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及预后也密切相关。最近我们用果胶铋、四环素、灭滴灵治疗活动性PU4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以胃镜确诊为活动性PU的住院病人99例,男  相似文献   
62.
幽门螺杆菌(Helicofacter Pylori,简称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常用检测HP的方法有细菌涂片、培养、尿素酶水解试验、血清学试验、C~(14)呼吸试验等,这些方法均有缺点与不足。近月来,我们用聚合酶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简称PCR)技术检测了35例因上腹不  相似文献   
63.
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水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结肠水疗对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治疗效果。方法CFC病人134例,随机分A组66例(行结肠水疗),B组68例(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治疗2周。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8.79%(52166)、72.06%(49/68)。观察有显效及有效者6个月,A组52例有18例(34.62%)复发,B组49例有39例(79.59%)复发,明显可见,经结肠水疗后,CFC复发率明显低于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组(P〈0.05)。结论结肠水疗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好,治愈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4.
胃良性疾病术后内镜随访及临床病理观察已有不少报告。现将我院近三年来因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内镜检查和临床资料较完整的98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胃粘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啊62例Pu胃粘膜组织HBV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HBV检出17例(27.41%),HP检出35例(56.45%)。经治疗3-4周后,胃粘膜HBV感染组17例,治愈8例,好转8例,无铲1例;胃粘膜无HBV感染组45例,治愈37例,好转8例。胃粘膜感染HBV组中,同时感染HP11例,无HP感染6例疗效比  相似文献   
66.
钩虫感染是慢性上消化道失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诊断方法是粪便找钩虫卵 ,通过总结近几年我院内镜下发现十二指肠钩虫病 35例的临床经验 ,我们发现内镜检查对钩虫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5年至 2 0 0 1年门诊及住院病历共 996 3例 ,共检出 35例十二指肠钩虫病 ,其中女 2 4例 ,男11例 ,年龄 14~ 6 2岁 ,平均 38岁 ,均为农民。以上腹部隐痛或不适、食欲减退、贫血、头昏、乏力、黑便、消化不良等症状来就诊。实验室检查 2 6例血色素偏低 (4 0~ 110 g/l) ,9例正常 ,内镜检查后大…  相似文献   
6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作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已取得较一致的认识。检测HP的方法有许多,近一年来我们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Gi—emsa染色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ction RcR)同  相似文献   
68.
自1979年Reinherz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成功多种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后,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T细胞亚群的检测是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的较传统测定总T淋巴细胞数值更为可靠的实验室指标,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近年我院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了40例胖硬化及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检测了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观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自从Marsall和Warren从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弯曲菌(CP)以米,许多作者通过培养,活组织的Warthin Starring银染法(W.S法)等检测胃组织中的CP,探讨CP与慢性胃炎(CG)及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我们曾改良W.S法,进一步缩短了染色时间,提高了染色质量。但以上方法耗时,价昂,培养条件要求高,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CP特征之一是它具有强大的尿素酶活性,据此我们于1988年2~7月自行配制尿素酶试剂,对215例受检者进行胃窦活检组织微量法尿素酶活性试验,快速检测胃组织的CP,并与改良的W.S法及兰州军区军医学校CP快速诊断药盒(简称药盒)作比较,探讨快速诊断幽门弯曲菌性胃炎的简易方法。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215例因上腹不适行纤维胃镜检查,于距幽门5 cm以内的胃窦部钳取标本二块,其中98例活检三块,一块送病  相似文献   
70.
21310例十二指肠溃疡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南宁市17家医院1992—1997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213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从行胃镜检查的104121例患者中检出十二指肠溃疡21310例,检出率为20.47%,占检出的消化性溃疡87.87%。②十二指肠溃疡中,男16002例、女5308例,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P〈0.01)。③中青年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高发年龄,30~39岁年龄段是检出的高峰。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易发部位依次为前壁(47.16%,11662处)、大弯(24.90%,6159处)、小弯(16.67%,4123处)、后壁(11.27%,2787处)。霜斑样溃疡在十二指肠球后发生率较高。⑤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与季节有一定关系,检出率最高的是冬春季。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为十二指肠溃疡高发人群,球部溃疡以前壁最多见;霜斑样溃疡在十二指肠球后较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冬春季检出率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