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通过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机关后勤改革 ,降低人力成本 ,确保了两个效益的提高 ,促进了医院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1.调整现有机构设置。按精简、高效的原则 ,根据医改的需要及社会需求调整内部机构设置 ,将职能相近或工作量不足的管理科室合并。如把病房管理科和营养科合并到感染科 ;总务科、基建科合并为总务部 ,并根据发展规划设立综合目标办公室 (质控办 )、医疗保险办公室、科技开发办公室。2.干部竞争上岗 ,实行聘任制。对现有的中层干部全部实行院、科两级聘任制 ,本着公开、平等、…  相似文献   
82.
脑卒中患者感知觉障碍的康复护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欧阳鸿枚 《现代康复》2000,4(10):1488-1489
目的探讨促进脑卒中偏瘫患感知觉障碍的患侧机能恢复的措施。方法采用评估收集资料,护患沟通,实施患侧感知觉训练、感知觉刺激、并提出康复护理中安全防范措施等。结果浅感觉恢复率62.79%;深感觉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待再进一步探讨;视野缺陷恢复77.78%;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记分法)恢复率74.41%;病程愈长恢复愈慢。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感知觉障碍恢复有促进作用,早期进行更有效  相似文献   
83.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96例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检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9例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观察组97例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采血.结果 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和自动回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误穿静脉发生率及患者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低氧血症患者应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收集血气分析标本,提高了一次采集成功率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IgA1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化Smad3(p-Smad3)和纤连蛋白(FN)的刺激作用,探讨IgA1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MC,分5组.即健康对照组、健康人IgA1(NIgA1)刺激组、健康人聚合IgA1(aNIgA1)刺激组、IgAN患者IgA1(PIgA1)刺激组和IgAN患者聚合IgA1(aPIgA1)刺激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TGF-β1、p-Smad3和FN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HMC p-Smad3蛋白水平.ELISA检测HM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FN蛋白水平.结果 PIgA1和aPIgA1能显著上调TGF-β1,P-Smad3、FN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aPIgA1上调三者mRNA表达的能力分别为PIgA1的1.5倍、1.3倍和1.5倍(均P<0.05).aPIgA1上调TGF-β1和p-Smad3蛋白表达的能力分别为PIgA1的2.1倍和1.6倍(均P<0.01).在aPIgA1刺激不同时间,TGF-β1和p-Smad3 mRNA表达于12 h达高峰(0.866±0.055和0.891±0.251),于24h回到基线水平.FNmRNA表达于24 h达高峰(0.968±0.031).TGF-β1和p-Smad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TGF-β1于12 h达高峰[(246.960±1.270)ng/L],p-Smad3于6 h达高峰(0.490±0.046)后开始下降.FN蛋白表达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1.804±0.038)mg/L](均P<0.01).结论 PIgA1和aPIgA1能显著上调HMC TGF-β1、p-smad3、和FN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且aPIgA1的作用强于PIgA1,提示IgAN患者血清的IgA1,主要是aIgA1可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IgAN进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试用期护生工作试用期间的职业倦怠状况,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减轻或消除工作倦怠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3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的284名试用期护生工作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杭州市地区群体护士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用期护生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两个维度上属低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属高度倦怠。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维度倦怠程度得分低于杭州市护士群体,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感高于杭州市护士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科试用期护生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维度倦怠感高于其他组;急诊科试用期护生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感低于其他组;三级医院护生去人格化维度倦怠感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学历、有无护士执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议管理者从试用期护生的工作阶段特殊角度出发,减轻或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提高试用期护生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更好延续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6.
孙良忠  岳智慧  陈述枚  莫樱  蒋小云 《广东医学》2007,28(12):1974-1977
目的 探讨蛋白尿与肾损害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49例,男35例,女14例;年龄1.4~15岁,随访24~92个月者18例.病例分为持续蛋白尿组(甲组)18例,间歇蛋白尿组(乙组)31例.比较两组患儿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病理损害、肾功能损害和病情进展的差异.结果 甲组较乙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平均秩和:33.44比20.10)、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平均秩和:29.67比22.29)、肾功能损害[血肌酐65.5(14.0,805.0)比46.0(16.0,353.0)μmol/L]均严重(P<0.05).甲组患儿随访后较随访前血肌酐升高[208.0(90.0,586.0)比57.0(36.0,125.0)μmol/L](P<0.05);乙组差异无显著性.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Ⅰ Ⅱ Ⅲ级患儿,随访后血肌酐较随访前升高[120.0(46.0,586)比54.0(35.0,125.0)μmol/L],P<0.05.随访后重复肾活检甲组2例,病理改变均较随访前加重;乙组1例,较随访前无明显加重.结论 在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持续蛋白尿患儿肾小管间质和肾功能损害严重.持续蛋白尿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7.
本文测定了健康儿童血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正常值,观察了几种儿科常见肾脏病血和尿β_2m变化。在急性肾炎早期血β_2m可有轻度增高。肾病综合征和IgA肾病有少数病例血和/或尿β_2m增高。狼疮肾炎和过敏性紫癜肾炎部分病例血β_2m增高,而尿β_2m增高更显著。尿毒症病例血β_2m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尿β_2m测定肾小管功能较酚红排泄试验和莫氏试验敏感,并能反映出肾小管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丹参乙酸镁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大鼠线栓法缺血/再灌注模型,使大鼠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细胞实验采用NG108-15神经细胞株缺氧/复氧模型,低氧无糖培养2 h后,复氧24 h。检测神经细胞凋亡、NADPH氧化酶 (NOX)活性及H2O2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乙酸镁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明显下降,NOX活性和H2O2水平均降低。结论丹参乙酸镁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OX活性,减少H2O2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动态观察nephrin、CD2相关蛋白(CD2AP)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72只大鼠分为2组,模型组36只和对照组36只,模型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盐酸阿霉素,对照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3、5、7、14、28、42d各杀检6只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肾小球中nephrin、CD2AP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①模型组大鼠7d时nephrinmRNA表达增加,14d时其蛋白表达(9.44&#177;0.49)亦显著增加;CD2AP表达增加时间较晚,28d时其mRNA和蛋白表达(7.88&#177;1.01)才显著增加。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ephrin、CD2AP出现分布异常,从沿着毛细血管袢线样分布逐渐转变为不连续性颗粒样或斑片状分布。③肾小球nephrinmRNA、CD2APmRNA表达量与24h尿蛋白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878,P〈0.01;r=0.945,P〈0.01)。【结论】①nephrin早期出现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可能是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及判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早期重要指标。②CD2AP在后期出现表达增加,可能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90.
曾尟枚  邬明  唐忠志  程青  王忠强 《医学争鸣》2009,30(24):2940-2943
目的:建立大鼠PDLLA/FK506(外消旋聚乳酸/FK506)复合套管坐骨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行为学、痛阈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研究大鼠PDLLA/FK506复合套管外周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病理痛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180~200g,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A组为坐骨神经损伤PDLLA/FK506套管修复组; B组为假手术组.术后27d起检测行为学、机械刺激阈值、热缩足反射时间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组术后27d后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与B组相差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侧L4~5脊髓背角与B组相比较,背角浅层c-fos计数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内c-fos、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45d与27d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PDLLA/FK506复合套管外周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再生过程中诱发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同时出现再生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病理痛和疼痛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