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对兔颜面部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与普乐可复(FK506)的应用进行研究,评价两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和青紫蓝兔各18只(n=36),分为Ⅰ,Ⅱ组。将日本大耳白兔作为供体、青紫蓝兔作为受体进行同种异体半侧颜面复合组织瓣移植。Ⅰ组供受体兔各10只,将环孢素A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作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Ⅱ组供受体兔各8只,采用FK506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作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观察2组动物术后的免疫排斥及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2实验组共18例移植手术中,各有6例获得成功,纳入结果分析。Ⅰ组1例兔术后10 d出现免疫排斥现象,通过调整环孢素及皮质激素的用量,临床排斥现象消失;其余5例与Ⅱ组动物未出现临床排斥现象。Ⅰ组出现1例中毒致死,2例肝坏死;Ⅱ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致死,未发生肝肾毒性。结论环孢素A和FK506对兔同种异体颜面复合组织移植可以起到良好的抗排斥效果。但FK506抗排斥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均优于环孢素A。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建立犬同种异体颜面复合组织移植的动物模型,观察移植后面神经的再生情况。方法 (1)模型建立:取杂种犬3只进行头颈部(主要是血管系统和面神经颅外段)的解剖研究。明确血管蒂所能营养组织块的最大范围,寻求最合适的血管蒂进行复合组织瓣移植。(2)移植后面神经再生的观察:以2只Beagle犬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后,环孢素A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作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术后60,100 d分别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测,术后100 d取移植面神经吻合口标本行病理观察,分析移植后面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 (1)犬头颈部血管和面神经颅外段的分支及走向与人类似,面神经颊支粗大且走向恒定,可作为移植神经。进行犬半侧颜面组织瓣移植最合适的血管蒂应是颈外静脉和颈外动脉。(2)移植术后60 d神经肌电图检测指标潜伏期较正常明显延长,波幅明显减小,100 d时潜伏期与波幅均较前明显恢复改善。神经吻合口的组织学结构接近正常。结论建立包含面神经的犬同种异体颜面复合组织移植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可作为长期观察的动物模型。移植后面神经的再生是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移植100 d神经吻合口远端可出现组织结构上较为成熟的再生神经纤维,但要达到功能上的恢复尚需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3.
王铁生  林李嵩  黄立 《医学综述》2009,15(14):2206-2207
目的观察复合麻醉在犬同种异体颜面部复合组织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以氯胺酮诱导麻醉,3%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维持麻醉,术野采用0.5%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观察比格犬麻醉后诱导期、麻醉期和苏醒期的表现。结果复合麻醉用量比推荐剂量少,比格犬在实验中麻醉效果好,诱导期短,氯胺酮的诱导期为(3.7±2.4)min,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复合麻醉后,诱导期为(3.2±2.5)min,麻醉维持时间约100min,苏醒快,平均约10min。结论氯胺酮、速眠新、戊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进行犬颜面部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手术,麻醉用药剂量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快速原型技术对复杂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患者髁突位置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同时需保留髁突的复杂缺损重建术患者50例,其中20例用快速原型技术指导下颌骨重建(快速原型组),30例用传统方法进行下颌骨重建(对照组)。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三维螺旋CT扫描,测量髁突的三维空间位置,并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量表进行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检查,计算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压痛指数(PI)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采用SPSS11.5软件包,用配对t检验分析组内手术前、后差异,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所有肿瘤术后无复发,移植骨成活,关系良好。快速原型组外形对称,下颌运动功能正常,髁突位置正常。对照组6例面型不对称,8例CT显示患侧髁突有较明显的移位。快速原型组手术前、后的髁突前距离,内距离,上、下距离及长轴夹角数值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前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距离及长轴夹角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内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原型组及对照组组间术前髁突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前距离及上、下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轴夹角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内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原型组及对照组间术后颞下颌关节各项功能指数中,DI及C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原型技术能通过保持髁突三维空间位置,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下颌骨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35.
福建省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指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福建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指数(PI)。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确诊634例O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将患者随机分为建立模型组(建模组,318例)和验证模型组(验证组,316例)。在建模组,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别,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计算死亡风险比值(HR)及其95%CI,以模型组中有意义的预测变量的β值计算PI。运用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并在验证组中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Harrell一致性指数(Harrell''s c-index,C)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OSCC患者中年龄≥ 55岁的HR值(95%CI)为2.22(1.45~3.39);口腔卫生较差的HR值(95%CI)为2.12(1.27~3.54);首诊淋巴结转移的HR值(95%CI)为5.78(3.60~9.27);TNM分期为Ⅲ~Ⅳ期(Ⅰ期为参照)的HR值(95%CI)为2.43(1.10~5.37);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高分化为参照)的HR值(95%CI)为2.53(1.60~4.01)。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后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AIC和C值分别为1 205.80、0.700 2和1 150.47、0.737 3)。结论 年龄、口腔卫生、首诊断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是OSCC预后影响因素,构建PI模型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硒元素与口腔癌发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口腔癌新发患者32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经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医院的体检人群和社区健康人群共65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硒元素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aOR及其95% CI,并进行分层分析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清硒水平[112.42(80.98~145.06) μg/L]低于对照组[164.85(144.44~188.5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及摄入水果、鱼类的频次多少,血清硒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硒与吸烟、饮酒、摄入水果、鱼类之间在口腔癌的发生中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高水平血清硒是口腔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且血清硒与吸烟、饮酒、摄入水果和摄入鱼类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故减少烟酒消耗和适量增加水果鱼类的摄入可一定程度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经牛奶分层后饮茶、咖啡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6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OSCC新发病例593例和同期经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医院体检人群及社区健康人群1 128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咖啡、饮茶及其相关变量与OSCC发病风险的调整OR值及其95% CI,并进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采用相对超危险度比、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等指标评价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在总调查人群及饮和未饮用牛奶人群中,饮茶均可显著降低OSCC的发病风险,其调整OR值及95%CI分别为0.54(0.41~0.71)、0.47(0.31~0.71)和0.57(0.40~0.81)。进一步分析发现,开始饮茶年龄≥25岁、饮茶浓度适中、饮温茶、饮用绿茶和乌龙茶在以上3个人群中也均有保护作用,且在饮用牛奶人群中各因素的保护作用更明显。此外,随着每日饮茶量的增加、饮茶年限的延长,OSCC发病风险也随之降低(趋势检验均P<0.05),但未见饮咖啡与OSCC的发病存在关联。饮茶与饮牛奶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0.52,95%CI:0.37~0.71),但未发现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饮咖啡与饮用牛奶之间不存在相乘及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饮茶是OSCC发病的保护因素,且饮茶与牛奶间存在交互作用,故适量饮茶、增加牛奶的摄入可一定程度降低OSC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在口腔环境下,种植体的软组织界面为非牙龈粘膜时,龈沟液(GCF)的量及其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与种植体周围炎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4只狗,按标准方法在狗的下颌磨牙区相应牙槽骨上以唇舌侧方向穿过牙槽黏膜植入一阶段式钛种植体,形成种植体与牙槽黏膜界面的情况。共植入种植体7枚。分别观察1、2.4、6周。每1~2周收集龈沟液及相应处自然牙龈沟液,定量后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中ASF、ALP含量。结果 实验期间种植体均稳定,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整个实验期间,自然牙的GCF、ASF、ALP含量分别波动在0.9~1、27~30、1~9u/L之间,这三项指标很低且稳定;而种植体的这三项指标波动范围分别是2~11、50~306、5~55u/L。结论 当口腔内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为非牙龈粘膜时,其GCF的量及其中ASF、ALP含量变化与软组织炎症程度可能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