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智力特征。方法 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154例6~14岁ADHD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并与102名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ADHD儿童FIQ在70~129,其中智力超常0例(0.0%),高常6例(3.90%),平常112例(72.73%),边缘36例(23.37%);ADHD儿童的VIQ、PIQ和FIQ及Kaufman三个因子得分均较正常儿童低(P<0.01);在各分测验上ADHD儿童除“知识”外余10个测验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FIQ和PIQ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ADHD儿童|VIQ-PIQ|差值>15者比例与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Kaufman3个因子得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但不存在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离以及智力结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学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儿童学业及社交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应用Vanderbilt ADHD评定定量表对门诊确诊的90例学龄AS患儿(男85例,女5例)进行评估,年龄6.0~14.0岁,平均(9.11±2.11)岁。其中共患ADHD 44例,分别评定共患ADHD及单纯AS儿童的学业及社交功能损害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患ADHD的AS组其学业以及社交功能损害程度均较无共患ADHD的AS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共患ADHD学龄AS儿童存在更为严重的学业及社交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 ,AS)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共患率及分析其易误诊为ADHD的原因。 【方法】 应用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对门诊确诊的90例AS患儿(男85例,女5例)评估其ADHD的共患率,并与249例普通学龄儿童(男223例,女16例)ADHD患病率进行对比分析;曾在外院接受诊断的39例AS患儿的首诊情况,分析其误诊为ADHD的原因。 【结果】 90例AS学龄儿童中,符合ADHD诊断标准者44例(48.9%);249例普通学龄儿童中,符合ADHD诊断标准者9例(3.6%),AS病例组ADHD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学龄儿童,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2.732 ,P<0.01)。在39例曾接受外院诊断的患儿中,只有6例诊断正确(占15.4%)。而误诊率高达84.6%,其中最常见的误诊为ADHD,共19例(达48.7%)。 【结论】 学龄期AS患儿ADH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且极易误诊为ADH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学龄期阿斯伯格综合征(AS)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结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选取157例学龄AS儿童为病例组,其中男146例,女11例,年龄6.0~14.0岁,平均(8.47±2.07)岁;对照组157例ADHD儿童,其中男145例,女12例,年龄6.1~14.0岁,平均(8.81±1.66)岁,应用韦氏智力测试量表(C-WISC)对两组儿童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AS组中言语智商(VIQ)高于操作智商(PIQ)者的比例(40.76%)显著高于ADHD组(9.55%)。而ADHD组PIQ高于VIQ者的比例(19.11%)显著高于AS组(5.73%)。两组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情况(“VIQ-PIQ>14分”及“PIQ-VIQ>14分”)的比例不同(P<0.01)。AS组儿童VIQ、PIQ不均衡者比例(46.50%)显著高于ADHD组(28.66%)(P<0.01)。2)Kaufman 因子分析示AS组儿童在注意/不分心因子(C因子)得分与ADHD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言语理解因子(A因子)得分显著高于ADHD组,而知觉组织因子(B因子)显著低于AD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期AS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现象较ADHD儿童常见,AS儿童主要表现为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而ADHD儿童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 【方法】 应用Vanderbilt ADHD家长及教师评定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确诊门诊ADHD儿童224例,其中男205例,女19例。同时随机抽取广州市一所普通小学部分1~6年级学生,完整填写上述量表及调查表,入选的非ADHD普通儿童共计326例,其中男217例,女109例,分别获取其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信息。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均分为正性和负性两种,然后分别对ADHD和非ADHD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 非ADHD组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比例为93.3%,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比例为47.3%,非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的比率高于ADHD儿童(χ2=122.399,P<0.05);非ADHD组接受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例为87.4%,ADHD儿童接受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例为33.9%,非ADHD组接受正性的学校教育方式的比率高于ADHD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54,P<0.05),二者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ADHD儿童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及正性学校教育方式的比率明显低于非ADHD的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核心家系广泛表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独症先证者的核心家系孤独症广泛表型(broader autism phenotype,BAP)主要表现的组成及其意义,为进一步遗传研究建立基础。【方法】应用家系调查表和Bohon孤独症广泛表型的操作定义手册,对300例孤独症先证者和100例非孤独症儿童的核心家系进行筛查,对符合BAP定义的双亲进行总结和分类,比较两组BPA发生率及主要表型的构成。【结果】①孤独症先证者父母中BPA的发生率129/600(2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涉及社交障碍表型最多,其次是语言认知障碍,不适当行为最少。②孤独症先证者父亲存在BAP97例冼明显高于母亲32例次。孤独症先证者父亲社交障碍、语言认知障碍表型的发生较对照组父亲明显增高(P均〈0.01);先证者母亲除社交障碍表型的发生较对照组母亲明显增高(P〈0.05)外,余两种表型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AP在孤独症核心家系中存在,以先证者父亲的发生率较高和严重性程度较重,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和语言认知障碍,提示BAP应纳人将来的孤独症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亚临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其共存行为问题的分布,研究该群体临床干预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对130例ADHD儿童、101例亚临床ADHD儿童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DHD组平均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分别为93.40±14.74、92.70±13.93和92.46±14.21;亚临床ADHD组分别为97.03±12.28、95.44±11.97和95.97±1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ADHD组、亚临床ADHD组和正常组的注意缺陷因子平均得分分别为2.06±1.57、1.57±0.39和0.91±0.51,三组多动和冲动因子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75±0.59、1.23±0.51和0.68±0.48,均为ADHD组>亚临床ADHD组>正常组(P均<0.01)。三组功能评分均值分别为2.90±0.60、2.65±0.54和2.06±0.51,亦为ADHD组>亚临床组>正常组(P<0.01)。ADHD组和亚临床ADHD组常见内外化行为问题筛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P均<0.01)。结论 亚临床ADHD儿童虽未符合ADHD全部诊断标准,但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干预以及常规进行其它内外化行为问题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孤独症幼儿早期临床表现和预警信号,为孤独症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的孤独症儿童102例发放调查问卷,采用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孤独症患儿与正常幼儿在缺乏目光注视、唤名不应、缺乏食指指物、缺乏分享、缺乏炫耀、对所指物品没有注意、缺乏参照注视、不听指令、不关注周围小朋友、不能寻求安慰、缺乏动作模仿、使用别人手做工具、缺乏点头表示同意、缺乏摇头表示不同意、不会说话、不能理解大人的话、刻板身体动作、刻板操作物体、踮脚走路、斜眼看物、对声音敏感、玩玩具单一、缺乏假想性游戏、缺乏社交性游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乏目光注视、缺乏炫耀、缺乏点头表示同意、不会说话、刻板操作物体、玩玩具单一是孤独症儿童的显著临床特征(P<0.05)。结论 缺乏目光注视、缺乏炫耀、缺乏点头表示同意、不会说话、刻板操作物体、玩玩具单一可作为孤独症幼儿的早期预警信号,为今后深入研究并制定我国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和诊断量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包括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3个子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对105名孤独症儿童母亲进行调查,同时对100名正常儿童母亲施测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结果: 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母亲[如,总分(108.59±16.09)vs.(84.91±17.4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组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高于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组母亲[如,总分(118.30±12.12)vs.(107.86±13.86),(103.45±16.98),(100.95±14.60);P<0.001];训练时间1年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母亲在困难儿童维度上得分低于训练时间1年以内的母亲[(32.13±6.96) vs.(39.23±6.16),(41.33±6.92);P<0.001];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9,P<0.01),与儿童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进入了亲职压力的回归方程,解释了总变异的42.9%.结论: 孤独症儿童母亲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其亲职压力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