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314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67篇
综合类   834篇
预防医学   34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20篇
  4篇
中国医学   388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我科自1980年10月~1991年12月为脊柱侧凸、后凸畸形等手术后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21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13例中,男104例,女109例,年龄3岁~45岁,平均16.6岁。脊柱侧凸173例,其中手术治疗组130例,非手术治疗组43例;脊柱后凸畸形术  相似文献   
13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诱导因素为病情危重、干预措施、抗生素种类多、应用时间长、禁食等,54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3例死亡。结论住院患者易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必须要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案,尽可能避免侵入性操作,予以患者营养支持,有助于防止出现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究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4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根据病情采用开颅手术对其实施治疗,治疗后5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准确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经过开颅手术治疗后,有23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病情呈显效,2例好转,10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效果明显,有助于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治愈率,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4.
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9岁。以心前区闷痛 40min为主诉于 2 0 0 1年 4月 1 9日下午 5 :3 0入院。入院前 40min无诱因突然发生心前区剧烈闷痛伴大汗、气短、恶心、头晕 ,症状进行性加重而急诊 ,急诊室作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给予消心痛1 0mg舌下含化 ,疼痛无减轻 ,硝酸甘油 40 μg/min持续静脉点滴无效 ,以“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收住病房。原发性高血压史 1 0年 ,无糖尿病史。入院体检 :体温 3 5 .8℃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1 3 0 /80mmHg(1mmHg =0 .1 3 3kPa) ,发育正常 ,营养良好 ,…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建立符合南阳市情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提高我市脑血管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与传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和医疗花费等。结果两组患者病死率与住院花费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并发症及卒中复发方面,卒中单元组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应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医疗模式,能明显提高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并能降低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6.
膈肌膨出症比较少见,行胸部x线平片和侧位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常规手术治疗需要取胸部后外侧切口,开胸折叠缝合膈肌,损伤较大,且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2013年9月和12月采用胸腔镜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2例膈肌膨出症,取得较好的微创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7.
未成年人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占同期住院未成年人膝关节病的26.9%。有人认为,未成年人骨骺未闭合,韧带重建用传统的方法,胫骨隧道钻孔势必损伤骨骺生长板,造成对未成年人的生长影响、旋转及成角畸形。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主张先保守治疗,待骨骺闭合完全后,再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也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38.
锁定钢板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运用锁定钢板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4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3部分骨折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12±12.52)岁。4部分骨折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2±13.14)岁。随访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评价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64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3部分骨折(76.14±14.10)分,4部分骨折(65.93±11.82)分;VAS评分分别为2.12±1.63和3.90±2.21,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3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疗效优于4部分骨折,术中需争取解剖复位、稳定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螺钉及钢板位置,术后合理功能锻炼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9.
外周神经电刺激可用于运动康复和慢性神经痛治疗,但目前具有空间选择性的无损刺激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相干(TI)电场的外周神经选择性无损电刺激方法,对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实验,在其大腿腹侧与背侧皮肤上以平行于神经的方向布置刺激电极,通过相干电场扫描,将TI刺激峰值定位到神经上进行选择性刺激。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预先不知道神经确切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扫描得出将刺激电场作用到神经的最佳电参数,从而实现对神经的选择性无损刺激,而且在刺激作用点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刺激强度的控制。在此基础上研究TI电场对大鼠坐骨神经的刺激阈值IT,测量固定频差Δf=0.5 Hz(n=12),改变频率f=1~6 kHz与固定f=5 kHz(n=11),改变频差Δf=0.5~10 Hz下的IT,并将其和等幅kHz电场(n=7)的I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等幅kHz电场的IT显著高于TI电场(P<0.05),而且不同频率f下的IT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频差Δf下的IT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TI电流对大鼠坐骨神经的ITf影响而不受Δf影响,且刺激阈值IT与频率f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0.
设计了一种用于外周神经电刺激的干涉电流刺激器。该刺激器为两路电流输出,可以产生4种波形,每种波形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可在上位机进行设置,频率分辨率为0.2 Hz,幅度分辨率为0.01 mA,时间分辨率为0.1 μs。该刺激器的特点在于可在刺激强度一定的条件下连续改变电流比,或在电流比一定的情况下连续改变刺激强度。上位机采用LabVIEW开发,下位机采用FPGA对3片DAC进行控制,DAC产生的波形信号经过隔离恒流源电路后施加到负载。经过测试,刺激器能够准确产生4种波形,电流偏差在2.6%以内,恒流效果良好。该刺激器体积小,操作简单,产生波形稳定,可以用于无损选择电刺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