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于民国时期问世,其结构体系完整,内容详实,逻辑严谨,但其真实性受到诸多学者的怀疑。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比较,桂林古本中的条文约3/5雷同,约1/5不同,另外1/5则为独有。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对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补充和发挥,有其特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BC)及非哺乳期乳腺炎(NPM)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非肿块型BC和27例非肿块型NPM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结果 NPM组患者年龄小于BC组(P<0.05),常规超声图像中两组在病变边缘、后方回声变化、内部钙化情况、病变侵犯层级、腋窝淋巴结分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图像中,两组在增强后边缘、造影剂分布、有无灌注缺损区及灌注缺损区边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非肿块型NPM与非肿块型BC均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充分认识两者的声像图及造影图像特点,并结合患者病史,可提高NPM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仝小林教授提出"诸病乱投,百药杂陈,皆属于医",以提醒医务人员注意防范医源性疾病的发生。糖皮质激素与中医理论中"肾"的作用十分相似,具有温肾助阳、启阴布液的功效,并具有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特点。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者早期多属热证,中期多属阴虚或气虚证,晚期多属阳虚或阴阳两虚证。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等,可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多见于花粉过敏患者。黄飞剑主任医师根据仝小林教授的"脏腑风湿"理论,明确提出变应性鼻炎是呼吸系统的风湿病,并在"脏腑风湿"理论指导下,应用独活寄生汤、阳和汤及其自创的气血双调汤、化气汤、健脾渗湿汤、开心汤治疗鼻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站立位超声检查在精索静脉曲张伴相关疼痛不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因下腹部、阴囊疼痛不适就诊,临床经初步检查疑似为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68例,采用平卧位与站立位两种体位方式下的超声检查,对比精索静脉曲张的检出率,分析两种体位下超声测量值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疼痛程度有无相关性。结果 站立位下左、右两侧精索静脉内径,左、右两侧精索静脉反流分级的超声测值均大于平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位下精索静脉曲张的检出率与平卧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平卧位左侧精索静脉内径、站立位左侧精索静脉内径和反流分级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站立位可提高相关疼痛不适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的检出率;站立位左侧精索静脉内径和左侧精索静脉反流分级与患者疼痛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布洛芬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08年3月 - 2009年3月,3家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中心符合SIRS诊断的患儿(炎症组)154例,分为单独抗生素组(69例)、抗生素 + 布洛芬组(85例),并取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入院时(基线)、药物干预48 h后血清PCT水平,观察布洛芬干预后PCT的变化,分析布洛芬对SIRS的治疗作用;并对危重评分在80 ~ 100分、< 80分的患儿进行分层研究.结果 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PCT;炎症组基线时PCT为(2.35 ± 3.91)ng/ml,其中单独抗生素组为(2.18 ± 3.88)ng/ml,抗生素 + 布洛芬组为(2.49 ± 3.95)n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抗生素组治疗前后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抗生素 + 布洛芬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抗生素 + 布洛芬组治疗后PCT下降幅度与单独抗生素组治疗后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层研究提示,危重评分80 ~ 100的患儿,抗生素 + 布洛芬治疗后PCT下降幅度与单独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危重评分< 80的患儿,抗生素 + 布洛芬治疗后PCT下降幅度与单独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布洛芬干预48 h后,SIRS患儿外周血清PCT的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尤其在危重评分80 ~ 100的患儿中,提示布洛芬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有助于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17.
仝小林教授从"态靶因果"方略出发,根据高血压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将高血压病划分为"病气血、病脉络、病脏腑"三期及"壅、水、郁、寒、老"五态。本文主要论述仝小林教授对于"壅态"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壅态"高血压病常见于中青年患者,常合并超重或肥胖、糖脂或尿酸代谢异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其核心治法为通腑降气、决渎壅塞。调节"壅态"的常用方为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而决明子、莱菔子、大黄针对"壅态"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其中决明子常用剂量为15~60 g,莱菔子常用剂量为15~60 g,大黄的常用剂量为6~15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