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12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3篇
  2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方法 入选7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PCT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PCT组患者根据血清PCT水平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和停用,如PCT<0.25μg/L停用抗生素;常规治疗组患者由主治医师根据临床症状决定抗生素的使用.主要观察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二重感染、加重以及死亡例数等. 结果 PCT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2.5%,与常规治疗组7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7,P=0.641),但是PCT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47.5%,较常规治疗组71.9%明显降低(x2=4.346,P=0.037),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也更短[(6.8±3.3)d与(10.2±3.7)d,t=3.116,P=0.003],PCT组患者住院天数(11.7±5.2)d较常规治疗组患者(20.3±8.7)d更短(t=5.202,P=0.000).两组的二重感染的发生率(2.5%与18.8%,x2=3.657,P=0.056)、加重例数(3例与4例,x2=0.097,P=0.756)、死亡率(2.5%与6.3%,x2 =0.039,P=0.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CT可能是指导AECOPD抗生素使用的一项较合适的指标,能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降低二重感染,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判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确诊为RMPP的63例患儿(RMPP组)以及采用抽签法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32例普通MPP患儿(MPP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RMPP组患儿平均年龄高于MPP组(P<0.01),热程(16.17±4.60)d长于MPP组的(6.97±1.77)d(P<0.01);RMPP组患儿大叶性肺炎、呼吸音减低及肺部叩诊浊音、胸腔积液、肝脏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MPP组(P均<0.05);RMPP组MP鄄DNA拷贝数高于MPP组(P<0.01);RMPP组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及 LDH、IgG、IgA、IgM水平均高于MPP组(P均<0.05);RMPP组CRP>40 mg/L及ALT升高发生率均高于MPP组(P均<0.05);RMPP组使用支气管镜冲洗治疗的比例高于MPP组,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个疗程后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MPP组(P均<0.01)。结论:RMPP易发生于大年龄儿童,更易出现大叶性肺部炎症,MP鄄DNA 拷贝数高,热程长,CRP>40 mg/L的比例高,胸腔积液、肝脏受损发生率高,需要支气管镜冲洗治疗的比例高,住院时间长。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构建一套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应对突发生物性公共卫生事件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深入访谈和小组讨论等研究方法确定核心能力结构,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以21位专家对该体系的咨询结果为依据,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采用Excel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大于80%,权威系数大于0.7,均值为0.906。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构成。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探索提高毕业生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培养阳性病例的预后.方法 对收治的NTM培养阳性病例37例,经治疗半年后再进行一年及以上的随访观察,对比前后NTM培养、临床症状改善、肺部病灶吸收等情况.结果 37例病例经半年治疗后,NTM培养仍阳性18例,32例临床症状有改善或消失,15例肺部病灶有吸收,但在一年及以后的随访中,NTM培养阳性病例有27例,有15例病例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并加重,前后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3、6.852,P=0.032、0.009).结论 NTM培养阳性病例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冠脉介入诊治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A)的治疗效果。方法:冠脉介入诊治术所致PA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65.2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行压迫修复。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经1次压迫修复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7d瘤体较前有所缩小,未见PA复发。结论:对冠脉介入诊治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55例各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t-PA、PAI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表明:各组患者血浆t-PA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降低更为显著、但此二组的血浆PAI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患者血浆t-PA/PAI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心绞痛 AMI组相比:心律失常、心衰、陈旧性心梗组的血浆t-PA活性及t-PA/PAI均明显增高,但血浆PAI活性均明显减低。心绞痛 AMI组的血浆t-PA活性及t-PA/PAI与年龄有明显负相关,提示血浆t-PA、PAI活性异常在冠心病、心绞痛和AMI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带锁髓内针附加锁定钢板加压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加压植骨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对比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6例股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带锁髓内针附加锁定钢板加压植骨(观察组)与单纯锁定钢板加压植骨治疗(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0~150分钟,平均(106.32±7.24)分钟;出血量300~550ml,平均(410.65±1.43)ml。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91.56±7.63)g/L,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5.36±2.98)周。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60~110分钟,平均(81.27±6.38)分钟;出血量150~400ml,平均(235.78±6.12)ml。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86.18±2.37)g/L,骨折愈合时间14~23周,平均(18.54±8.21)周。通过带锁髓内针附加锁定钢板加压植骨治疗患者骨不连愈合率及膝关节活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锁定钢板加压植骨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针附加锁定钢板加压植骨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后的愈合时间、愈合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单纯锁定钢板加压植骨治疗组,在临床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评价孕晚期子痫前期孕妇的胎儿心脏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产检并确诊的孕晚期子痫前期孕妇121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61例(MPE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SPE组),另选同期孕晚期正常妊娠孕妇115例为正常对照组,按照孕28~31+6周、32~35+6周、36~40周3个时间段分别应用TDI和STIC连续评估各组胎儿心脏功能,测量二、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收缩期运动速度(Sa),以及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及射血时间,计算左、右室Tei指数和短轴缩短分数(SF),以及二、三尖瓣环Ea/Aa,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SPE组、MPE组孕28~31+6周、32~35+6周、36~40周二、三尖瓣环Sa、Ea/Aa及左、右室SF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左、右室Tei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组孕36~40周左、右室SF均小于MPE组,左室Tei指数大于M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组孕28...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 hyalinizing trabecudar tumor, HTT)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HTT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TG、TTF-1、CD56呈阳性,CK19散在(+),Galectin-3(-/+),不表达Calcitonin、MC、CEA、Syn、CgA,Ki-67表达膜阳性或质弱阳性,p53低表达。该肿瘤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髓样癌和副神经节瘤等相鉴别。结论 HT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多表现为良性的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分析多模态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患者40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并且全部患者均通过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观察比较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不同超声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40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提示,共检查出甲状腺结节:418个,其中,良性结节:148个,恶性结节:270个;超声检查共检查出甲状腺结节408个,其中,良性结节:144个,恶性结节:264个,与病理诊断相比,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方面的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不同超声特征:形态、纵横比、边界、边缘、声晕、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相对运动、血流分布、阻力指数、硬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使用多模态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通过多模态超声检查也能够有效地区分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