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4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30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462篇
内科学   283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科学   478篇
综合类   1060篇
预防医学   44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84篇
  1篇
中国医学   445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背景:近年来桡骨远端掌侧(DVR)解剖锁定接骨板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尤其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目的:评价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87例,确诊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29例行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掌侧入路固定。男11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3岁;骨折按AO分型:A2型3例,A3型6例,B1型1例,B3型2例,C1型6例,C2型7例,C3型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为1~12d,平均5d。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29例中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个月。影像学检查示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背伸41°~68°,平均52°;掌屈45°~78°,平均57°;旋前63°~86°,平均77°;旋后57°~80°,平均74°。末次随访采用Sarmiento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方法: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腕关节VAS评分:腕关节完全无痛18例,轻度疼痛2例(评分为2分和2.5分),中度疼痛1例(评分为4分)。无一例出现肌腱激惹;正中神经卡压1例,骨折愈合后6个月取出内固定并行松解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骨折背侧骨片移位1例,未对腕关节功能产生影响遂未予以处理。在背伸、掌屈、旋前、旋后4个方向的活动度比较,A型与B型骨折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型与C型,B型与C型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板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转归,C型骨折较A、B型骨折对腕关节活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构建针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T-Ⅴ)的小片段发夹状RNA(shRNA)表达质粒,研究shRNA表达质粒沉默GnT-Ⅴ基因后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GnT-Ⅴ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靶序列,构建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PC-3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nT-Ⅴ基因的细胞株,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GnT-Ⅴ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通过CCK-8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评价GnT-ⅤshRN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GnT-ⅤshRNA表达质粒,且该质粒明显下调GnT-Ⅴ的表达;PC-3细胞GnT-Ⅴ/1079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76.5%和67.0%,对PC-3细胞呈明显抑制效应;CCK-8增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3GnT-Ⅴ/1079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以48h为著;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PC-3GnT-Ⅴ/1079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shRNA GnT-Ⅴ能显著降低GnT-Ⅴ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抑制PC-3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该GnT-Ⅴ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43.
笔者阐述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系统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日本福岛事故发生后的发展和应用,分析并指出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放射性微粒对环境和辐射剂量评估带来的新挑战,总结了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当地食品安全规范和现状。希望能引起核工业从业人员、核应急管理人员以及公众的重视,并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应用,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患者例数50例,时间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组别对应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1.03±1.59分)、生活质量评分(11.03±1.59分)、运动功能评分(2.61±1.02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均高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21±1.65分、生活质量评分:60.22±5.61分、运动功能评分:2.36±1.11分),P0.05,差异显著。结论: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比较术前低剂量CT与标准剂量CT检查在肺腺癌浸润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检查的剂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接受低剂量CT检查,对照组接受标准剂量CT检查,比较两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检出率、CT征象[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检出率、辐射剂量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权重(CTDIW)、最大有效辐射剂量(ED)]水平。结果:两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P、CTDIW、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低剂量CT与标准剂量CT检查应用于肺腺癌浸润前病变诊断中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检出率和CT征象检出率相当,但低剂量CT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研究褪黑素(MT)预处理抑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减轻神经细胞焦亡,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记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细胞进行10 m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处理24 h,制成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后,记为MPP+组;先用5 μmmol/L MT预处理6 h后,再造模后,记为MPP++MT组;各组细胞处理后经培养24 h后取材。采用CCK8检测细胞死亡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NLRP3分布和表达变化;使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 IL-18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MPP+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NLRP3在存活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高表达,相应的炎症因子IL-1β和IL-18也大量释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MPP+组,MPP++MT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中NLRP3染色阳性率降低,表达量也降低,相应的IL-1β和IL-18表达量也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可有效抑制NLRP3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细胞焦亡,从而减轻MPP+造成的HT2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观察局部取穴配伍外关、合谷远道配穴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局部取患侧肩髃、肩髎、阿是穴,观察组加远道配穴同侧外关与合谷,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各时间点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结果:3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3%和8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即刻效应、10 d、20 d、30 d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ROM评分、JOA评分在10 d、20 d、30 d各时间点及随访2个月后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即刻效应、10 d、20 d、30 d及随访2个月的VAS评分均更低(P<0.05),10 d伸活动度、JOA评分均较高(P<0.05),20 d屈、伸、内旋活动度均更高(P<0.05),30 d屈、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JOA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单纯局部取穴与局部取穴配伍外关、合谷远道配穴两种针刺方法治疗肩周炎均有一定疗效,但针刺局部取穴配伍远道取穴的整体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8.
罗斌  黄思聪  马俊昌  许树柴  刘军  潘建科 《新中医》2021,53(21):115-120
目的:探讨新型外固定护具的治疗优势及有限元研究。方法:利用肩关节三维CT 扫描的原始图像,使用Mimics19.0、Geomagic Studio2017 及Solid Works2017 等软件,通过蒙版、网格划分、修饰等步骤,分别建立肩关节及锁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新型外固定护具及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治疗锁骨骨折的力学作用特点,给予属性赋值、约束边界及力学加载,经过ANSYS19.0 有限元运算后对比2 种治疗方式的最大应力及位移。结果:新型外固定护具对肩关节整体、锁骨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0.156 0 Mpa、7.775 9 Mpa,大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固定的4.028 8 Mpa、3.172 8 Mpa;新型外固定护具下锁骨的最大位移为0.105 640 mm,大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的0.040 052 mm。结论:新型外固定护具综合作用力更大,复位固定骨折端的能力优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  相似文献   
149.
直肠肛管损伤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肛管位于消化道末端,紧贴盆腔骶骨凹,有骨盆保护,故损伤机会较少。一旦损伤,局部污染较重,感染易扩散到直肠周围间隙,重者危险生命,后期还可引起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及瘘等并发症。本院1993年6月~2001年8月收治肛管直肠损伤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0.
休克时灌流量减少是微循环障碍的特征性病变,白细胞粘着于细静脉壁和嵌塞毛细血管是休克的微循环灌流量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白细胞粘附的第一步,L-选择素参与了白细胞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快速滚动,实验见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表达下调及白细胞表面L-选择素显著减少,有助于微循环的通畅.细胞激活过程中L-选择素表达迅速变化.L-选择素从刺激的白细胞表面快速脱落,成为可溶性L-选择素(sL-选择素),高浓度sL-选择可抑制L-选择素介导的黏附,生理浓度时可引发20%左右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