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575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61篇
  1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肝移植术后肝门恶性淋巴瘤(附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明生  高伟  吴迪  张全胜  王政禄  郑虹 《肝脏》2007,12(1):13-16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肝脏局部淋巴增生性疾病(LL-PTL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合文献总结LL-PTLD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例肝移植术后肝门局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例均因肝移植术后出现发热、黄疸、肝门血管闭塞、胆道梗阻、肝门占位进行二次移植.病例1为T细胞性淋巴瘤,供体来源,二次移植术后6个月因肝门淋巴瘤复发死亡;病例2为B细胞性淋巴瘤,供体来源,术后4个月死于肺感染.2例淋巴瘤EBV病毒LMP均为阳性.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门局部淋巴瘤不宜进行二次移植,对那些PTLD高危病例(供体EBV阳性/受体EBV阴性),术后应使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出现无法解释的肝门部梗阻病例,应高度怀疑LL-PTLD的存在,可考虑针吸活检,尽早确诊并采取适当措施治疗.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4只。干预组于手术前1周及术后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灌胃,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7和14天观察大鼠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和干预组7、14天管腔面积明显减小。与损伤组比较,干预组7、14天管腔面积明显扩大(P<0.01),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明显减小(P<0.01);干预组7、14天PCNA,PAPP-A表达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PAPP-A的表达,减轻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平滑肌的增殖,为临床白藜芦醇抗血管平滑肌增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病肝、脾B超指标间以及与感染次数、感染时间和每克粪便平均虫卵数 (EPG )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肝、脾B超指标间及其与感染次数、感染时间和EPG的相关性 ,用冗余度分析方法分析肝、脾变异中有多少比例互为相关。 结果 男、女无既往感染组和既往感染组的第 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2、0.5483和 0.5800、0. 4220 (P值均 <0.01) ;男、女粪检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第 1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6063、0.5215和 0.6595、0.3849(P值均 <0. 01) ;男、女无既往感染组肝B超指标变异分别有 43.5 %和 17.5 %与脾B超指标变异有关 ,而既往感染组分别为 22.1%和 11.4%。而在男、女粪检阴性组分别为 26.8%和 16.8% ,粪检阳性组分别为 2 7.6%和 10.7% ;既往感染组 ,感染次数、调查时距首次感染时间和粪检阳性者的EPG与肝、脾B超指标的典型变量均无相关性 (P >0.05 )。 结论 日本血吸虫病肝、脾B超指标间具有典型相关关系 ,且男性的相关性大于女性 ;在既往感染者中感染次数、调查时距首次感染时间和粪检阳性者EPG与肝、脾B超指标的典型变量间均未发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4.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 LVH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 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 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 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研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HCASMC)分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的影响.方法 一期:培养HCASMC,至第5~7代时,分别加入10 μg/L和0 μg/L的IL-6,0 μg/L组设为对照组,均分别孵育2,4,8,24,36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二期:采用不同浓度的IL-6(0,5,10,50 μg/L)(0 μg/L组设为对照组)刺激HCASMC 6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上清.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内PAPP-A的表达量.结果 一期,PAPP-A的表达量在2 h时开始增加,4,8,24 h和36 h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4 h:P=0.008;8 h:P=0.007;24 h:P=0.023;36 h:P=0.017),并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二期,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IL-6剂量增加,PAPP-A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其中10 μg/L和50 μg/L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 μg/L:P=0.015;50 μg/L:P<0.001).结论 IL-6可使HCASMC表达不稳定斑块标记物PAPP-A的升高,说明炎症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6.
静注布托啡诺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全切术即使硬膜外阻滞较完善,也难以消除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及患者的紧张情绪,术中常需辅助静脉用药。本研究对静注布托啡诺和静注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氟芬合剂)的临床效应、镇静和镇痛效果作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对风冷式光谱冲击波(失眠)治疗仪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将12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为2组,治疗仪组(n=60)采用风冷式光谱冲击波(失眠)治疗仪治疗;针刺组(n=60)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仪组有效率为93.3%,显效率为83.3%;针刺组有效率为81.7%,显效率为65.0%。2组显效率、有效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治疗仪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 <0.01);治疗仪组依从率为96.7%;针刺组依从率为83.3%,2组依从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风冷式光谱冲击波(失眠)治疗仪是一款新型失眠治疗仪器,用其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与炎症的关系,化痰活血方为主综合治疗UA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hs-CRP、FIB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4例UAP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方.治疗前后抽血查hs-CRP、FIB和血脂.结果:两组均可降低hs-CRP、FIB和血脂水平,治疗组降低血hs-CRP、FIB、TG优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更显著.结论:炎症机制在UAP中起重要作用,以化痰活血方为主综合治疗UAP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hs-CRP,同时降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有效降低FIB,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9.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ICU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件,比较不同浓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纸片药敏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 分离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中医院的临床常见381株革兰阴性杆菌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含量75/75(150)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含量75/30(105)的药敏纸片进行K-B法药敏试验,同时用标准的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WHONET 5.4软什和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头孢哌酮/舒巴坦105浓度和150浓度纸片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浓度纸片的符合率分别为:26.3%,79.2%,83.7%和33%,用SPSS 10.0统计k-related samples检验,P<0.05;105浓度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针对以上4种菌的比对符合率分别为77.8%,89.6%,70.9%和77%;150浓度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的比对符合率分别为:27.3%,79.2%,61.6%和30%,两种浓度纸片法和稀释法的误差率比较,150纸片的假敏感和假中介要高于105纸片.结论 105浓度纸片法的结果更接近于作为金标准的稀释法,而目前临床药敏实验使用的150浓度的纸片法提高了细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0.
腹股沟是划分躯干与下肢的体表标志,其深面即为腹股沟韧带。但是,在小儿由于皮下脂肪组织丰富及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腹股沟与腹股沟韧带不在一个平面上,本文就小儿股动脉插管术,剖析了该区的解剖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