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pelvic floor dyssynergia,PFD)是盆底肌反射性或随意性异常引起的一组症候群[1],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患者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排便时盆底肌不仅不放松,反而收缩;肛直肠角不增大,反而缩小,因而导致排便困难[2].目前认为,该疾病为一组综合症候群,除了便秘症状外,还可能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排尿困难、肛门直肠痛、帕金森氏病等多种疾病.现将近年来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2.
近10~20年来,通过不断探索,人们对痔有了新的认识。1975年Thomson根据其研究结果首次提出肛垫学说。它是由黏膜下层的血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组成,其功能是协同肛门括约肌保证肛管的正常闭合,精细地辨别气、水及粪便。1994年,Lord等进一步提出内痔发生的肛垫下移学说,即由于固定肛垫的悬韧带Treitz和Park韧带退化、肥厚、损伤或断裂,导致肛垫的脱垂。现代外科学认为肛垫是指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位于自齿状线上1.5cm的直肠柱区的一环形海绵状组织带,是诱发排便感觉中心。对肛垫的全新认识直接导致痔概念的改变,即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23.
感染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合并症。在糖尿病未被确诊前,临床上以肛旁脓肿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糖尿病,未见有关文献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3例以肛旁脓肿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近年来我们收治肛旁脓肿125例,其中原有糖尿病病史3例,首次发现糖尿病13例。本组13例均为男性,年龄38~52岁;肛旁脓肿病程3d至8年;临床基本表现为肛  相似文献   
24.
作为食品卫生检验工作者,必须站在法律的高度,持证上岗,完善和落实实验室管理制度,搞好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向社会出具客观、准确、公正、合法的检验报告.现结合我站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25.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8岁.全喉切除术后8年,因吞食未嚼碎猪肉后感咽痛0.5h.检查:喉呈全喉切除术后状,咽部、喉部均未见异物.行X线食道钡餐检查:可见第四胸椎以上有钡剂存留.即行食道异物取出术.  相似文献   
26.
IL-10防治创伤后感染继发DIC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创伤后感染继发DIC过程中所起作用及其机制,并尝试应用IL-10及其抗体在DIC不同发展过程中进行防治。方法:以家兔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时间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D二聚体等DIC指标,按DIC诊断标准建立模型。同时检测IL-10等因子水平,以了解IL-10在DIC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在DIC不同阶段进行IL-10或抗IL-10抗体治疗,检测TNF-α、IL-1等促炎因子、DIC指标的变化,了解IL-10或IL-10抗体在防治DIC中作用。结果:创伤合并感染组以及单纯感染组,6~24h后其APTT值较正常对照组、单纯创伤组明显延长,血小板值随时间延长而其数值呈下降趋势,D-二聚体持续阳性,且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均呈时间依赖性,均达到DIC诊断标准;创伤合并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创伤组相比,2~6h内IL-10即迅速升高,而6~24h之间表达基本处于平台期,但仍高于对照组及单纯创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DIC前期预防性应用IL-10可以导致TNF-α、IL-1等促炎因子表达降低;DIC后6~24h应用IL-10抗体可以有效降低IL-10水平。结论:DIC前期IL-10相对不足,不能发挥抗炎作用,而DIC发生后则表达过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均不利于创伤后感染的控制,是导致DIC发展的因素之一;DIC前期预防性应用IL-10而DIC发生后应用IL-10抗体,可以减缓创伤后感染继发DIC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在原发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凝血活化并导致广泛微血栓形成,损害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继而出现细胞和组织供氧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直至急性功能衰竭;同时因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微血栓形成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导致广泛性出血,进一步加重器官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以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出血及微血管病性溶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为突出表现[1-2].常见的临床主要基础疾病有:感染、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等,其中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是引发DIC的最常见原因.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诊疗观念不断更新,新近研究发现活化蛋白C具有抗凝、促纤溶、抗炎、抗凋亡、保护细胞等功能,并被应用于治疗重症脓毒症继发的DIC,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此掀起了关于活化蛋白C治疗脓毒症及DIC的热潮.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的电话随访结果及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电话随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对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1635例本院肺癌手术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结果及临床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在其中1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中,进一步探讨肺癌转移和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成功率为36.1%,电话随访成功率与术后随访间隔时间相关,随访时间与手术间隔时间越近,随访成功率越高。女性患者随访成功率要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1)。40岁以下患者的随访成功率(56%)明显高于50~59岁及60岁以上患者(分别为39%和24%,P<0.001),城镇和农村的随访成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844)。在1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中,统计验证了转移和高淋巴结分期增加术后死亡的风险(OR值分别为0.212和1.818),腺癌、淋巴结高分期、高龄与术后肿瘤转移相关(OR值分别为2.353,2.181和2.908)。结论:电话随访成功率受时间、年龄及性别等因素影响。在小样本的病例分析中验证了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高龄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与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81例,对其首先采用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并于术后配合中药口服,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是否发生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进行探讨.结果 本文81例患儿恢复优秀共69例,良好共10例,尚可共1例,较差共1例,总优良率为97.5%.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与神经损伤,仅1例患儿为肘外翻.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安全性佳、损伤小、固定效果好、患儿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0.
徐利  葛琼翔  林国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49-3752
目的 观察温和灸对肛门瘙痒模型小鼠背根节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SPF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Ⅰ(38 ℃艾灸)和治疗组Ⅱ(46 ℃艾灸),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肛周皮肤剪毛,模型组、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分别于肛周皮下注射辣椒素 (50 mg/kg)造模,空白组注射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后,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选取小鼠“长强穴”“神阙穴”去毛后行艾灸治疗,根据水银温度计测量艾灸温度,治疗组Ⅰ于距离长强穴、神阙穴(45±5)mm处艾灸10 min,1次/d;治疗组Ⅱ于距离长强穴、神阙穴(35±5)mm处艾灸10 min,1次/d。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每日陪同抓取和固定,无任何治疗。治疗时间为1周。治疗1周后取各组小鼠背根节,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背根节TRPV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背根节TRPV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背根节TRPV1、TRPV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小鼠背根节TRPV1、TRPV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Ⅱ小鼠背根节TRPV1、TRPV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治疗组Ⅰ(P<0.05)。结论 温和灸对肛门瘙痒模型小鼠背根节TRPV1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46 ℃艾灸较38 ℃艾灸对小鼠背根节TRPV1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