胆漏1例。24例行胆道镜检查及选择性胆道造影, 诊断为吻合口狭窄13例、肝内胆管狭窄5例、吻合口并肝内胆管狭窄6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