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8篇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基因(AR)重复序列(CAG)n多态性与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的关系,探讨LOH的发病机制。方法:共调查1 000例40~70岁中老年男性,其中19例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抽取127例正常健康中老年男性,测定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并采用DNA测序方法进行AR基因外显子1氨基端转录调节区(CAG)n重复序列长度测定,比较两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CAG)n重复次数为15~32(23.05±2.95)。正常健康中老年男性的体重指数(BMI)、FBG较LOH患者显著下降(P<0.01),而TG、TT及fT较LOH患者显著升高(P<0.01)。正常健康中老年男性AR基因(CAG)n重复数为22.54±3.06;LOH患者AR基因(CAG)n重复数为23.23±2.24;LOH患者(CAG)n重复数略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46)。(CAG)n重复长度显示:长组(n≥22)AR基因(CAG)n在LOH组和正常健康中老年男性组的频率分别为73.68%和48.82%(P<0.05)。相关分析显示:TT、fT与(CAG)n重复序列无明显相关性(r=0.04和r=0.025,P>0.05)。结论:LOH男性AR基因(CAG)n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长(CAG)n重复多态可能是LOH发病的遗传因素,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证实。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Krouse分级为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14)与对照组(n=16)。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鼻腔内创面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鼻腔内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鼻泪管损伤、面部肿胀淤血的发生率及术后病情复发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病情复发率低的优点,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根据患病程度进行分期分型,比较不同分期分型疾病治愈率和影响因素比较。结果临床Ⅰ型的治愈率高于Ⅱ型、Ⅲ型;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本身治疗前的有无手术史和并发症因素有关,与治疗后的不良影响因素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与疾病分期分型有关,临床效果受术前患者身体情况和术后不良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4.
85.
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呼吸系统疾病6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620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94.3%,炎症(包括脓疡)、肿瘤、结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3%、25%、7.9%,其中对410例炎症性病变或合并有炎症性病变者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灌洗、滴药等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且该检查和治疗操作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86.
韦格纳肉芽肿18例临床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孔  曾辉  梁国庆  王华 《新医学》2003,34(7):432-433
目的:总结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将1981年1月~2002年8月间诊治的韦格纳肉芽肿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以中青年发病为主,也有老、少病例;②以鼻(含咽、喉)、肺、肾等侵犯为主(11/18,10/18,10/18);③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体征,极易误诊或漏诊;④所有病例需进行多次不同部位的病变组织活检。结论:韦格纳肉芽肿虽以中青年发病为主,但不能忽视老少病者,本病可致多脏器、组织损害,尤以鼻、肺、肾多见,多部位、反复活检是及时诊断的关键措施,故怀疑本病时,应作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组织检查,以及早确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7.
梁国庆 《新医学》2004,35(10):607-608
目的:了解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肺损害的情况.方法:对44例LC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LCH中,肺损害14例,占32%,其中小儿10例,占小儿LCH病例的31%,成人4例,占成人LCH的33%.无呼吸道症状5例,咳嗽、咳痰9例,其中伴气促3例.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间质损害,呈纹理增多、紊乱、蜂窝状、网点状、小结节状改变等,亦可见肺气肿、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小儿病例合并支气管肺炎6例,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病重自动出院,其余小儿病例及成人病例均经化学治疗后症状及肺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LCH常累及肺脏,部分病例即使未出现肺部损害的症状,肺部影像学亦可发现改变.LCH肺损害无特异性,胸部CT有利于早期发现肺损害.本病及时诊断与治疗,可使肺部病变改善,尤其是小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出现并发症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1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按随机数字法分为PBL教学组(n=55)和LBL教学组(n=55);分别采用PBL与LBL进行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专业考试及问卷调查,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应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对两组学生专业考试的平均成绩行t检验,对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行χ2检验,以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87.89±5.39)分优于LBL教学组学生的(82.63±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PBL教学组学生在授课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论理解、培养自学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培养临床思维”等9个方面的满意度高于LBL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BL相比,P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能取得较好效果,但在基础知识点的强化、教师能力的培养及病例选择等方面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脉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17例患者23处严重钙化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旋磨术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治疗的即刻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旋磨术与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100%。最小管腔直径由(0.71±0.28)mm增加到(3.24±0.48)mm(P〈0.05);直径狭窄率由(88.40±7.82)%缩减到(5.26±10.41)%(P〈0.01)。21处病变只选择了1个磨头,占91.30%。9例患者(52.34%)完成了9个月造影复查,无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可安全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生精2号治疗弱精子不育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59例弱精子不育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生精2号配方颗粒治疗,1包/次,2次/d;对照组29例,采用口服中成药五子衍宗丸治疗,8粒/次,2次/d。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综合疗效评价,观察有无妊娠、精液质量检查和血清性激素(T、HSH、LH、PRL)检查。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精子状态比较,治疗组患者精子成活率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9.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生精2号能够改善弱精子不育患者的精子成活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