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602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212篇
  2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显微夹闭手术时机对高分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行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Hunt-Hess Ⅲ~Ⅳ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手术时间距发病的时间,分为早期组(0~3 d,30例)和晚期组(≥8 d,30例)两个亚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和术后并发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肺部感染、脑积水、下肢静脉血栓、认知行为障碍的发生率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Fisher分级、术后并发颅内血肿、脑积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肺部感染、认知行为障碍及出院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高分级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手术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且预后要优于晚期手术。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铁离子不同部位诱发外伤性癫痫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SDA、SDB、SDC、SDD、SDE,各10只,其中SDA、SDB为对照组;SDC、SDD、SDE为癫痫模型组,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点燃成功后,收集行为表现、脑电图、组织病理等3方面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SDC、SDD、SDE均能点燃癫痫动物模型,其中SDD点燃动物模型出现早,持续时间短,不适合作为人类癫痫基础研究;组织病理方面,SDA和SDB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实验干扰导致海马CA1神经元细胞丢失;SDC、SDD、SDE均能使CA1区锥体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侧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同侧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额叶皮层运动区注射铁离子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靠性好,相比于其他两种,更为适合外伤性癫痫基础研究和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肌阵挛失神发作的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报告1例肌阵挛失神发作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肌电图特点及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肌阵挛失神发作临床表现为失神伴双侧节律性肌阵挛,常伴发肢体的强直,脑电图表现为双侧、广泛、节律性3 Hz的棘慢复合波,肌电图则表现为与发作期放电频率一致的肌电暴发.此类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伴有强直发作的患者可行胼胝体切开术,该手术可有效减少强直发作导致的跌倒.结论:肌阵挛失神发作病程多样,大部分患者药物治疗反应差,伴有强直发作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4.
颅骨缺损行有机玻璃修补后继发脑膜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骨缺损行有机玻璃修补后继发脑膜瘤一例栾新平木以提肖三潮刘继新患者男,37岁。1976年头部外伤,当时诊断为右顶枕部粉碎性骨折伴硬膜外血肿。血肿清除后即用有机玻璃行颅骨修补,术后恢复正常。1993年9月15日被人打伤后行CT检查,发现右顶枕部有机玻璃...  相似文献   
85.
超低双侧额下入中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用超低双侧额下入路(超低组)及传统单侧额下入路(传统组0切除巨大鞍区肿瘤40例,将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低组大型肿瘤(2cm≤直径<4cm)10例,全切除9例,次全切1例;传统组7例,全切5例,次全切2例。超低组巨型肿瘤(4cm≤直径)15例,全切4例。次全切11例;传统组8例,次全切5例,部分全切3例,无1例全切。超低组的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肿瘤复发等的方面均优于传统入路组。结论 超低双侧额下入路显露充分,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于适合额下入路的巨型鞍区肿瘤的治疗优于传统的单侧额下入路。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1次,对照组42例行全身静脉化疗3周期,全部用CEF方案,化疗后再进行手术.评估术后疗效.结果: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达临床完全缓解(CCR)28例,部分缓解(PR)11例,完全病理缓解(PCR)19例.对照组行静脉化疗后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2例,完全病理缓解(PCR)9例.结论: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术前辅助治疗具有效果好,显著缩短疗程且毒副反应小、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脾氨肽佐治支气管哮喘(哮喘)对血浆白细胞介素及肺功能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哮喘患者98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按照哮喘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治疗,每个月前15 d 每日2支,后15 d 不用,连续应用2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以及 IL-5/ IL-10水平比与 FEV1%及 ACT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 IL-5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或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 FEV1%和 ACT 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 IL-5/IL-10水平比与 FEV1%呈负相关(r =-0.6217,P =0.024),与 ACT 评分呈负相关(r =-0.6831,P =0.019)。结论脾氨肽佐治哮喘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 IL-10水平、下调 IL-5水平,从而抑制嗜酸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减少 IgE 的分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8.
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白喉局部暴发流行管秦莉,刘丰年,梁文革我们于1992年8月30日在某市收容所特殊人群中发现一起白喉暴发流行,先后发病20人,死亡1人,发病年龄多数在20~46岁之间。流行期间,我们对所有患者以棉拭子于咽喉部采集标本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与鉴...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其他民族的妇女乳腺乳头溢液与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2010年3154例经病理组织证实,纤维乳管镜检查、手术治疗的导管内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4例导管内病变包括导管内上皮普通型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 335例(10.62%),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312例(9.89%),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57例(1.81%)、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 2223例(70.48%)、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 227例(7.20%).发病年龄在30 ~50岁占71.99%,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内病变ADH汉族多见(11.42%),UDH维吾尔族多见(19.73%),IDC哈萨克族多见(15.74%)(均P <0.05);IDP和DCIS的发病率在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溢液性质与导管内病变关系比较结果:UDH、ADH、DCIS及IDP以浆液性溢液为主,分别为64.78%(217/335),59.94%(187/312),45.61% (26/57),46.92% (1043/2223),血性溢液主要见于IDC、DCIS,分别为84.14%(191/227)、42.11%(24/57)(均P<0.05).结论 乳头溢液可能是导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不同民族导管内不同病变构成比有差异.  相似文献   
90.
乳腺良性疾病采用乳晕外周切口美容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的美容效果和切口部位与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6月我院62例乳腺良性疾病手术患者,均采用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其中双侧10例,共72侧,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36侧,乳腺囊性增生病26侧,乳房纤维腺瘤5侧,炎性改变3侧,男性乳腺增生症2侧,随访2~3个月,观察切口瘢痕和乳头乳晕区感觉。结果:随访44例,切口全部Ⅰ/甲愈合。36例(81.8%)对切口瘢痕满意,8例(18.2%)对切口瘢痕不满意。乳头乳晕感觉正常者24例(54.5%),感觉障碍者20例(45.5%)。结论:皮内缝合乳晕外周切口,术后瘢痕不明显,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与乳晕外周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