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0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93名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IMT检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各自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支冠脉病变组IMT明显增厚(P<0.05),2支病变组IMT显著大于1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IMT明显大于2支病变组(P<0.05)。高血压痛、糖尿病患者IMT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进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1例首次AMI患者按发病到达医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两组,6h内为A组共30例行急诊PTCA,6h后为B组共31例行延迟PTCA.两组均于术后3d、1个月、3个月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CA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A组LVEDV、LVESV和LVEF均显著优于B组(P<0.05、P<0.05和P<0.05).A组1个月时与3d比,LVEDV及LVESV显著缩小(P<0.05和P<0.05),LVEF显著增加(P<0.05);3个月时与1个月比LVEDV、LVESV、LVEF仍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1个月时与3 d比,LVEDV、LVESV和LVEF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与3 d比,LVEDV、LVESV明显降低(P<0.05),LVEF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PTCA能挽救濒死心肌,抑制左室重塑,改善左心功能,其效果优于延迟PTCA,延迟PTCA虽不能显著改善左心功能,但可抑制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243.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244.
林虹  郭进  林英忠  赵毅兰  李泓 《内科》2007,2(2):159-16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44例(A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6例(B组)、健康人群对照组43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分别测定三组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分别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 ①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FMD、NO明显降低,ET明显升高。②B组FMD、NO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ET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害明显,合并2型糖尿病时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45.
目的 探讨循环微小RNA-92a(miR-92a)对介入治疗致血管内皮损伤的评价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5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在介入治疗后次日取血测定循环miR-92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球囊扩张压力、球囊扩张时间、冠状动脉(冠脉)病变长度与循环miR-92a表达的关系.结果 最大球囊扩张压力为11~19atm (1 atm=101.325 kPa)者(43例)循环miR-92a表达[均值-0.36,95%可信区间(95%CI)为(-0.60,-0.12)]显著低于扩张压力≤10 atm者[11例,均值1.16,95%CI(0.80,1.52),P<0.01],也低于≥20 atm 者[4例,均值0.26,95%CI(0.26,0.26),P=0.1].最长球囊扩张时间6~7s者(24例)循环miR-92a表达[均值-0.42,95%CI(-0.83,-0.01)]显著低于扩张时间≤5s者[9例,均值0.63,95%CI (0.49,0.78),P=0.03]和≥8s者[25例,均值0.45,95%CI(0.10,0.80),P<0.001].植入支架长度≤30 mm者(31例)循环miR-92a表达[均值-0.48,95%CI(-0.80,-0.16)]显著低于>30 mm者[27例,均值0.16,95%CI(0.01,0.32),P<0.01].球囊扩张压力与扩张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01).结论 循环miR-92a表达与介入治疗的球囊扩张压力和扩张时间是否适当相关,其具有评价介入治疗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可能成为血运重建后血管内皮损伤治疗及预防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01-2010-12期间在我院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7例,其中直接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共44例;仅行常规直接PCI者73例为对照组。研究初级终点为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次级终点为随访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及纽约心功能分级。结果:血栓抽吸组术后TIMI 3级高于对照组,达到95.5%,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及TnI达峰时间稍提前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累计MACE发生率在血栓抽吸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和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在住院1周时血栓抽吸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1.4±9.2)%︰(48.0±11.8)%,P>0.05],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54.5±6.8)%︰(49.9±10.5)%,P<0.05];6个月时血栓抽吸组纽约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TIM...  相似文献   
247.
目的 比较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和被动电极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12~2009-12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20例(RVS组)与同期应用被动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20例(RVA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个月起搏参数、术中右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中即刻及术后1个月随访起搏参数RVS组与RV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RVS组稍长[RVS组为(315±69)s,RVA组为(213±43)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使用主动固定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48.
刘伶  林英忠  徐广马  袁军  黄宗燕  蒙绪宁 《内科》2010,5(6):571-572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2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仍不能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经股动脉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行IABP。观察尿量、心率、意识改变、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和平均动脉压(MABP)。结果 IABP后,患者SABP、MABP明显高于术前(P〈0.01)。23例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多,心功能改善不明显3例,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能有效改善PCI术后低心排血量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49.
目的 探讨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 例孤立性NVM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X 线胸片、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等资料. 结果 多数患者NVM 以左心功能不全就诊,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 结论 NVM 临床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各异,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超声是重要的诊断和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5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22例不同年龄ACS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5岁以下青年ACS患者达18.25%,均为男性;发病与吸烟、血脂异常、肥胖有关;临床以发病急、症状典型、住院心功能好、病死率低、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为特征。45岁以上ACS患者男性仍高于女性,发病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有关。约30%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复杂病变为主。结论青年ACS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与中老年病人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方式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