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73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52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180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48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35篇 |
1980年 | 28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92.
黄芪对IgA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表达nephrin、podoci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黄芪对IgA肾病(IgAN)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nephrin、podocin的影响,探讨黄芪对IgAN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6周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组.模型组和黄芪组采用牛血清清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的方法进行IgAN造模,黄芪组予黄芪颗粒治疗,对照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9 g·L<'-1>盐水皮下注射及尾静脉注射.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其24 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生化指标.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肾小球IgA沉积强度,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nephrin、podoc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皮质nephrin mRNA和podocin mRNA的表达.结果 1.黄芪组大鼠尿蛋白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黄芪组大鼠肾组织病变较模型组减轻.3.黄芪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odocin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黄芪组大鼠肾皮质nephrin mRNA及podocin mRNA的表达均较模璎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a><0.01).4.黄芪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podocin的不连续斑片状、团块状异常分布较模型组改善.结论 IgAN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出现表达变化及分布异常,黄芪能减少IgAN大鼠尿蛋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nephrin、podocin的表达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3.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备受临床医生关注。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现在认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国外儿科专著将其归类为血管炎综合征中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leuko cytoclasticangiitis)。作为过敏性紫癜器官损伤的一部分 ,HSPN也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与系膜区可有以IgA为主的免疫物质沉积 ,病理表现为以系膜增生为主的增生性 (包括新月体形成 )肾炎。1 HSPN的病因 不少患儿在起病前有感… 相似文献
94.
环孢素A治疗皮质激素耐药的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治疗皮质激素耐药的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疗效。方法1997年6月至2004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皮质激素耐药的FSGS患儿14例,应用CSA进行治疗,开始剂量为5mg/(kg.d),以后根据CSA血质量浓度调整剂量,维持CSA血质量浓度在150~300μg/L。有效者用药6个月至1年后逐渐减量。结果完全缓解10例(71.4%),部分缓解2例(14.3%),无效2例(14.3%),CSA治疗皮质激素耐药的FSGS总有效率达85.7%。CSA治疗期间泼尼松使用剂量减少。完全缓解10例中6例停药,其中5例复发,4例再用CSA治疗,尿蛋白再次转阴,1例放弃治疗。1例原有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后血肌酐进行性升高。结论CSA治疗皮质激素耐药的FSGS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治疗中需注意CSA副反应。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大鼠PDLLA/FK506(外消旋聚乳酸/FK506)复合套管坐骨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行为学、痛阈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研究大鼠PDLLA/FK506复合套管外周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病理痛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180~200g,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A组为坐骨神经损伤PDLLA/FK506套管修复组; B组为假手术组.术后27d起检测行为学、机械刺激阈值、热缩足反射时间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组术后27d后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与B组相差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侧L4~5脊髓背角与B组相比较,背角浅层c-fos计数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内c-fos、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45d与27d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PDLLA/FK506复合套管外周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再生过程中诱发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同时出现再生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病理痛和疼痛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96.
【目的】动态观察nephrin、CD2相关蛋白(CD2AP)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72只大鼠分为2组,模型组36只和对照组36只,模型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盐酸阿霉素,对照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3、5、7、14、28、42d各杀检6只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肾小球中nephrin、CD2AP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①模型组大鼠7d时nephrinmRNA表达增加,14d时其蛋白表达(9.44±0.49)亦显著增加;CD2AP表达增加时间较晚,28d时其mRNA和蛋白表达(7.88±1.01)才显著增加。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ephrin、CD2AP出现分布异常,从沿着毛细血管袢线样分布逐渐转变为不连续性颗粒样或斑片状分布。③肾小球nephrinmRNA、CD2APmRNA表达量与24h尿蛋白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878,P〈0.01;r=0.945,P〈0.01)。【结论】①nephrin早期出现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可能是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及判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早期重要指标。②CD2AP在后期出现表达增加,可能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 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30 mg/kg)、乌司他丁组(50 000 U/kg)及联合治疗组[甲基泼尼松龙(30 mg/kg)联合乌司他丁(50 000 U/kg)]。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QP 1和TNF-α水平;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检测肺湿/干质量并对肺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或甲基泼尼松龙组血清AQP 1质量浓度明显增加,而TNF-α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血清AQP 1与TNF-α的改变更为明显(P<0.01);乌司他丁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及联合治疗组的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及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AQP 1水平及降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8.
本文测定了健康儿童血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正常值,观察了几种儿科常见肾脏病血和尿β_2m变化。在急性肾炎早期血β_2m可有轻度增高。肾病综合征和IgA肾病有少数病例血和/或尿β_2m增高。狼疮肾炎和过敏性紫癜肾炎部分病例血β_2m增高,而尿β_2m增高更显著。尿毒症病例血β_2m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尿β_2m测定肾小管功能较酚红排泄试验和莫氏试验敏感,并能反映出肾小管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丹参乙酸镁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大鼠线栓法缺血/再灌注模型,使大鼠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细胞实验采用NG108-15神经细胞株缺氧/复氧模型,低氧无糖培养2 h后,复氧24 h。检测神经细胞凋亡、NADPH氧化酶 (NOX)活性及H2O2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乙酸镁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明显下降,NOX活性和H2O2水平均降低。结论丹参乙酸镁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OX活性,减少H2O2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试用期护生工作试用期间的职业倦怠状况,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减轻或消除工作倦怠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3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的284名试用期护生工作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杭州市地区群体护士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用期护生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两个维度上属低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属高度倦怠。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维度倦怠程度得分低于杭州市护士群体,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感高于杭州市护士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科试用期护生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维度倦怠感高于其他组;急诊科试用期护生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感低于其他组;三级医院护生去人格化维度倦怠感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学历、有无护士执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议管理者从试用期护生的工作阶段特殊角度出发,减轻或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提高试用期护生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更好延续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