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597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207篇
  2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检测S100 mRNA含量,初步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条件下向雪旺细胞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经β-ME,ATRA,Forskolin,bFGF,PDGF,HRG体外诱导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100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S100 mRNA水平上升,诱导前后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检测S100 mRNA含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体外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S100 mRNA表达量增多。  相似文献   
52.
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江苏省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15例,其中HBsAg携带者3例,急性乙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66例(轻度80例、中度50例、重度36例)。肝硬化27例,原发型肝癌12例,重症肝炎4例,采用S区基因测序法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15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72例(33.5%),C基因型132例(61.4%),B+C基因犁11例(5.1%);未发现A、D、E、F、G、H型;C基因型肝癌+肝硬化+重症肝炎+慢性乙肝(中度+重度)显著高于B型与B+C型(P〈0.05),C基因型的病程明显较B基因型和B+C基因型长(F=17.615),γ-干扰素B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比C基因型和B+C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显著高(F=13.652),S2+S3+S4方面C基因型比B基因型和B+C基因型显著增多(P〈0.05),结论:江苏省存在HBV的B、C和B+C三种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江苏省优势毒株;并且C基因型病程长,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严重的肝病以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53.
活血化瘀疗法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近些年在中医学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治疗坏死性基质角膜炎(necrotizing strornal keratitis)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按照Holland等的HSK新分类法,选择确诊坏死性基质角膜炎患者。予以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对病情不能控制,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22例(23只眼),其中角膜融解穿孔3眼,用新鲜角膜组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并随访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3月~3年,22例(23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其中矫正视力达到0.1~0.5者12眼,0.05~0.1者6眼。无改善者5眼。角膜植片透明17眼,半透明2眼,植片混浊4眼,植片透明率为74%。术后3眼植片发生排斥反应,3眼原发病灶复发。2眼术后因排斥反应及原发病灶反复发作,植片完全混浊,行2次角膜移植术。结论:对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角膜坏死穿孔或行将穿孔的坏死性基质角膜炎患者,及时用新鲜角膜组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不仅能控制炎症,缩短病程,而且能保存眼球,恢复部分视力,因此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过程扣效果,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分析。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并神经不完全损伤的情况下,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能恢复伤椎高度,使骨折复位,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使神经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通过分析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情况,探讨该术式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5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受试对象,按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相近的原则两两配对,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照组不行任何治疗,回家正常养育,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时根据手功能分级(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评定患儿运动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MACS、FMFM评分较术前明细提高(P0.05),对照组MACS、FMFM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GMFM-66评分随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68,P=0.0580.05)。而对照组GMFM-66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t=0.822,P=0.4320.05)。结论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实施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可明显提高其双手精细动作能力,但在粗大运动方面的得疗效不确切,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建立场所空气中3种卤代乙酸同时检测的离子色谱法。样品用纯水解析后,利用大容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分析。结果显示,在所建立的最佳实验条件下,3种卤代乙酸能得到有效分离,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在1.0~1.8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3.6%~8.9%,平均回收率在83%~109%。提示,该方法灵敏、简单易操作、准确可靠,用此法检测场所空气中3种卤代乙酸,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一种自主研发的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新型院外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及对心律失常检测的敏感性.方法 通过测定心电信号传输的延时评估系统的实时性;通过与动态心电图对比评估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远程监测时心电数据传输的最短延时为9s,最长延时为17s,平均延时为(13.4±4.5)s.在100例受试者中,远程监测和动态心电图分别检测到偶发房性期前收缩62例、57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22例、25例,心房颤动均为9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1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时均发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 该系统有较好的实时性,对心律失常检出的敏感性与动态心电图相仿.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海南省百岁老年人群贫血与营养不良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入户走访的海南省百岁老人300名,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定义百岁老人贫血,以血红蛋白浓度作贫血分组(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 g/L;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 g/L),比较百岁老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间以及不同性别的营养指标的差异,同时,以血红蛋白浓度作因变量,营养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300名百岁老人,其中女性239名(79.67%),男性61名(20.4%);贫血人数115名(38.3%)。贫血组百岁老人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百岁老人的性别、白蛋白和胆固醇是影响血红蛋白浓度的主要因素(P 0.05),而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不是血红蛋白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5)。结论百岁老人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白蛋白和胆固醇浓度与贫血的发生有关,注重百岁老年人群的营养补充改善百岁老人贫血状况,利于提高百岁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