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1.
钙蛋白酶10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钙蛋白酶10(CAPN10)基因SNP43、SNP44位点及主要单倍型、单倍型组合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性.方法 根据系统评价的原理和规范,检索PubMed及中文期刊数据库,纳入CAPN10基因与T2DM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种族,采用分层Meta分析评估CAPN10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关联性.同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各种族与T2DM有关联的基因多态性分别是:蒙古人种,SNP43位点G等位基因OR=1.368(95%CI:1.155~1.620),G/G基因型OR=1.437(95%CI:1.186~1.741),111/221单倍型组合OR=2.762(95%CI:1.287~5.927);高加索人种,SNP44位点C等位基因OR=1.144(95%C1:1.023~1.278),111/111单倍型组合OR=1.291(95%CI:1.050~1.586);混血人种,SNP44位点C等位基因OR=1.653(95%CI:1.025~2.665).结论 SNP43位点G等位基因、G/G基因型、111/221单倍型组合是蒙古人种的危险因素;SNP44位点C等位基因、111/111单倍型组合是高加索人种的危险因素;SNP44位点C等位基因是混血人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和掌握无锡市社区自然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无锡市社区20岁以上居民,测定早晨空腹血糖,统计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2.53%,经年龄标化后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85%,男女性别无异(P〈0.05),其血糖受损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BMI、高血压、高血脂和中(重)体力劳动等。结论社区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开展糖尿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应加强对空腹血糖受损者的监测,以提高糖尿病防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张洁 潘跃银 石琴 张国俊 姜丽岩 董晓荣 顾康生 王慧娟 张晓春 杨农 李玉苹 熊建萍 易铁男 彭敏 宋勇 范云 崔久嵬 陈公琰 谭薇 臧爱民 郭其森 赵光强 王子平 何建行 姚文秀 吴小红 陈凯 胡晓桦 胡春宏 岳麓 姜达 王广发 刘俊峰 于国华 李峻岭 柏建岭 谢文敏 赵伟红 吴丽虹 周彩存 《癌症》2022,(8):354-367
背景与目的 力扑素(Lipusu,LP)是第一个商业化的紫杉醇脂质体制剂,在一项小规模研究中展现出了对局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的疗效。在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的Ⅲ期研究,比较顺铂联合LP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P)作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LSCC-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患者年龄在18-75岁,局部进展(临床ⅢB期,不适合同步放化疗或手术)或转移性(Ⅳ期)LSCC,在服用试验药物之前,既往未接受过全身化疗,且至少有1处可测量的病变[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1.1版)]。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为了探索血浆细胞因子对LP治疗的预测价值,在基线检查和首次疗效评估时收集LP组患者的血浆样本,然后使用45-Plex Procartapex Panel 1进行分析,用Luminex xMAP技术对45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初步分析评估了细胞因子水平动态变化与治疗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包括237例LP组患者和253例GP组患者。在PPS中,LP组和GP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和5.5个月[风险比(hazard ratio,HR)=1.03,P=0.742]。LP和GP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6个月和12.5个月(HR=0.83,P=0.215)。LP组和GP组的ORR(41.8%vs.45.9%,P=0.412)和DCR(90.3%vs.88.1%,P=0.443)也相似。LP组中出现导致治疗中断(10.9%vs.26.4%,P <0.001)或治疗终止(14.3%vs.23.1%,P=0.011)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的患者比例明显更低。LP组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表明,基线水平较低的27种细胞因子与ORR增加相关,15种细胞因子与PFS改善相关,14种细胞因子(包括TNF-α、IFN-γ、IL-6和IL-8)呈现重叠趋势。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LSCC患者,LP方案的PFS、OS、ORR和DCR与GP方案相似,但毒副反应方面表现更佳。本研究还鉴定得到一系列不同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能与接受LP方案的患者的临床获益相关。 相似文献
34.
无锡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危险因素,探讨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及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结果 初潮早、首或末次怀孕年龄晚、痛经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调整OR(95%CI)分别为:1.79(1.26~2.55),1.56(1.10~2.20),1.49(1.04~2.15),1.88(1.22~2.90).哺乳和生育可能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初潮早和首(末)次怀孕年龄晚、不饮茶和初潮早、首(末)次怀孕年龄晚、乳腺癌家族史间均具有联合作用(P<,trend><0.01).初潮早和不饮茶以及首次怀孕晚和不饮茶间具有显著的相乘交互作用(Pint值分别为0.029和0.000) 结论 初潮早和首(末)次怀孕年龄晚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饮茶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无饮茶史合并初潮早和首(末)次怀孕年龄晚显著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5.
36.
甲醛对小鼠精子毒作用和微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甲醛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和致突变作用。方法 :用不同剂量 (5 0 mg· kg- 1、10 0 mg· kg- 1、15 0 mg· kg- 1、2 0 0 m g· kg- 1 )的甲醛溶液经腹腔染毒 ICR小鼠 ,2 4 h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 ,观察甲醛对小鼠精子形态的影响及对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致微核作用。结果 :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和致微核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甲醛对小鼠有生殖毒性并具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8(TLR7/8)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江苏省汉族人群中与哮喘发病危险性和哮喘相关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哮喘患者318例为哮喘组,正常人352例为对照组.挑选TLR7 rs5935436,TLR8rs3761623和rs3764880三个多态位点,采用多重PCR结合标签阵列单碱基技术(SNPstream)进行基因分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总IgE水平.结果 rs5935436 T等位基因是男性哮喘的保护因素,rs5935436 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男性对照组中大于男性哮喘组(5.50%比0.74%,校正OR=0.126,95%CI=0.016 ~0.995,P=0.049).男性无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中rs3761623 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升高(校正OR=3.782,95%CI=1.022~14.045,P=0.047),而女性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中rs5935436 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降低(校正OR=0.180,95% CI =0.041~0.902,P=0.037).rs3761623 AA基因型和rs3764880 GG基因型与女性哮喘患者的低FEV1%有关,并且与女性哮喘患者的严重度分级呈正相关.单倍型分析也有相同结果.结论 TLR7/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密切相关,而且与性别有关,这对于筛选哮喘高危人群和哮喘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