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5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150篇
临床医学   1195篇
内科学   645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5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859篇
综合类   3021篇
预防医学   714篇
眼科学   139篇
药学   1036篇
  3篇
中国医学   637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74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2159篇
  2005年   1069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钱子中毒与解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 《四川中医》2006,24(6):39-40
目的:马钱子中毒用中药解救治疗。方法:运用甘草、肉桂为基本方组合解毒,视中毒轻重临床上出现的各种不同症状,分别配伍祛风、解痉药物(全蝎、蜈蚣、天麻、蝉蜕、制南星、僵蚕等)。水煎浓度200毫升,4小时口服1次,治疗2天后中毒症状消除而康复。结果:治疗8例,治愈8例。结论:用中药治疗因马钱子过量口服中毒或小剂量长期口服致体内蓄积中毒,有解毒、祛风、解痉之功效,确有因时因地简便制宜、疗效高之特点。  相似文献   
22.
背景:尽管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加强房颤经直流电复律(DCC)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但尚没有相关比较试验。本研究的目的是:①确定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如果服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是否更可能维持窦性心律超过6个月。如果是这样,进一步确定是否有一种药物优于另一种药物。②确定服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是否更利于DCC前6周内化学复律。③确定是否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DCC更容易成功。方法:应用胺碘酮(n=27)、索他洛尔(n=36)或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n=31)的前瞻性、非盲法、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胺碘酮组(A组)7例患者发生化学复律,索他洛尔组(S组)也有7例患者发生化学复律,而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N组)未出现1例化学复律。S组的33例患者(92%)、A组22例患者(81%)及N组23例患者(74%)心脏复律后为窦性心律。最初的患者组中,A组中17例患者(63%)在6个月随访时仍保持窦性心律,而S组为14例(39%),N组5例(16%)[A组vsN组,P〈0.0002,P〈0.0006^B(Bonferroni校正后);A组vsS组,P=0.05,P=0.15。;S组vsSN组,P=0.03,P=0.09^B]。  相似文献   
23.
(加味)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65例SAP患者分为中药组35例,对照组30例。2组的内科治疗相同,中药组一经确诊即予柴芍承气汤加味银杏叶治疗,每剂煎成100~150m l,自鼻胃管内注入或口服,每日2~3次,直至患者腹痛缓解、腹胀基本消失、肠鸣恢复。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72 h后的PaO2、SaO2肾功能、脑病、局部并发症情况、腹痛缓解时间、肠鸣恢复时间、病死率,以及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中药组与对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5.71%、73.73%,P<0.05;肾损害、脑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腹痛缓解时间、肠鸣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血清中PAF、TNF-α、IL-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汤剂对SAP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抑制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可能是该汤剂治疗SAP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4.
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痛患者对β-肾上腺素能刺激的高动力心肌反应;高敏C-反应蛋白:一种新的成功心脏复律后再发房颤的预测因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早搏所诱发的特发性室颤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治疗的性别差异:来自心率控制与心脏电复律(RACE)研究的资料;立位耐力较差的正常受试者其姿势晃动增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5.
/Karl  S.  Ola&acute  赵旭 《民航医学》2006,16(1):39-40
1病例报道患者,女,34岁,孕12周双胎妊娠,由于阴道出血而就诊于妇产科门诊。  相似文献   
26.
来自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的Cheryl D.Bushnell博士与Larry B.Goldstein医生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使用它莫西芬(tamoxifen,TF)似乎可增加卒口的风险,特别是缺血性卒中;但其绝对风险的增加很小。研究人员因此推论TF可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27.
Larson  A.  M.  Poison  J.  Fontana  R.  J.  宋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43-44
严重的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常常会引起急性肝衰竭(ALF),作者在美国的22所三级护理中心调查了由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衰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预后,用超过6年的时间收集到662例完全符合ALF(包括肝源性凝血症和肝性脑病)标准的患者资料,详细分析后发现:其中有275例(45%)是由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调查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相关性ALF的年度百分比由1998年的28%上升至2003年的51%。对乙酰氨基酚的中位摄入量为24g(相当于48个高含量的片剂)。在上述275例中,误服过量者有131例(48%),有意服用者(即有自杀倾向者)有122例(44%),还有22例(8%)为不明意图。在误服组中38%同时服用了两种或多种对乙酰氨基酚制剂,63%患者服用了含有镇静剂的复合制剂。据报道,81%患者因为急性或慢性疼痛误服了对乙酰氨基酚和(或)其他镇痛剂。总体上,有178例研究对象(65%)存活,74例(27%)未经肝移植而死亡,23例(8%)进行了肝移植,其中71%的患者仅存活了3周。未接受移植的存活率和肝移植存活率在误服组和有意服用组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
泪管-耳-牙-指(趾)(LADD)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最初在1967年由Levy报道。1例双侧泪液系统缺失、杯状耳、干嘴,以及牙、手臂和指(趾)异常的单发病例。之后一些新发现的临床表现,如肾脏异常、唾液腺缺乏、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裂孔疝和横膈疝、感觉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牙发育不全、四肢异常、口腔干燥和眼干都被报道与此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直肠腺瘤和其他疑似为良性的病变应用经肛门内镜切除术并未普及。该项研究旨在评估经肛门内镜切除术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在1993-2004年之间3所斯德哥尔摩医院中经肛门内镜切除术的患,内容包括患自身及病变特性、并发症、随访时间和复发率。结果:180例中共131例行经肛门内镜切除术。160例经组织学诊断为腺瘤,12例为癌瘤,其余8例分别为增生、纤维化或正常黏膜。直肠腺瘤患中,77例仅行单次经肛门内镜切除术,16例因巨大腺瘤而多次行该手术,27例因复发而需另行经肛门内镜切除术或其他手术。中位复发时间为7个月,但未出现直肠癌。16例手术患出现并发症。2例患必须行Hartman手术,1例因肠穿孔,另1例因出血。手术期间无死亡。未复发的中位随访期为32个月(极差0—67)。[编按]  相似文献   
30.
人们对贫血是心力衰竭(HF)患者病死率升高的危险因素尚缺乏认识。最近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证实,即使血红蛋白相当轻微的降低都会减弱心脏功能,增加病死率。SOLVD试验研究显示,随机分组前患者红细胞压积每下降1%,死亡危险上升6%。许多研究已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有效地减少HF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证实,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减低血红蛋白浓度的有效药物。ACEI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机制未明。本文分析SOLVD数据库资料,旨在明确:(1)依那普利治疗是否使新发贫血的危险增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