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相伴的其他临床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尿液检查异常,在临床上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该病相伴的临床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包括精索静脉曲张、直立调节障碍及慢性疲劳综合征。本文就此3个方面的临床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2.
血液灌流救治婴幼儿毒鼠强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救治婴幼儿毒鼠强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毒鼠强中毒婴幼儿35例分为二组,HP组18例和非HP组17例。观察二组治疗前后血毒鼠强水平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HP组灌流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HP组入院时血液毒鼠强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HP组[(342.2±333.4)vs(117.9±50.8)μg/L,P<0.05],治疗1周后毒鼠强平均水平显著低于非HP组[(40.0±21.2)vs(62.3±22.9)μg/L,P<0.05)];抽搐时间较非HP组明显缩短[(1.5±0.7)vs(2.5±1.5)d,P<0.05]。HP组2例灌流过程中血压略下降,补液后迅速恢复;1例穿刺伤口渗血40 min;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血液灌流能协助常规治疗,加快清除婴幼儿血毒鼠强,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黄芪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GMC)增殖的影响及IL-6、TNF-α水平变化。方法:收集HSPN 80例,随机分成两组,西医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黄芪地黄汤),并建立正常儿童对照组30例。用药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患儿缓解率并测定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对rGMC增殖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的IL-6、TNF-α水平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3个月疗程后,中西医结合组总缓解率为87.5%,西医组疗效总缓解率为60%,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IL-6水平基本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TNF-α水平有下降,西医组IL-6及TNF-α水平仅略有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P〈0.0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体外培养rGMC的OD值相比,治疗前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均有增高(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无差别,而西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有效地下调IL-6、TNF-α水平,减少系膜细胞增殖,黄芪地黄汤的疗效可能与减轻系膜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4.
冯建琴发现功能性遗尿症儿童普遍出现个性改变.患儿具有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易焦虑、压抑、紧张、烦恼、多疑、孤僻等不良人格特征。因此,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十分重要。现对2005年1月至12月我院肾脏专科门诊40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去氨加压素(弥凝)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5.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研究证实,TGF-β及其信号内蛋白Smad的激活在多种器官和组织如肾脏、肝脏、肺、心脏等的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1除了主要通过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外,还可以启动多种机制介导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GMC增殖及ECM积聚是导致多种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应用抗TGF-β1治疗后,则可以防止GMC增殖及ECM积聚,故完善对TGF-β1作用机制的认识,可能会对临床诊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正> 肾活检对于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了我院1年多来7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B超定位经皮肾穿刺活检资料,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3例均为1996年7月至1997年9月我院住院患儿,男45例,女28例;年龄3~15岁,其中5岁以上5例。临床诊断依据“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建议”的修订意见,见附表所示。 1.2方法:术前所有病例进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中段尿培养及肾B超检查。穿刺前3天停用抗凝剂,高血压者降压治疗至  相似文献   
37.
植块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是肾脏领域开展一系列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已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尽管GMC的原代培养技术已较成熟,但我们发现采用经典的培养方法仍存在许多技术上的瓶颈,成功率并不高.为此,我们实验室尝试采用植块法培养大鼠GMC,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42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组织学改变轻重不一 ,临床表现复杂 ,预后相差甚远。我院1996年7月~2000年3月对181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进行肾活检 ,其中根据临床、实验室和病理检查最后诊断为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2例 ,现将其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临床与病理特点。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性25例 ,女性17例 ,起病年龄2~15岁 ,其中<3岁3例 ,~7岁9例 ,>7岁30例。肾活检前病程15d~6年。发病前有明显呼吸道感染诱因17例 (40.5 % )…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IgA肾病(IgA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川芎嗪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RT-PCR检测肾组织的TGF-βmRNA、表达,ELISA法测血清TGF—β水平。结果:光镜下川芎嗪治疗组IgAN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损害减轻。RT—PCR结果显示地塞米松与川芎嗪下调TGF-βmRNA,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提法明地塞米松与川芎嗪显著降低血清TGF—β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能明显改善IgAN大鼠肾组织的病理损害。川芎嗪能够下调肾组织TGF-βmRNA、TGF—β蛋白水平,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