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82篇
  1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黄威  刘慧玲  詹雅诗  曾利娴  林颖  文卓夫 《新医学》2011,42(6):374-376,385,F000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试验法检测沙利度胺对单个细胞克隆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P53、CXCR4蛋白的作用。结果:MTT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HCT116细胞增殖无影响,平板克隆试验表明其对细胞克隆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检测显示100 mg/L沙利度胺处理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沙利度胺组HCT116细胞迁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53蛋白、CXCR4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沙利度胺抑制结肠癌细胞克隆增殖的作用,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周期有关;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的作用,与CXCR4蛋白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82.
吴玲玲  张媛  范建辉  林颖  侯红瑛 《中国医药》2010,5(11):1051-1053
目的 探讨欣普贝生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的引产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7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完全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5例使用欣普贝生引产,对照组35例以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以及分娩结局. 结果 研究组12 h内促宫颈成熟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48.39%;研究组用药至临产时间(6.27±6.13)h,短于对照组(9.65±6.79)h,用药至分娩时间(12.15±7.51)h,也短于对照组(19.34±9.22)h;研究组剖宫产率22.86%,低于对照组45.71%(均P<0.05);研究组总产程(6.10±2.60)h,短于对照组(10.97±3.37)h(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欣普贝生可安全地用于足月胎膜早破的引产,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83.
曾文谊  林颖  李军 《今日药学》2010,20(2):41-43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09—07~2009—09手术患者病历380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的预防性应用主要包括:预防性用药指征掌握不严,使用范围过宽,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100.00%;给药时机不规范,未在术前2h时内给药占27.89%;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起点过高;不符合用药经济学原则。结论本院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问题,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小病灶内置入定位针联合体表投影标记法(双定位)在乳腺小病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将定位针置入直径小于2.0cm,临床不能扪及或位置过深的良性或可疑恶性(依据北美放射学会乳腺影像和报告数据系统诊断为BI-RADS3级或4级)乳腺小病灶内,同时在乳腺体表皮肤勾画标记行双重定位,以辅助术中快速寻找并完整切除病灶。结果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对51例54个显示为低回声的乳腺病灶内置入定位针,病灶大小0.4~2.7cm,平均(1.2±0.4)cm;病灶表面与皮肤垂直距离(深度)为0.3~1.9cm,平均(0.8±0.4)cm。术中沿定位针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快速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手术后病理证实51例54个乳腺实性低回声病灶中良性病变46例(纤维囊性乳腺病22例,纤维腺瘤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炎性病变2例,硬化性腺病1例);恶性病变5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2例,黏液癌1例);不典型增生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定位针联合体表投影标记法有助于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切除不能扪及的乳腺小病灶。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实施围术期感染危险因素控制管理体系对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危险因素控制管理体系前/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治疗档案,对相关参数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实施感染危险因素控制管理体系后无菌器械台、手术室空气及术者手部各项菌落数均显著下降(P<0.05),老年患者手术室感染例数降低了12.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4).医护人员对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的问卷得分及工作质量、劳动纪律评价得分呈现显著性增加(P =0.032,0.011,0.010),差错事故次数显著性减少(P=0.024),五星级评价人数增加26.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老年患者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P=0.009).结论 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控制管理体系的实施减少了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感染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知识,得到老年患者更高的满意度,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和研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方法将64例中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观察组则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对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出现胸膜反应及胸痛现象的概率为3.13%(1/32);对照组出现胸膜反应及胸痛现象的概率为12.50%(4/3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穿刺抽液,患者的胸膜反应及胸痛现象的发生率要明显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7.
林颖  张继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01-250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手术治疗要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48例被确诊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均为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发病原因中单个腺瘤占81.3%;临床表现中肾结石占29.2%、便秘占33.3%、多尿占31.3%、肌肉疼痛占58.3%、关节疼痛占60.4%;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术前甲状旁腺素(PTH)平均及血清钙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值;影像学检查结果中,29例经99mTc检查确诊,45例经颈部CT检查确诊,42例经超声检查确诊,35例经多部位X线检查确诊;经手术治疗,46例术后症状、血钙及PTH值均恢复正常,仅1例因癌转移患者及1例严重骨畸形患者术后未见好转.结论 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手术治疗中,要密切结合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综合判断,并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8.
季修庆  成建  林颖  胡平  许争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13-4815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hTERC(human telomeraseRNA component)基因扩增,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剩余液体133例,经活检证实,正常或炎症30例,CINⅠ38例、CINⅡ29例、CINⅢ25例、浸润性鳞癌11例。采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内hTERC基因扩增情况,以正常标本的检测结果建立阈值。结果:正常阈值为6%,在不同组病例中扩增阳性率率分别为:CINⅠ15.79%(6/38)、CINⅡ34.48%(10/29)、CINⅢ72.00%(18/25)、鳞癌100.00%(11/11)。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不断升高。CINⅢ及CINⅢ以上者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及CINⅠ、CINⅡ者(P<0.01)。结论:在不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中都有可能发生hTERC基因的扩增,且随着病变程度加重基因扩增发生的阳性率升高,可以作为预测宫颈上皮内病变进展的标志物,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