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变化趋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体积(MPV)变化趋势,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MACELLPlus全自动二十二项五类血细胞分析仪,通过阻抗法检测80例脓毒症患者发病后1、3、7、10d的PC、MPV,并回顾性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其PC、MPV变化趋势,并进行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1)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均低于正常生理范围,死亡组PC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存活组(1、3dP>0.05,7、10dP<0.01)。存活组PC在入ICU第3天明显下降(P<0.01),继之于第7、10天持续上升(均P<0.01)。死亡组PC则呈持续下降趋势(均P<0.01)。(2)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MPV均基本上处于正常生理范围,但是死亡组MPV值比存活组患者高(均P<0.05),病程中存活组患者MPV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而死亡组患者MPV呈进行性上升趋势(均P<0.01)。(3)PC与MPV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C、MPV的变化可能成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生成和活性紊乱以及骨髓反应的间接标志,常规检测脓毒症患者的PC、MPV变化趋势,尤其早期检测MPV,可能成为评价脓毒症病情及骨髓反应情况的一种快速、可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4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有40例行机械通气,并予洗胃等其他措施。比较机械通气前5min及机械通气后2h后的心率、收缩压、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患者心率提高(P〈0.05),收缩压提高(P〈0.01),动脉血气pH值上升(P〈0.01),氧合指数提升(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1)。抢救成功39例,死亡3例。结论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地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与使用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机械通气后发生迟发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患者42例,对其细菌分布、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迟发型VAP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痊愈19例、显效12例、进步5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3.81%;共检出细菌61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9.51%、21.31%、18.03%,经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为68.8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迟发型VAP有效且安全,可作为治疗迟发型VAP患者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探讨肥胖与运动高血压的关系,为运动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2008年5月~2009年8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所有患者签知情同意书后予按Bruce方案进行活动平板运动,根据亚级量运动收缩压结果分为运动高血压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Hg,n=39)和运动血压正常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Hg,n=96).根据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 亚极量运动收缩压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r=0.331,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BMI(OR:2.669;95% CI:1.108~6.427),吸烟(OR:2.563;95% CI:1.033~6.357),高血脂(OR:2.808;95% CI:1.186~6.648)均是影响运动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与运动血压密切相关,提示肥胖可能是导致运动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联合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效果。方法:24例连枷胸合并严重肺挫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当压力支持通气(PSV)水平降至1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降至2cmH2O时,序贯组拔除气管插管,行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纽仍然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逐渐降低通气频率至5次/min,后减低PSV至7cmH2O、PEEP降至0cmH22O,再脱机拔管。记录序贯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前、序贯组拔管前0.5h与无创通气2h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值(pHa)、收缩压(SBP)、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记录两组资料接受机械通气总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例数。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纽比较,vAP的发生例数差异有显著性(5vs11,Y〈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15±3)dvs(18±2)d,P〈0.05],入住ICU时间差异有显著性[(17±3)dvs(20±2)d,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可用于;台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可显著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减少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lit2/Robo4信号通路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体外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采用两次打击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损伤模型作为TRALI体外模型,培养0、0.5、1、2、4、6 h后,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Robo4和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连蛋白(VE-cadherin)表达,反转录酶PCR(RT-PCR)检测Robo4和Slit2信使RNA(mRNA)表达,体外内皮细胞通透性实验测定HMVECs通透性。加入不同浓度Slit2-N(0、0.5、1、4、10、20 μg/L)与HMVECs一起温孵24 h后,检测HMVECs完整性和通透性。 结果在TRALI体外模型中,Robo4和Slit2 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80、11.060,P均< 0.001);两者在2 h(0.72 ± 0.04、0.78 ± 0.05)、4 h(0.49 ± 0.04、0.49 ± 0.06)和6 h(0.34 ± 0.03、0.43 ± 0.11)均显著低于0 h(1.29 ± 0.06、1.40 ± 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Robo4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0,P < 0.001);其在2、4和6 h(0.99 ± 0.04、0.66 ± 0.03、0.45 ± 0.04)均显著低于0 h(1.44 ±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同时发现,VE-cadherin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9.667,P < 0.001);与0 h(1.46 ± 0.09)比较,VE-cadherin的表达在2、4和6 h(0.91 ± 0.08、0.78 ± 0.05、0.50 ± 0.04)也均有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体外内皮细胞渗透性试验提示,HMVECs通透性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40,P < 0.001);与0 h(1.42 ± 0.16)比较,HMVECs通透性在2、4、6 h(4.00 ± 0.35、5.70 ± 1.71、10.02 ± 2.24)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加入外源性Slit2-N后,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20,P < 0.001);与0 μg/L Slit2-N组(0.41 ± 0.08)相比,VE-cadherin在4、10、20 μg/L Slit2-N组表达(1.19 ± 0.35、1.49 ± 0.13、2.12 ± 0.21)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体外内皮细胞渗透性实验提示,HMVECs通透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30,P < 0.001);与0 μg/L Slit2-N组(10.0 ± 2.2)相比,HMVECs通透性在4、10、20 μg/L Slit2-N组(4.2 ± 1.1、2.1 ± 0.7、1.8 ± 0.8)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Slit2/Robo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TR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使用外源性Slit2-N能调节TRALI体外模型中HMVECs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为治疗TRALI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趋势,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MACELL Plus全自动22项5类血细胞分析仪,通过阻抗法检测40例脓毒症患者发病后1d、3d、7d、10d的PC、MPV,并回顾性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其PC、MPV变化趋势,并进行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均低于正常生理范罔,死亡组PC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存活组(1d、3dP〉0.05,7d、10dP〈0.01)。存活组血小板在入ICU第3天明显下降(P〈0.01),继之于第7天、10天持续上升(P均〈0.01)。死亡组PC则呈持续下降趋势(P均〈0.01)。②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MPV均基本上处于正常生理范围,但是死亡组MPV值比存活组患者高(P均〈0.05),病程中存活组患者MPV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而死亡组患者MPV呈进行性上升趋势(P均〈0.01)。③PC与MPV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C、MPV的变化可能成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生成和活性紊乱以及骨髓反应的间接标志,常规检测脓毒症患者的PC、MPV变化趋势,尤其早期检测MPV,可能成为评价脓毒症病情及骨髓反应情况的一种快速、可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CRRT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CRRT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CRRT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早期CRRT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动脉血PH值、氧饱和度(Sa O2)、气道平台压力值、血清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及血浆降钙素原(PCT)数值,并统计分析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CRRT组患者治疗后1 d、3 d和7 d的血清IL-6及PCT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RRT组治疗后3 d和7 d的动脉血Sa O2、气道平台压力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动脉血气PH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CRRT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RRT干预能有效减轻重症肺炎患者肺损伤,加强肺保护,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ARDS患者151例,其中死亡4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人体质量指数(BMI)、ARDS分级、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11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前降钙素原(PCT)、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血压、血糖对ARDS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BMI、ARDS分级、APACHEII评分、SOFA评分、PCT、血管活性药物7个指标均影响ARDS患者的预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ARDS分级(OR=6.895,95%CI=1.447~32.860)、年龄(OR=3.633,95%C1=1.333~9.906)APACHEU评分(OR=1.210,95%CI:1.033~1.417)及SOFA评分(O尺=1.676,95%CI=1.253~2.242),而BMI是保护因素(OR=0.379,95%CI:0.168~0.856)。结论ARDS分级、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年龄是ARDS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而BMI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发病后24h内采集加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用荧光素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糖蛋白CD62p和CD63的分子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将脓毒症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进行比较,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CD62p、CD6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62p:(2.56±1.51)%比(1.48±0.40)%;CD63:(2.15±0.50)%比(1.29±0.35)%;P均〈0.01]。重症脓毒症组CD62p、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CD62p:(3.31±1.94)%比(2.05±0.87)%;CD63:(2.37±0.36)%比(2.00±0.53)%;P均〈0.05]。CD62p、CD6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CD62p:r=0.377,P=0.016;CD63:r=0.452,P=0.003)。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外周血中血小板出现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