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0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通过多导睡眠仪对104例患者行多导睡眠(PSD)检查,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10为OSAHS组,AHI〈10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呼吸参数和睡眠前后血压改变。结果:OSAHS组睡前收缩压129.28±17.78/83.69±13.69和醒后血压131.46±18.62/87.61±12.34mmHg较对照组睡前血压114.29±13.24/74.61±10.89mmHg及醒后血压113.29±14.43/75.61±10.15mmHg明显升高。OSAHS组睡前及醒后高血压及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OSAHS可能是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2.
林虹  王风  林英忠  王虹  覃丽萍 《医学综述》2006,12(21):F0002-F0002,F000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将135例AMI患者按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53例、非休克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病死率。结果休克组有高血压病、年龄>70岁患者显著增多;冠脉多支病变明显高于非休克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多于非休克组;并发急性肺水肿、肺炎、早期急性肾衰竭多;但两组近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以高龄、高血压患者及冠脉多支病变多见,易并发急性肺水肿、肺炎、早期急性肾衰竭,尽早应用IABP及血运重建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3.
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 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冠心病并发 2型糖尿病患者 ( 4 0例 )和冠心病不并发 2型糖尿病患者 ( 2 5 2例 )冠脉造影特点并结合临床特点加以对照研究。结果 冠心病并发 2型糖尿病患者 3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多见。该组患者倾向于积聚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 ) ,无痛性心肌缺血较多 ,住院期间并死率较高。结论 冠心病并发 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 ,糖尿病早期诊断对冠心病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4.
对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一组(356例)病人,由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者230例,检出率64.6%,检出1142阵次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973次,占85.2%,有症状性缺血169次,占14.8%,两者之比为5.7:1。按临床情况分三组;(1)SMI,100例;(2);有绞痛史+SMI,80例;(3)有心肌梗塞+SMI,50例,另设对照组60例,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三个组间SMI的ST  相似文献   
205.
目的 :评价冠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 32例 (治疗组 ) UAP,并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 30例 (对照组 )作对照。结果 :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分别为 93.8%和 86 .7%(P >0 .0 5 )。治疗组中 2例手术不成功 ,对照组中 4例不成功 ,所有手术成功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8例术后 2~ 6个月再发心绞痛 ,其中治疗组 2例 ,对照组 6例。两组术后再狭窄率分别为 3.3%和 2 3.1% ,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对 UAP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其治疗 U AP术后再狭窄率较 PTCA术为低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比较不同年龄组AMI患者分别经静脉溶栓、一般内科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净有效率的差异。结果~60、~65、~70、~75岁年龄组间AMI病例静脉溶栓治疗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再通率、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一般内科治疗同年龄组短(P<0.01);再通率平均63.24%,较PCI组低(P<0.05)。结论75岁以下AMI病例对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以年龄判定是否施行静脉溶栓治疗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207.
血管内超声成像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伶  黄从新  林英忠  徐广马  卢志红 《广西医学》2006,28(11):1708-1710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作用。方法用IVUS对44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测量支架扩张前、扩张后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斑块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观察扩张后支架是否贴壁、支架扩张是否充分及支架长度是否足够。结果在首次扩张后,仅有4处病变的IVUS结果符合理想的支架植入标准,40处病变未达到理想标准中有35处进行了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支架内的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次扩张后的(7·3±1·7)mm2增加至最终的(9·2±1·5)mm2(P<0·001);扩张术后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增加,斑块面积缩小,面积狭窄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有22处病变(50%)达到IVUS支架植入理想标准。结论IVUS能指导支架的植入和实时评价手术的效果;对于首次扩张后造影结果满意但IVUS结果不理想的病变,在IVUS指导下的更高压力(14~16atm)扩张可使50%的病变进一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8.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慢性充血性心力哀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21例CHF患者中扩张型心肌病13例,缺血型心肌病8例。所有患者符合CRT指南的Ⅰ类适应证。观察患者行CRT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结果 CRT术后6个月和12个月LVEF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LVDD、LVDS、LVEDV、LVESV及LAD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术后6个月即可显著逆转CHF患者左室心肌重构,提高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209.
心房扑动(房扑)是临床常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随着对心房扑动电生理机制的了解,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成为房扑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导管射频消融(RFCA)成功治疗典型房扑的报道,但均用Halo电极或CT电极等多极电极。笔者用普通标测电极标测,观察高位右心房电极射频消融前后传导顺序变化,结合右房峡部传导时间间期的定量测定,也能有效判断峡部传导双向阻滞,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0.
目的 探讨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对2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结果 2例患者操作时间分别为181min和193min,透视时间为60min和78min,放电次数120次和136次。术后随访8个月和1个月。例2在术后第3天再发房颤,但1个月内次数较前明显减少。2例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在左心房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