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0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21.
刘伶  王风  林英忠  徐广马  卢志红 《广西医学》2003,25(11):2107-2109
目的 :研究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态的分析 ,以及斑块形态、血管重塑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2 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 1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定性分析斑块形态和性质 ,测量冠状动脉病变处和近远端参考血管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 (EEMCSA)、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和面积狭窄率。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以软斑块多见 (6 4 9%和 2 9 6 % ,P <0 0 5 ) ,稳定性心绞痛则以纤维斑块更常见 (5 5 6 %和 2 3 5 % ,P <0 0 5 )。EEMCSA :前者为 (14 74± 1 2 3)mm2 ,后者为 (13 4 9± 1 4 8)mm2 (P =0 0 0 4 )。斑块面积 :两组分别为 (11 0 9± 0 94 )mm2 和 (10 10± 0 88)mm2 (P =0 0 0 3) ,而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12和P =0 36 6 )。正性重塑在前者更多见 (5 8 8%和 2 3 5 % ,P <0 0 5 ) ,而负性重塑在后者较常见 (2 5 9%和 5 5 5 %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的成分及血管重塑与冠心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2.
患者 ,男 ,6 7岁。因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1.5 h急诊入院。体检 :BP10 .9/ 8.0 k Pa,意识模糊 ,面色苍白 ,口唇紫绀 ,双肺无异常 ,心界不大 ,HR4 0次 / min,律不齐 ,第一心音低钝 ,无杂音。心电图示 度房室传导阻滞 ,交界性逸搏 ,ST段改变 (V1 ~ V3ST段弓背向上抬高 0 .8~ 1.0 m V)。诊断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予多巴胺静脉滴注 ,立即行临时心脏起搏术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术中造影发现左冠脉前降支轻度狭窄 ,血流 TIMI 级 ;右冠脉第 2段完全闭塞。予尿激酶 5 0万 U行冠状动脉内溶栓 ,5 m in后重复造影时示血…  相似文献   
223.
徐广马  林英忠  王风  袁军  刘伶 《广西医学》2005,27(11):1849-1850
冠状动脉扩张(Cronary ectasia,CE)是一种少见的冠状动脉异常,它的临床症状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难与冠心病相鉴别,最终诊断需依赖于冠状动脉造影。我们对1999年元月至2004年10月的300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26例病人冠状动脉扩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24.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并慢性心衰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2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左室功能不全的病人分成3组,培哚普利治疗组44例,氯沙坦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40例。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左室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并对患者的心功能在相应时间进行NYHA评级。同时对服药的耐受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①治疗后1年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提高,心衰评级有改善,培哚普利和氯沙坦两组改善程度相似;②与治疗前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降低,LVEF有明显提高,心衰评级有改善;而常规治疗组在上述指标上有加重趋势;③培哚普利组在咳嗽副作用上高于氯沙坦及常规治疗组。结论: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均有明显延缓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心衰左室重构的作用,两者作用较相似。  相似文献   
225.
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王风  林英忠  林虹  徐广马 《临床荟萃》2003,18(9):502-504
目的 比较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静脉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therapy,TT)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39例急诊PCI治疗、58例TT治疗的近期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IRCA)等15个因素对PCI成功、导管室事件的影响。结果急诊PCI治疗AMI30天病死率2.6%、血管再通率94.9%,症状不缓解率0%,心力衰竭发生率7.7%。TT组治疗AMI30天病死率l5.5%、血管再通率66.7%,症状不缓解率6.9%,心力衰竭发生率8.6%。结论 PCI治疗AMI住院病死率低、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优于TT治疗。IRCA是PCI成功、导管室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26.
静脉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起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疗效。方法 比较AMI起病后~ 6、~ 1 2、~ 2 4、~ 48、>48h静脉溶栓各组间以及各组与同时段一般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心绞痛持续时间、病死率、心衰发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净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静脉溶栓各组心绞痛持续时间随治疗时间延迟而延长 ,~ 6h组最短 (P <0 0 5) ;再通率、净有效率随治疗时间延迟而降低 ,~ 6h组最高 (P <0 0 5) ;病死率、心衰发生率~ 6h组低于~ 1 2h组。静脉溶栓各组比同时段一般内科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 (P <0 0 1 ) ,比同时段PCI治疗组再通率、净有效率低 (P <0 0 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应尽早在 6h内施行 ,应推行入院前静脉溶栓 ,但起病大于 6h ,只要病人仍有心绞痛等症状 ,~ 1 2h在没有条件急诊PCI时可实施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27.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TMZ)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一般内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心绞痛缓解、心电图ST段抬高回落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用1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分型、治疗方式、有无陈旧性心梗等12个因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用比值比(OR)分析心绞痛缓解、心电图ST段抬高二项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联系程度,分层比较TMZ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一般内科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冠心病分型、治疗方式显著影响冠心病疗效,心绞痛缓解与ST段抬高回落二者联系强度中等,TMZ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一般内科治疗病例,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以及提高心肌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这种作用更明显。结论 冠心病一般内科治疗病例,无论是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临床应当推广使用TMZ伍用复方丹参滴丸30d以上。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探讨我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病患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危险程度、病患的年龄以及血压水平增高的程度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血压变异性来大致了解EH患者的病情.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EH患者的血压进行全天候的测定,以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之间的差值来确定血压变异的程度,另外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EH组的变异性明显大与对照组,在EH组内,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也不同,低危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小于中危组、高危组患者.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一定程度内年龄的增加都会导致EH患者血压变异性程度越大.结论 EH组的血压变异性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血压变异性越大,对靶器官的损害就越严重,危险程度就越高,一定程度内年龄的增加也会导致血压变异性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229.
徐广马  林英忠  王风  刘伶  林虹  伍广伟 《临床荟萃》2004,19(11):638-639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常见的病因。及早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老年人AMI一般病情危重.并发症及溶栓禁忌证较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可能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但是老年人IRA病变复杂,病变弥漫.钙化  相似文献   
230.
目的: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成功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2例首次急性心机梗死患者,根据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组(有心绞痛史76例)和B组(无心绞痛史86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6h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比较两组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率等的差异。结果:心衰发生率A组低于B组(11.0%Vs20.9%);心源性休克发生率A组低于B组(3.95%Vs17.4%),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10.8%Vs23.3%),死亡发生率A组低于B组(3%Vs10.5%,P〈0.001)。CK—MB峰值平均数A组比B组低(P〈0.05)。结论:既往心绞痛发作可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严重并发症及近期死亡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