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 通过显微注射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制作斑马鱼IGFBP-2基因表达下调的动物模型,观察IGFBP-2表达下调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血管发育的异常表型及其对心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胚胎整体原位杂交验证IGFBP-2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早期的时空表达谱。特异抑制IGFBP-2基因启动子的吗啡啉(morpholino,MO)和标准对照吗啡啉(Con-MO)由Gene-Tools公司设计合成。设置0.05、0.10、0.25和1.0 mmol/L 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IGFBP-2 MO注射组,观察不同注射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异常表型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与Con-MO注射组以及野生型(Wild type,Wt)对照组比较。详细记录0.25 mmol/L浓度 IGFBP-2 MO注射组不同发育时段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异常表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IGFBP-2 EGFP重组质粒单独以及与IGFBP-2 MO或Con-MO共注射后12hpf胚胎的绿色荧光表达。原位杂交比较IGFBP-2 MO注射组与Wt组斑马鱼心房标记基因Amhc的表达情况;观察IGFBP-2基因下调的Vmhc-EGFP转基因斑马鱼心室特异性绿色荧光的变化;显微血管荧光造影显示IGFBP-2 MO注射组与Wt组胚胎外周血管发育的差异。结果 斑马鱼胚胎早期的发育过程中,IGFBP-2基因在眼球、中脑和肝脏先后表达。0.25 mmol/L浓度MO注射组12 hpf存活的胚胎在48 hpf有59.6%发生心脏发育的异常表型,包括心管搏动无力、心包水肿和房室环化障碍,部分胚胎发生心房扩大、房室反流伴循环瘀滞,且畸形随发育时间推移加重。接受单独显微注射IGFBP-2 EGFP重组质粒和与Con-MO共同注射的Wt胚胎12 hpf出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表达,而重组质粒与IGFBP-2 MO共同注射的胚胎几乎无荧光表达,证实MO下调斑马鱼胚胎IGFBP-2基因的有效性。48 hpf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IGFBP-2 MO注射组心房特异标记基因Amhc的表达下调;48 hpf IGFBP-2基因下调的Vmhc-EGFP转基因斑马鱼心室特异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减弱;60 hpf IGFBP-2 MO注射组显微血管荧光造影显示体节间血管显影稀疏紊乱。结论 显微注射IGFBP-2 MO能够有效实现斑马鱼胚胎的IGFBP-2基因下调。IGFBP-2基因下调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血管的异常表型,并抑制心脏发生基因Amhc和Vmhc的表达。IGFBP-2在斑马鱼胚胎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化学遗传学方法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探讨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前后轴发育即房室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斑马鱼胚胎孵育的5 hpf,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视黄醛脱氢酶2抑制剂DEAB(1×10-6、5×10-6、10×10-6、25×10-6 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通过给予斑马鱼胚胎外源性视黄酸,观察其对DEAB的拮抗作用.应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观察视黄酸缺乏对心脏特异基因vmhc和amhc表达的影响.结果 斑马鱼胚胎的生存率随着DEA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DEAB浓度≥5×10-6 mol/L时,斑马鱼的畸胎率达100%.5×10-6 mol/L DEAB的致畸作用能够被1×10-9mol/L外源性视黄酸所拮抗.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视黄酸缺乏会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房室分化异常,表现为vmhc表达细胞的范围增大,amhc表达细胞的范围缩小.结论 通过外源性DEAB处理能有效地建立视黄酸缺乏的斑马鱼模型,DEAB影响胚胎发育存在剂量依赖性.视黄酸在斑马鱼心脏前后轴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心脏发育早期视黄酸缺乏会抑制心房的发育而支持心室的发育,出现房室分化异常.  相似文献   
105.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小婴儿RFCA的指征尚有争议。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做RFCA的即刻和远期效果令人满意,但亦存在一定的复发、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前和术后心律失常的RFCA成功率低、复发率高,其处理仍是个难题。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新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类患儿RF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胎儿心脏锥干畸形产前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胎儿心脏锥干畸形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性。方法运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并与心脏病理诊断或新生儿心脏超声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63例胎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产前发现胎儿心脏锥干畸形28例,诊断时平均孕周26.6周(16~40周),产前诊断包括大血管转位5例,法洛四联症5例,右室双出口6例,永存动脉干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骑跨可能1例,2例检查发现大血管位置异常但胎儿超声心动图未予明确诊断。24例经胎儿心脏病理检查或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确诊,4例失访(包括1例TOF/TA?,2例“大血管发育异常”,1例TGA)。比较产前诊断与产后诊断,分析大血管位置关系诊断准确性为75.0%(18/24)。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可正确诊断胎儿心脏锥干畸形,需运用多种超声切面及彩色脉冲多普勒确定大血管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个胎儿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三血管平面在发现和诊断胎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的意义。方法 回顾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胎儿心脏畸形各病例的心脏超声图像,记录每一病例三个超声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三血管平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分析并总结各切面异常表现的特点。结果 (1)研究共包括胎儿心脏畸形病例26例,疾病类型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单心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纠正性/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单干、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梗阻型)、心脏肿瘤。(2)各心脏畸形病例在这三个心脏超声切面的扫查中至少有1个切面显示异常。每一类心脏畸形在这三个切面图像上均有特征性表现。(3)所有病例中二维四腔心切面(常规产科筛查切面)显示异常的比例为73%,四腔心切面未显示异常的病例包括:完全性大血管转位3例、法洛四联症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动脉单干1例、主动脉骑跨伴室间隔缺损1例。(4)各标准切面获得率分别为:96.2%、88.5%、84.6%。结论 (1)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三血管平面这三个胎儿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切面探查在各类胎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超声产前检查与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2)与运用单个二维四腔心切面探查比较,三个切面的探查方法可提高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胎儿心脏锥干畸形的检出率。(3)三个切面探查操作较为简便,有望成为一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1986年至1987年在英国 Hammer-smith 医院,对8例患严重心(力)衰(蝎)的婴儿进行了依那普利(enalapril)的疗效观察。其中室(间隔)缺(损)5例,大动脉转位+室缺+动脉导管未闭1例,主动脉缩窄1例,心肌炎1例。年龄4天至12周(平均3周)。病人均波认为利尿剂治疗无效和外科手术治疗不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