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8篇
内科学   18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14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67篇
  2篇
中国医学   276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我们就我院分离的8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了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收集2002年12月~2004年3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尿、非尿(痰、脓等)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阳光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购自广东惠州阳光生物有限公司)。3.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二、结果1.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80株,来自男性患者11株,占13.75%;女性患者69株,占82.65%。住院患者27…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液中EB病毒IgM抗体(EBV-IgM)及病毒DNA(EBV-DNA)感染情况.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儿5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8例患儿中,28例患儿血清EBV-IgM阳性,176例患儿EBV-DNA阳性,阳性率分别为4.8%和30.4%.患儿的血清EBV-IgM阳性率显著低于EBV-DNA阳性率(P<0.05);男性和女性患儿的血清EBV-IgM和EBV-DNA感染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年龄为3-6岁患儿的血清EBV-IgM和EBV-DNA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P <0.05);1-3月份患儿的血清EBV-IgM和EBV-DNA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P<0.05).结论 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液中EBV-IgM比EBV-DNA感染率低,二者感染率受到患儿年龄及季节影响,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3.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荚膜厚度对动物致病性影响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发现多株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具有荚膜结构,荚膜与该菌的毒力是否有关?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与临床分离菌株对动物的致病差异,验证荚膜是否是该菌的毒力因子,并分析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与荚膜厚度的关系。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赣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材料:实验于2005—05/06在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选用BALB/c小鼠120只,健康成年家兔72只。白假丝酵母菌:中央标准菌株(菌号:CCCMC1a),国际标准菌株(菌号:ATCC 14053),分离培养的4株临床菌株暂行自编菌号为C1—1,C1—2,C1—3,C1-4。 方法:将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CCCMC1a,ATCC14053,C1—1,C1-2,C1—3,C1-4组,每组小鼠20只,家兔12只。将实验菌种沙保氏琼脂36h培养物用生理盐水配成菌悬液,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5mL/只;BALB/c小鼠腹腔注射,0.5mL/只。注射后6h开始观察动物的反应,记录动物发病时间、死亡时间及死亡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家兔肾组织印片及小鼠腹腔液涂片观察。②Hiss荚膜染色镜检,显微测微计测量荚膜层厚度(n=40),比较各菌株荚膜层厚度均值。 结果:①与C1-1,C1-3,CCCMC1a,ATCC 14053相比,C1—2和C1—4对动物具有很强的致病性。②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在家兔及小白鼠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菌株和动物种属不同而存在差异(P〈0.05—0.01)。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较小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宽厚;C1—1,C1-2,C1—3,C1-4组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及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分别比同种属CCCMC1a,ATCC 14053组宽厚,其中C1-2,C1—4组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及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最为宽厚。结论:白假丝酵母菌C1-2和C1-4菌株对动物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它们的荚膜比其他菌株更宽厚。初步验证了荚膜可能是白假丝酵母菌的毒力因子,荚膜的宽厚与动物致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西北汉族人群HLA-A* 02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对760份健康无血缘关系的西北汉族人群HLA-A* 02等位基因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计算HLA-A* 02各等位基因构成比并与其他不同地区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760份样本中,检出9种HLA-A* 02等位基因,以A* 0201(48.86%)为优势等位基因,A* 0207(22.72%)和A* 0206(15.91%)比较常见,纯合子主要为A* 0201/A* 0201,杂合子主要为A* 0201/A* 0207。结论西北汉族人群HLA-A*02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比较接近北方汉族人群,但具有其自身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血液再灌注对大鼠缺血肝脏MR T1WI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A组于阻断肝右叶血供3 h后放开阻断,肝右叶血液重新灌注;B组结扎肝右叶血供。术后对所有大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 0.5%依文思蓝,24 h后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T2W、DWI,对两组大鼠结扎区域肝组织T1值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A组再灌注肝叶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B组坏死肝叶在T1WI呈稍高信号,两组肝叶T2WI和DWI均呈高信号;A组所测T1值高于B组(P<0.01)。结论 血液再灌注可改变大鼠肝脏缺血坏死后MR T1WI信号。  相似文献   
96.
食管异物并主动脉食管瘘四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食管瘘(aotoesophageal fistula,AEF)发病凶险,病死率高.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4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七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对我院收治的7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短期内迅速增大,伴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肿瘤质硬,固定,边界不清,侵犯喉周围组织及血管,在就诊时已均属晚期且对放、化疗无效。7例患者均于姑息性手术后4个月内死亡。结论 甲状腺鳞癌与甲状腺鳞状细胞化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者预后极差。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76例远端胆管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76例远端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ox回归模型,选择若干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21~88岁,中位年龄65岁.6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行姑息性手术,4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41%,29%,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根治性手术明显好于姑息性性手术(P=0.000).38例患者死于肝转移或术后复发.统计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不同的肿瘤大小及分化情况、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等因素无明显相关;而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措施,预防和治疗肝转移对于改善远端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意外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在术后的病肝病理检查中意外发现癌灶(称之为"意外肝癌"),其原发病,8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1例。11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3个月后撤除霉酚酸酯,6个月后撤除甲泼尼龙。病肝沿水平面作间隔1 cm连续平行切片,对于直径大于1 cm或有灰白色结节者,完整取材。结果11例中,术前仅4例(36.4%,4/11)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过正常值。除1例肿瘤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肿瘤直径最大为2.0 cm,平均直径为1.18 cm;肿瘤TNM分期,Ⅰ期占72.7%,Ⅲ期占27.3%;存在微血管侵犯2例,包膜完整、无血管及淋巴侵犯2例;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0例。术后随访12~50个月,1例因肿瘤复发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意外肝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分期早,多为单发,组织分化程度高,肝移植后的1年存活率与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类似,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肾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例复杂肾输尿管结石采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碎石,术后口服八正化石胶囊1~2周。结果:结石1次取净率95%,无肾输尿管穿孔、大出血及尿瘘等并发症。结论:中药配合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肾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但要选择病例适当,熟练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