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67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21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区域神经阻滞组(n=34)和椎管内麻醉组(对照组,n=41)。其中区域神经阻滞组:采用腰丛+股神经或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椎管内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及术后2、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白蛋白水平,术中、术后动脉压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低血压、谵妄、尿潴留),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区域神经阻滞组术中及术后2 h、4 h、8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白蛋白下降幅度小[(4.47±2.36)g/L vs. (6.52±2.34)g/L,P<0.05]。麻醉前两组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6±8.1)mmHg vs. (104.2±9.1)mmHg],但切皮时、术中20 min和术中40 min区域神经阻滞组动脉压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小[(103.2±9.1)mmHg vs. (93.8±8.2)mmHg,(100.9±8.3)mmHg vs. (91.9±7.1)mmHg,(97.9±7.2)mmHg vs. (91.8±5.8)mmHg,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区域神经阻滞组低血压发生率低(5.88% vs. 26.83%,P<0.05),但术后谵妄发生率(5.88% vs. 12.20%)和尿潴留发生率(8.82% vs. 19.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神经阻滞组较对照组ADL评分升高[(26.9±4.4)分 vs. (21.3±2.5)分],但住院时间[(11.1±3.7)d vs. (14.8±9.4)d,P<0.05]和住院费用[(27 142.5±5 676.0)元 vs. (31 828.7±9 065.4)元]均减少(P<0.05)。结论: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可减轻负氮平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3.
肌少症(Sarcopenia),也称“肌肉减少症”,源于希腊语sarx(肉)和penia(减少、损失).肌少症的概念由Rosenberg于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提出[1],但近10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与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分别于2010年[2]及2011年[3]发表了肌少症共识,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4].肌少症是一系列不良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日常活动困难、骨质疏松、跌倒、住院天数延长或再入院、残疾及死亡等[5].随着全球老龄化,肌少症将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本文对肌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大鼠心肌细胞培养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血管紧张素Ⅱ组【10-6mol/L,AngⅡ组】,吡哆胺组【吡哆胺(10 mmol/L)+ AngⅡ( 10-6mol/L),P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10-6mol/L)+ AngⅡ (10-6mol/L),T组】,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10-6mol/L)+吡哆胺(10 mmol/L)+ AngⅡ( 10-6mol/L),TP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活性氧簇(ROS)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所表达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量。 结果 与AngⅡ组比较,T组、P组及TP组MDA、ROS浓度均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T组比较,P组、TP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T组、P组和TP组RAGE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T组、P组比较,TP组的RAGE 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协同下调大鼠心肌细胞RAGE mRNA的表达,二者均可改善氧化应激,但吡哆胺较替米沙坦强。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HCC中的表达与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HCC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和50例正常肝组织,10例癌旁组织。做成切片,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以OPN单克隆抗体对HCC组织切片进行染色检测。对OPN表达量与HCC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OPN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00%,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0.01)。OPN在高、中、低分化HCC中评分是0.66±1.62、2.24±1.84、2.17±1.65,低分化明显高于高分化(P〈0.05)。OPN在有转移与无转移HCC中的评分是2.65±1.83、1.3±1.71,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OPN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病理分化差者表达明显升高,且伴有转移者高于不伴转移者,提示OPN可能是HCC转移复发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78岁,因“腹痛伴发热2d”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年,有“脑桥梗塞”病史半年。入院体查:体温37.213,呼吸22次/min,心率72次/min,血压16.8/10.4kPa(126/78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稍隆,腹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肝脾未硬,胆囊未及,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将近期47例肝癌切除术分为3组: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术(Ⅰ组)16例,单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Ⅱ组)14例,开放式肝癌切除术(Ⅲ组)17例,对其治疗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0.ne—WayAN0.VA),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Ⅰ组与Ⅱ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46h及4.06h(P〈0.001);Ⅰ组与Ⅲ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近期并发症率分别为119mL及238mL(P〈0.001),8d及10d(P〈0.001),47U/L及125U/L(P〈0.001),0.00%及23.53%(P=0..014)义;Ⅱ组与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近期并发症率分别为4.06h及3.45h(P〈0.001)、137mL及238mL(P〈0.001),8d及10d(P〈0.001),48U/L及125U/L(P〈0.001)。【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将近期47例肝癌切除术分为3组: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术(Ⅰ组)16例,单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Ⅱ组)14例,开放式肝癌切除术(Ⅲ组)17例,对其治疗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Ⅰ组与Ⅱ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46 h及4.06 h(P<0.001);Ⅰ组与Ⅲ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近期并发症率分别为119 mL及238 mL(P<0.001),8 d及10 d(P<0.001),47 U/L及125 U/L(P<0.1301),0.00%及23.53%(P=0.014)义;Ⅱ组与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谷丙转氨酶、近期并发症率分别为4.06 h及3.45 h(P<0.001)、137 mL及238 mL(P< 0.001),8 d及10 d(P<0.001),48 U/L及125 U/L(P<0.001)。[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