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717名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及一般情况,探讨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骨量丢失情况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以2016年5月-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下辖社康中心的40~60岁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45岁、45~55岁、55~60岁中符合围绝经期诊断标准者的762例纳入此次研究,共回收问卷717份,有效回收率94.09%。采用MQD-7000超声波骨密度分析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1/3处骨密度,建立信息采集表,记录骨密度;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和流产次数等;以及日常行为习惯调查包括是否饮用咖啡、牛奶、浓茶,是否吸烟、饮酒,以及近5年是否经常锻炼等。最终将45~55岁之间,以及40~45岁、55~60岁中符合围绝经期诊断标准者纳入讨论,将检测结果以每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每组骨密度T值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有疼痛情况者极为普遍,有1个部位以上疼痛症状的妇女有456名,占63.6%,疼痛性质主要为酸痛,占56.21%。骨量损失情况及骨量减少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而饮用牛奶的人骨量损失情况小于不饮用牛奶的人(P0.05),这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咖啡、浓茶、吸烟、饮酒骨量损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本次研究对象为女性,有这些生活饮食嗜好的人总体数量较小有关;近5年经常锻炼的人整体比较较小,仅占12.55%,在此次调查中显示对骨量减少影响较小。女性BMI越高,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不一定增高,经秩和检验(bonferroni校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发现,怀孕和生产次数的增多均会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处于围绝经期妇女伴有疼痛症状的比例为63.6%,骨量减少发生率随着增龄而增加,主要危险因素为增龄、怀孕和生产次数,饮用牛奶是可能保护性因素。应对围绝经期妇女和基层医务人员加强宣教,控制可能导致骨量减少的不良因素,预防和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PPI)监测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肺栓塞(PE)患者的疗效。方法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合并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有明显差异(t=7.75,P<0.01)。结论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跟腱断裂伤缝合材料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PPI)监测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肺99m栓塞(PE)患者疗效并对其评价。方法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合并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有明显差异(t=7.75,P〈0.01)。结论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中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探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的理想体位,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03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根据不同固定技术,分为真空袋、orfit架和改良式个体化俯卧装置,共3组,每组各25例,放疗前均先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骨性配准,获得头脚方向(SI)、左右方向(LR)、前后方向(AP)、绕Z轴旋转(RTN)、绕X轴旋转(PITCH)、绕Y轴旋转(ROLL)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记录数据,进行单项方差分析和Games-Howell(A)多重比较。结果:三组线性误差绝对值>0.5 cm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旋转角度绝对值>3°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三组在SI、LR、AP方向上摆位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方向,第二组低于第一组及第三组,在LR方向,第三组低于第一组及第二组;在AP方向,第一组低于第二组及第三组;两两比较三组在PITCH、ROLL方向的旋转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 肺灌注显像(PPI)观察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并发肺栓塞(PE)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并发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伸肘位手法复位-U 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方法 在伸肘位肘关节伸屈肌均处于无张力状态,因而也是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与固定的最佳位置。局部血肿内麻醉下,由助手对抗牵引,令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矫正骨折移位。应用-U 形石膏夹板绷带固定,肘关节外翻20°~30°,确使折端桡侧皮质嵌紧,直至骨质愈合。3 ~4 周后去石膏,恢复屈肘活动。 结果 临床应用48 例,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为100 .0 % 。经6 个月~2 年(平均1 年2 个月) 的随访,肘关节伸屈功能均恢复正常,无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伸肘位手法复位-U 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能达到理想的复位和维持稳定的固定效果,可有效地遏制肘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双抗疗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50例仅以阿司匹林实施治疗,观察组50例则以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实施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在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达94.00%,明显性超过对照组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均为7.00%左右,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双抗疗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厚朴超,临界CO2萃取物(SFE—CO2萃取物)的包合物,并对包合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及质量控制。方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与厚朴SFE—CO2萃取物的质量比为9:1,在一定喷雾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制成包合物;将制得的包合物经过处理后,对其形态进行电镜扫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厚朴SFE—CO2萃取物以及其包合物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利用喷雾干燥法能干燥制备厚朴SFE—CO2萃取物的包合物;电镜扫描可见SFE—CO2萃取物为类球形,其周围有羟丙基-β-环糊精笼型结构;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厚朴SFE—CO2萃取物包合物中和厚朴酚的百分含量为2.003%,厚朴酚的百分含量为1.573%,厚朴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和厚朴酚的百分含量为30.50%,厚朴酚的百分含量为32.84%。结论:喷雾干燥法可用于厚朴SFE—CO2萃取物的包合物制备;用电镜法和HPLC法可以对包合物的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锥形束CT(CBCT)联合六维(6D)治疗床纠正子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精度及靶区外放边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6例子宫颈癌患者,年龄35~70岁;卡氏评分>80分。接受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每例患者每次治疗前进行CBCT扫描共714次,得到容积CT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