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无名热)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3例患者及60例健康人血清中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抗体;用微量塑料板法检测肠道病毒中和抗体(EV-NT)和腺病毒中和抗体(AdV-NT)。[结果]HCMV-IgM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患者组26.1%,对照组5%;EV-NT阳性率患者组30.7%,对照组13.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Adv-NT患者阳性率9.2%,[结论]无名热患者存在HCMV活动性感染,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将HCMV活动性感染检测列入常规病毒病原检验项目,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肾脏疾病患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可导致多种疾病的DNA病毒。为探讨肾脏疾病同CMV感染的关系,我们对患者血清进行了CMV IgM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80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来源组成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析我院1997~1999年临床分离的80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来源组成及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用VITEK-AMS 32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AMS专配试验卡。结果分离率居前五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和阴汤肠杆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依次是亚胺培南(10%)、头孢他啶(27%)、氨曲南(30%);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是氨苄青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对105例心肌梗塞患者和40例对照组应用4种方法检测肠道病毒(EV)。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道病毒核糖核酸(EV-RNA),ELISA法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Cox B V)IgM抗体,常规方法分离病毒及微量中和抗体(NT)。结果 病例组EV-RNA阳性23例(21.9%)。对照组1例(2.5%);CoxB V IgM阳性29例(27.6%),对照组1例(2.5%);病毒分离得到病毒6株(5.7%),对照组未分离出病毒;CoxB V NT阳性25例(23.8%),对照组3例(7.5%)。结论 用RT-PCR检测EV-RNA优于病毒培养,RT-PCR方法敏感,特异,简单,易于推广。采用RT-PCR,病毒培养,ELISA,NT4种方法同步进行检测EV则可以提高病毒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5.
麻醉相关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从麻醉机回路内、病毒/细菌过滤器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口腔和支气管内吸取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术前采样的15台未消毒的麻醉机中有8台细菌培养呈阳性;每例患者术中口腔、支气管分泌物及术后病毒/细菌过滤器均分离出相同细菌;使用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的病例,术后从麻醉机内和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麻醉机采样未捡出细菌;未使用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的病例,术后麻醉机内可分离出与口腔相同的细菌。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麻醉机很易受到手术患者的污染,而麻醉机的循环使用可将病原菌传播到下一个手术患者,是导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高血压早期对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52例高血压病人尿液中微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Ig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α1-MG在高血压早期就有明显改变(P<0.01)随着病情的进展,其它三项指标也呈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可较早的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损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预防及诊治意义.  相似文献   
77.
潮汕地区散发性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潮汕地区病毒性脑膜炎(包括脑膜脑炎,不包括乙型脑炎)患者的病毒病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方法用Hep2细胞做病毒培养,微量塑料板法做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从512例患者的583份脑脊髓液、血液、咽拭子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共116株(4种16个型),病毒分离检出率为19.9%;从患者50例双份血清检出病毒抗体阳性24例(其中4例为自身分离到病毒者),阳性率为48.0%。以上512例患者病毒分离阳性和/或血清学阳性共136例,总感染率为26.6%。患者感染的病毒型别分布及构成比分别为:柯萨奇病毒(Cox)89例(0.6544),其中A24型17例,B1型31例,B5型39例和B4、B6型各l例;埃可病毒(ECHO)18例(0.1324),其中7型、15型各5例,l|4型2例、24型4例,3型、6型各1例:肠道病毒(EV)23例(0.1691),其中70型17例,71型6例:腺病毒(AdV)6例(0.0441),其中2型1例,3型2例和7型3例。不同年龄组患者病毒感染率:儿童组27.9%,成人组25.8%。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9,P〉0.05)。结论潮汕地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肠道病毒感染,其中以Cox的感染最高,值得引起疾病预防部门、临床医生及科研单位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