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 构建分泌型PD-L1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RT-PCR方法从孕鼠胎盘中获得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配体PD-L1的胞外段基因片段,定向连接于pcDNA3.1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PDL1;用脂质体将重组子导入NTT细胞,转染后的NTT命名为NITp。以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NITp细胞培养上清对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的影响;用ELISA试剂盒检测NITp细胞培养上清对反应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RT-PCR得到约730bp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目的基因与Gen-Bank上的序列相符;Western blot分析提示NTTp分泌性表达目的蛋白;NTTp培养上清可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反应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培养上清中IL-4、IFN-γ、IL-2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构建PD-L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PDL1,PD-L1蛋白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羊水、血清和尿液的HCG对E型选择素介导的细胞粘附过程的影响。方法 :测定铬51标记的带有E型选择素配体—唾液酸化的Lewisx(sialyl Lewisx,sLex)结构的肝癌细胞系 ,即HepG2细胞在不同浓度、不同来源HCG存在下和重组E型选择素的粘附能力 ,从而评价HCG对E型选择素介导的细胞粘附过程的影响。结果 :血清和羊水HCG能抑制E型选择素介导的HepG2细胞的粘附作用 ,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 ,相对抑制力分别为纯四糖结构sLex 的 2 4× 10 4和 4 5× 10 3 倍 ;而尿HCG无此作用。结论 :血清和羊水HCG是E型选择素的有效配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及I、III型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hUCMSCs, 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记(CD45、CD34、CD105、CD29和HLA-DR),成脂及成骨诱导其分化,以鉴定其为间充质干细胞,确定bFGF促增殖最适浓度为20 μg/L。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添加 bFGF (20  μg/L) 于DMED/F12培养液中,对照组使用DMED/F12常规培养液。MTT法测定hUCMSCs 存活和增殖能力, 分析bFGF 对hUCMSCs 增殖的影响,RT-PCR测定其I、III型胶原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其I、II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MTT生长曲线提示bFGF促进hUCMSCs的增殖。用含与不含bFGF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 均表达 CD29,不表达 CD34、CD45和 HLA-DR,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阳性。RT-PCR结果显示了实验组 I、III型胶原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了实验组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bFGF可显著促进hUCMSCs增殖,且不改变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表达。bFGF对hUCMSCsⅠ、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抑制效应,提示其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可能不会引起Ⅰ、Ⅲ型胶原蛋白沉积,从而减少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4.
邱扬  陈龙飞  王晓玉  林绍强 《新中医》2022,54(1):134-140
目的:研究姜黄素类似物L50H8对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侵袭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L50H8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法检测L50H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L50H8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探讨L50H8影响细胞侵袭的机制:检测其对细胞侵袭相关因子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检测其对内质网应激(ERS)启动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及前凋亡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结果:L50H8能显著抑制OVCAR3细胞增殖,24 h的IC50为(3.08±0.08)μmol/L。L50H8能诱导OVCAR3细胞凋亡,其凋亡诱导效应强于姜黄素。Western blot法发现L50H8能下调CD147、MMP2、MMP9及VEGF的表达,上调GRP78及CHOP的表达。结论:L50H8能显著抑制OVCAR3细胞增殖,通过下调CD147、MMP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收集患者血液中CTCs数量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0~10级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研究。以总生存期(OS)为观察终点,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0篇英文文献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CTCs阳性组较CTCs阴性组在总生存期(OS)上预后差(HR=2.47, 95%CI: 2.02~3.02, P<0.00001),根据检测时间与检测方法进行亚组分析,CTCs阳性组比CTCs阴性组患者预后差。同时分析结果还提示CTCs阳性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OR=2.23, 95%CI: 1.41~3.53,P<0.04)。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是否有骨外多发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CTCs阳性是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且与检测时间、检查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16.
尹小菁  林绍强 《广东医学》2004,25(12):1412-1413
目的 探讨真胰岛素水平与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 173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并发缺血性心脏病 (IHD)分为 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组 (IHD)和 2型糖尿病不并缺血性心脏病组(NIHD) ,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真胰岛素 (TI)。根据空腹真胰岛素的测定结果分成空腹高TI组、空腹正常TI组和空腹低TI组 ,比较 3组IHD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合并IHD的发生与性别、胆固醇、载脂蛋白 -a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尤与载脂蛋白 -a的关系显著 (OR =7 6 9,P <0 0 5 )。空腹TI不构成危险因素。结论 真胰岛素可能与 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不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7.
P7抑制bFGF诱导的3T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得到的新型bFGF拮抗肽 (P7) 抑制bFGF诱导的Balb/c 3T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P7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分析P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Western blotting检测P7对bFGF刺激的Balb/c 3T3细胞中MAPK通路的MEK、Erk1/2信号分子活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检测的浓度范围内, P7对Balb/c 3T3细胞形态无显著影响; P7可改变bFGF刺激下Balb/c 3T3的细胞周期, 减少S期细胞比率, 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 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下调bFGF激活的MEK、Erk1/2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P7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在G0/G1期, 下调MAPK通路信号分子的活化水平, 从而抑制bFGF诱导的Balb/c 3T3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莪术醇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莪术油中提取莪术醇的方法,建立莪术醇含量分析的新方法。方法:以莪术油为原料,进行减压蒸馏,收集208—216℃的馏分经重结晶得到产品,将其和对照品作差示量热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对比分析确定莪术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ODS柱;以乙腈:水(15:8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以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结果:经差示扫描量热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分析鉴定提取的产物是莪术醇,高效液相分析其浓度在10—7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n=7);精密度试验RSD为0.92%(n=6);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76%,含量为98.9%,RSD=0.89%(n=3)。日内日间差异实验RSD均小于0.78%,表明样品稳定性良好。结论:减压蒸馏法提取莪术醇的工艺流程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纯度高;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含量的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莪术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bFGF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分为正常I/R+生理盐水组(CN)、正常I/R+bFGF组(Cb)、糖尿病I/R+生理盐水组(DN)、糖尿病I/R+bFGF组(Db)。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糖尿病模型,以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I/R模型。每组6只颈动脉取血,离心得血清,以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颈动脉取血后取心脏做心肌组织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第Ⅷ因子的表达,计算心肌血管数量。每组剩余6只取心脏做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WR后,Cb组和Db组心肌血管数高于对应的CN组和DN组,LDH活性和MDA含量低于CN组和DN组;战组心肌血管数低于CN,组,DN组LDH活性和MDA含量高于CN组;Db组心肌血管数低于Cb组,而LDH活性和佃A含量高于Cb组。结论:糖尿病大鼠I/R后心功能受损和梗死程度比正常大鼠严重,补充bFGF可以改善心功能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疗效不如非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20.
胡萍  林绍强 《广东医学》2006,27(7):1102-1103
1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供体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基因重组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再造分泌胰岛素的克隆细胞,或特异性阻断针对胰岛自身免疫过程治疗T1D,为T1D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