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三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三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1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Gamma钉治疗46例,PFN治疗29例,PFNA治疗5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有91例获得到随访,时间11~39个月(平均21.6个月),三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而PFN组与Gamma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amma钉、PFN和PFNA三种髓内钉均适合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PFNA操作相对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的90例多发伤患者的治疗结果,探讨早期全面治疗(ETC)与损伤控制治疗(DCS)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病情严重程度接近的多发伤患者90例,其中采取DCS方法治疗的患者45例(DCS组),以ETC方法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ETC组),入选条件为ISS评分25以上、病情严重度评分为创伤极端严重.结果 DCS组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时间较ETC组短,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CS组比ETC组并发症及病死率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CS方法治疗严重多发伤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在选择DCS方法时,除根据多发伤患者生理指标外,还要结合创伤机制、创伤复杂性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5-10/2007-10治疗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SchatzkerⅡ型12例,SchatzkerⅢ型5例,SchatzkerⅣ型2例,SchatzkerⅤ型1例,SchatzkerⅥ型1例。17例使用MIIG™X3型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4例使用MIIG™X3HiVisc型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2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2.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术后4周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开始明显吸收,术后12周基本吸收,术后6个月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植入区域与正常松质骨一致。20例术后半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平均25.8分,12例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平均26.9分。术后1年1例发生胫骨平台高度丢失约 2 mm,但无关节功能障碍。结果提示应用MIIG™X3或MIIG™X3HiVisc可注射式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无生物相容性不良反应,并具有提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安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舟状骨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MIPPO技术治疗肱骨骨折的解剖学分析及初步应用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肱骨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骨折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16~72岁。交通伤7例,摔伤4例,运动伤3例;其中多发伤3例,病理性骨折1例;肱骨干上1/3骨折9例,中远端骨折5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5~13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100~200mL,无输血。14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2-14个月,平均4个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痂出现时间4~8周,平均6周。近期随访肩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MIPPO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行腰椎管减压融合的手术中,置入Wallis棘突间稳定系统,分析其缓解邻近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5-60岁),其中20例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同时于具有退变趋势的邻近节段置入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固定(试验组),其余20例单纯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分别于置入后1个月、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的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VAS),同时测量并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椎管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5年,平均3.6年。40侧患者伤口均I类甲级愈合,术后疼痛情况均较术前缓解。两组患者置入后1个月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术后3年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两种术式即刻效果无差异,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效果主要依赖于手术有效的减压。试验组中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是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发挥良好的生物学作用,有效减缓了因腰椎融合术导致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舰艇军医的思想状况及对教学的建议,发现和寻找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方法 2010年10月,对全军各舰艇部队选送的舰艇军医培训班学员29名,采用自制的问卷按照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合格调查问卷27份.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舰艇军医教学存在着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后隐性失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30例):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B组(30例):不应用氨甲环酸,放置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液量、输血量、患肢周径变化等指标,术前和术后3 h检查D-二聚体和相关凝血指标,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24 h输液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量A组(480 ml±140 ml)少于B组(908 ml±248 ml)(P0.05)。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3 h的D-二聚体A组为(0.92±0.45)mg/L,B组为(1.22±0.67)mg/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0.36±0.12)mg/L和(0.35±0.14)mg/L(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术后凝血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周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明显减少了术后隐性失血量,同时减少了输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内皮素-1(ET-1)的含量变化,探讨ET-1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35g负荷压迫大鼠胸段脊髓(T8-9)5min,造成大鼠胸段脊髓急性损伤,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早期血浆和伤段脊髓组织中ET-1的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30min,血浆,伤段脊髓组织中ET-1水平显升高,4h达最高峰,并分别持续至48h和72h。结论:ET-31参与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是伤后4-24h重要的损害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颈椎前路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spine epidural hematoma,SEH)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自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间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1752例,术后发生SEH 4例,男2例,女2例;年龄42-56岁,平均48.5岁,术前诊断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术前颁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为6~13分,平均8.75分.分析4例患者SEH出现的时间、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及手术处理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本组SEH形成的发生率为0.23%,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5 h(2~9 h),4例患者均行手术处理,术中证实为SEH形成.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其中3例末次随访时完伞恢复,1例双上肢运动功能部分恢复,遗留双下肢功能障碍及膀胱功能障碍.平均随访20个月(18~22个月),无SEH复发.结论 颈椎前路术后24 h是SEH发生的高峰,应严密监测;颈前路术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是SEH的最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当选择MR检查时应充分考虑剑该项检查可能对手术时间推迟的影响.SEH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手术干预是主要的措施,处理及时、症状持续时间短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