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597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207篇
  2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 探讨铁离子不同部位诱发外伤性癫痫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SDA、SDB、SDC、SDD、SDE,各10只,其中SDA、SDB为对照组;SDC、SDD、SDE为癫痫模型组,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点燃成功后,收集行为表现、脑电图、组织病理等3方面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SDC、SDD、SDE均能点燃癫痫动物模型,其中SDD点燃动物模型出现早,持续时间短,不适合作为人类癫痫基础研究;组织病理方面,SDA和SDB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实验干扰导致海马CA1神经元细胞丢失;SDC、SDD、SDE均能使CA1区锥体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侧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同侧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额叶皮层运动区注射铁离子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靠性好,相比于其他两种,更为适合外伤性癫痫基础研究和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92.
本文报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0例,Ⅰ型40例,Ⅱ型10例。全部病例均经肾活检确定病理类型,其中系膜增殖性肾炎17例(34%),膜增殖性肾炎12例(24%),毛细血管内膜增殖性肾炎9例(18%),膜性肾病及微小病变性肾病各3例(6%),局灶硬化性肾炎6例(12%)。经“三联疗法”治疗4~6周后,蛋白尿消失者22例,显效率44%,总有效率达94%。除局灶硬化性肾炎外,其余各类型肾炎均取得显著疗效。可能与各类型肾脏疾病免疫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3.
作者复习了303例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资料,其中合并胆汁瘘120例,占40%。胆汁瘘不但影响残腔愈合,而且是产生包虫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我院从1990年7月开始,对22例肝包虫病合并胆汁瘘的患者于手术中采用ZT胶进行粘堵,近期有效率达95%,初步临床观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4.
乳腺良性疾病采用乳晕外周切口美容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的美容效果和切口部位与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6月我院62例乳腺良性疾病手术患者,均采用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其中双侧10例,共72侧,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36侧,乳腺囊性增生病26侧,乳房纤维腺瘤5侧,炎性改变3侧,男性乳腺增生症2侧,随访2~3个月,观察切口瘢痕和乳头乳晕区感觉。结果:随访44例,切口全部Ⅰ/甲愈合。36例(81.8%)对切口瘢痕满意,8例(18.2%)对切口瘢痕不满意。乳头乳晕感觉正常者24例(54.5%),感觉障碍者20例(45.5%)。结论: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术后瘢痕不明显,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与乳晕外周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95.
环状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畸形,病人有一带状胰腺组织环,部分或完全包绕十二指肠第二段,致使肠腔狭窄。压迫明显者,在新生儿期即可出现症状。环状胰腺常伴发其他畸形,最常见为消化道畸形,如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肠旋转不良等。2009年9月,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环状胰腺合并高位肛门闭锁,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发现高危复发和转移人群;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以评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探究循环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转移机理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结论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将其应用于临床尚需多中心、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其他民族的妇女乳腺乳头溢液与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2010年3154例经病理组织证实,纤维乳管镜检查、手术治疗的导管内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4例导管内病变包括导管内上皮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 335例(10.62%),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312例(9.89%),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57例(1.81%)、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 2223例(70.48%)、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 227例(7.20%).发病年龄在30 ~50岁占71.99%,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内病变ADH汉族多见(11.42%),UDH维吾尔族多见(19.73%),IDC哈萨克族多见(15.74%)(均P <0.05);IDP和DCIS的发病率在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溢液性质与导管内病变关系比较结果:UDH、ADH、DCIS及IDP以浆液性溢液为主,分别为64.78%(217/335),59.94%(187/312),45.61% (26/57),46.92% (1043/2223),血性溢液主要见于IDC、DCIS,分别为84.14%(191/227)、42.11%(24/57)(均P<0.05).结论 乳头溢液可能是导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不同民族导管内不同病变构成比有差异.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与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22例临床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低下(94例)和垂体瘤(128例)患者行乳管镜检查.结果 222例患者中有64例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58例诊断为导管扩张炎症.6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59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为导管扩张性炎症,病理符合率为92.18%(59/64),未见乳腺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患者各民族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的合并垂体瘤的患者发生导管病变的概率高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而绝经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发生导管病变的概率高于垂体瘤患者(P<0.05);合并垂体瘤的乳头溢液多为乳汁样,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乳头溢液多为清水样.本组乳管内乳头状瘤约71.19%发生在主导管以下的分支导管.结论 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患者要考虑到发生导管内病变的可能.乳管镜是较为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的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室间隔中上段肥厚的HCM病人40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其应变率(GLSRs)、达峰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t=2.00~9.32,P〈0.05),左心室GLPS和GLSRs也减低(t=17.75、4.23,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评价HCM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迁延性乳腺炎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37例迁延性乳腺炎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乳房炎性肿块扩大切除术、瘘管切除术和病变导管切除术,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脓肿切开引流术58例,术后52例痊愈,6例复发;炎性肿块扩大切除术25例中术后23例痊愈,2例复发;隐匿型36例、瘘管切除术17例及单纯乳房切除术1例,术后均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总共8例复发,复发率5.84%,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迁延性乳腺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病变导管,术中消毒残腔及切口可有效预防炎症复发,术后重视换药及彻底引流可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