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6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焦虑状况与自尊及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综合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 I)、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23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分裂症患者父母状态-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状态t=2.57,特质t=2.647,P0.05;母亲状态焦虑t=5.080,特质t=3.947,P0.001)。患者父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和自尊、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t=0.72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特质焦虑是状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自尊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较强预测作用,高焦虑的分裂症父母自尊水平高。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河北省精神疾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 调查的部分资料。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Ⅳ)为诊断标准,用《DSM- Ⅳ轴Ⅰ障碍用 临床定式检查》(SCID- Ⅰ/P)作为诊断工具。对筛选出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了自制的精神卫生服 务利用问卷调查。结果 共取得有效问卷1 826 例,曾就诊过者有233 例,就诊率为12.76%。在一般资 料方面,农村/ 城镇户口、年龄、婚姻情况及就业情况对就诊率有影响(P< 0.01)。其中符合心境障碍、 精神病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进食障碍的诊断患者就 诊率分别为15.32%(95/620)、66.18%(90/136)、1.75%(7/400)、5.72%(37/647)、17.39%(4/23);病种之间就诊 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068,P< 0.01)。就诊患者首发症状排在前3 位的是焦虑抑郁、失眠、幻觉 妄想。首次就诊时,到精神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仅为5.6%。结论 大部分有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人未 能得到相应的精神卫生服务,目前的精神卫生服务仅能为小部分人群利用,提示河北省精神卫生服务 利用水平较低,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3.
目的:发现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法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等数据库。结果:本研究发现,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精神健康素养不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管理不善以及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不足与“过剩”并存等问题。结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精神卫生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4.
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投放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从政府的角度,探讨了卫生部门的精神卫生服务投入问题。 本文从精神病的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容易复发和致残、疾病负担重的医学特征以及精神卫生服务具有明显外部性的经济特征出发,提出了明确划分个人(家庭)与政府对精神卫生服务的责任,进而明确各级政府对精神卫生服务投入的责任,是分担精神卫生服务投入的基础。笔者认为,当务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中自杀意念与失眠的关系。方法选取559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估自杀情况,以ICD-10中失眠症诊断标准诊断失眠症,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分析有无自杀意念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发生情况,及失眠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中32例有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组与非自杀意念组失眠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vs.10.1%,χ~2=13.55,P0.01);自杀意念组PSQI评分高于非自杀意念组(9.16±4.75 vs.5.56±3.71,t=5.24,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示PSQI评分与自杀意念相关联(OR=1.21,95%CI:1.12~1.32,P0.01)。结论精神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失眠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方便取样原则,在我国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选择760例年龄16~65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双相障碍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调查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处方方式.结果 (1)760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329例(43.3%);住院患者为431例(56.7%);男436例(57.4%),女318例(41.8%),缺失6例(0.8%)数据.(2) >2/3的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481例,63.3%)、活动增多(513例,67.5%)及思维奔逸(436例,57.4%),162例(21.3%)患者以抑郁表现为主,60例(7.9%)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8例(6.3%)患者有自杀观念或行为.住院患者处于急性治疗期、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门诊患者,并且功能损害更严重.(3)671例(88.3%)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主要是碳酸锂和丙戊酸盐;593例(78.0%)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按照使用频率高低前5种药物分别是: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奎硫平和氟哌啶醇;142例(18.7%)患者接受了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8例(63.4%)选择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4)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比例明显高于门诊患者(87.0%vs 66.3%,x2=46.835,P=0.000),门诊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住院患者(22.5% vs 15.8%,x2=5.538,P=0.019).(5)606例(79.8%)的患者联合2种或3种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方案是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双相抑郁发作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抑郁药治疗为主.(6)患者对治疗药物(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药)的选择受不同临床症状的影响(P<0.05).结论 临床实践中,双相障碍以联合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及联合抗抑郁药分别是双相躁狂和双相抑郁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治疗药物选择主要受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解锁后再次关锁者家庭负担状况.方法 以2006年11月-2012年3月在河北省开展的“解锁工程”救助的84例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编后的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评价患者家庭负担.结果 入户调查时2户家属未在缺失,实际调查82例,其中目前再次关锁者20例(24.4%).以患者目前是否关锁分为两组,目前再次关锁组在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及总分均高于未再次关锁患者(P<0.05);护理者负担量表结果显示目前再次关锁组在个人负担、责任负担、总负担及量表总分均高于未再次关锁的患者(P<0.05).结论 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及护理者负担沉重,不能忽视对家庭护理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卫校学生抑郁障碍发病情况,并探讨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按年级分层整群抽取保定市卫校学生620名,进行一般状况问卷并施测自编DSM-Ⅳ抑郁障碍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LS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卫校学生样本中轻度抑郁障碍者94名,占所有受试者的15.53%;重度抑郁症者11名,占所有受试者的1.82%;抑郁障碍总检出率为17.35%.卫校学生抑郁障碍程度与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得分呈显著相关.人际关系和神经质是影响抑郁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较多卫校学生存在抑郁障碍,且抑郁的发生与应激及人格特征有关,建议对卫校学生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河北省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河北省农村 地区进行抽样调查,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Ⅳ)诊断标准,以《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 定式检查》(SCID- Ⅰ /P)作为诊断工具。筛选出1 581 例农村地区患者进行自制的精神卫生服务利用问 卷调查,由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并填写“ 精神障碍患者求医行为调查表”(自编)。 结果 有13.2%( 208/ 1 581)的患者曾就诊,女性患者就诊率(14.9%)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1.3%)。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精神障碍患者就诊情况的影响因素有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OR=2.116)、年龄(OR=1.882)、是否接 受疾病知识宣传(OR=5.186)、就业状况(OR=0.522)和是否为低保户(OR=2.863)。结论 河北省农村精 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知识缺乏,卫生服务利用率很低,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就业状况、 疾病知识宣传、是否参加新农合及是否为低保户等。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