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颌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下颌骨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颌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对80例健康对照组和40例骨质疏松患者的数字曲面体层片的颌骨骨密度及相关指标测量:牙槽骨骨密度、骨高度、下颌骨下缘皮质厚度(CW)、曲面体层下颌指数(panoramic man-dibular index,PMI)、牙槽骨吸收指数(mandible resorption index,MRI)进行测量分析,并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质疏松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CW(3.8vs4.27)、PMI(0.30vs0.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骨高度(10.64vs10.56)、牙槽骨骨密度、MRI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下颌骨骨形态改变明显,全身骨代谢和颌骨骨质的改变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和螺旋CT(spiral CT,SCT)对比分析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分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4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CBCT组(21例)和SCT组(28例),分析两组影像学表现和分型,记录术后复发情况,并计算影像学分型与病理学分型符合率(以下简称“病理符合率”)。结果    SCT组有单房型7例、多房型(可伴蜂窝)17例、骨外/外周型4例,其与病理学分型完全一致,病理符合率为100% ;CBCT组有单房型10例、多房型(可伴蜂窝)11例、骨外/外周型0例,但单房型中有5例的病理学分型为实性/多囊型,病理符合率为76.19% 。两组病理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术后2年内,CBCT组有3例患者复发,均为术前影像学分型与病理学分型不一致的行刮治术的患者;SCT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与CBCT相比,SCT可以对成釉细胞瘤进行更加精准分析和分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更多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进行术前定位评估。方法23位埋伏牙患者使用传统平片和螺旋CT(SCT)进行术前检查。SCT横断面扫描后应用表面阴影遮盖技术(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 和多平面重建技术(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对埋伏牙进行三维重建。使用传统平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对埋伏牙位置、形态、牙根弯曲、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定位研究,评价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SCT三维重建能够清楚呈现埋伏牙的位置,形状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传统平片和SCT对埋伏牙位置评估的准确性分别是37.0% 和 100%,对牙根弯曲诊断的准确性为44.4%和88.9%。 结论 S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楚的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制定个性化,恰当的口腔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如何使用Simplant软件对上颌骨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颧种植体设计,并在手术导航中实施。方法: 5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使用Simplant软件基于CBCT数据进行种植体设计,并在导航下实行手术。结果: 5例患者植入种植体后,位置与术前设计方案比较发现,种植体与Fankfort平面所成角度(angle,A)偏差小于1°,颧骨内种植体的长度(length in zygoma,LZ)距眶壁距离(distance to orbit wall,D)、牙槽骨内种植体长度(length in alveolar bone, LA)的偏差均小于2 mm,术后12个月随访无种植体失败。结论: 通过Simplant软件进行颧种植体设计,可以使种植方案更加完善,与手术导航系统的联合使用可以实现精准手术,大大提升了复杂颧种植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5.
背景:埋伏牙会造成恒牙的异位,咬牙合 紊乱并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而清晰的影像评价是正确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进行术前定位评估。 方法:23例埋伏牙患者使用传统平片和螺旋CT进行术前检查。螺旋CT横断面扫描后应用表面阴影遮盖技术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进行三维重建。分别通过传统平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对埋伏牙进行术前评估。所有埋伏牙最终经外科拔除证实,分别计算平片和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与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楚呈现埋伏牙的位置,形状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传统平片和螺旋CT对埋伏牙位置评估的准确性分别是37.0%和100%,对牙根弯曲诊断的准确性为44.4%和88.9%。结果表明,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楚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制定个性化,恰当的口腔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比CBCT法与数字化X线成像法(RVG)对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评估的差异。方法:对101颗离体牙进行唇舌向及近远中向数字化X线片拍摄和CBCT高清牙列模式扫描,对图像进行根管数目、Vertucci根管分型、根管钙化和根尖口开口位置的评估,并通过CBCT图像建立偏角度投照的三角函数模型,计算偏向投照的角度。结果:CBCT法显示有30颗为双根管,RVG近远中向投照显示有36颗为双根管,卡方检验显示对根管数目和Vertucci根管分型两种方法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根管钙化和根尖口开口位置的评估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0颗双根管牙中下颌恒切牙唇舌向双根管的最大距离(LaL)在0~1.5 mm之间的,85.7%的为Vertucci III型,LaL在1.5~2 mm之间的,66.7%为Vertucci IV和V型。以根尖片上双根管显示距离为1 mm计算,LaL在1~2 mm之间的,偏向投照角度为26.6°~45.0°,LaL在0.1~1 mm之间的,偏向投照角度为45.0°~84.3°。结论:CBCT高清牙列模式扫描和RVG投照对于根管数目和Vertucci根管分型的评估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根管钙化和根尖口开口位置的评估不具有显著性差异。LaL在1~2 mm之间时,偏角度投照的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颌面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伴肺转移临床、影像、病理分类综合诊断机制.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 例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伴肺转移病例,对其多学科诊断及治疗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成釉细胞瘤多次治疗,颌面部骨组织及软组织多处反复复发,影像学提示颅底侵犯并出现肺部多发转移,组织病理显示细胞生长活跃,免疫组化显示:PCNA(+),nm23(-).结论:多次复发的成釉细胞瘤细胞生长活跃,易浸润周围组织,可侵犯颌面部多处组织,甚至发生远处转移,其复发及转移与PCNA高表达和nm23低表达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运用于口腔种植的成像要点及第三方软件Simplant软件的手术模拟功能的实现方式。方法:对经临床筛选的5例下颌后牙种植患者使用CBCT成像,测量种植区牙槽嵴颊舌向牙槽嵴宽度(H1)、牙槽嵴顶至下颌神经管上壁的高度(H2),并对种植部位下颌神经管颊舌向位置进行评估。使用Simplant软件对口腔种植的种植体、基台、种植修复体、种植体承受的侧向应力、种植体周围骨密度进行模拟计算。结果:5例后牙种植患者,H1在9.9~12.0mm之间,H2在8.8~15.5mm之间,下颌神经管由后向前走行,越近磨牙后方越靠近舌侧。5例患者均参照手术模拟的结果行种植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无种植体失败。结论:CBCT对种植区可进行精确的三维术前评估,结合第三方软件Simplant的手术模拟功能可使种植过程更加简便可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全身骨质改变和颌骨骨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健康成人和4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数字式颌骨骨曲面体层片的相关指标:牙槽骨骨高度,牙槽骨灰度值,曲面体层下领指数(panoramic mandibular index,PMI),牙槽骨的吸收指数(mandible resorption index MR)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两组的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的吸收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曲面体层下颌指数,牙槽骨骨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颌骨同样发生骨质改变,全身骨质代谢与领骨骨质代谢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林梓桐  朱敏  刘淑  王铁梅 《口腔医学研究》2013,(10):929-931,935
目的:探讨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临床特点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上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CBCT明确诊断的47名患者的60颗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下列临床资料:患者性别、年龄、根管治疗情况。同时对CBCT图像上根折的部位、方向、根折移位情况,伴发的其它病变进行分析研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及男、女性根折牙发生比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根管治疗与非根管治疗根折牙数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根折最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36.2%),其次为上颌第一磨牙腭根(29.3%)。51.7%的根折表现为牙根全长根折。牙根颊舌向根折是最常见的根折方向(41.7%)。51.7%的根折牙伴发根尖周骨质吸收。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影响根折的重要因素。CBCT可以对根折牙的根折部位、方向,根折移位情况及伴发病变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评价,是一种可以明确诊断根折牙的诊断方法并为我们探讨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临床特点提供了很好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