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8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对2004-03—2005-05就诊于门诊的18例URSA患者,采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r细胞表达频率的变化。结果主动免疫治疗后URSA组外周血中CD4^+CD25^+种T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CD4^+CD25^+较治疗前降低(P〈0.05)。主动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的妇女CD4^+CD25^brightTr显著多于妊娠失败者。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可提高外周血CD4^+CD25^brightTr数量,CD4^+CD25^brightTr可能是调控母胎界面局部免疫耐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可能成为U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研究组)和5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妇女(对照组)的DQA1和DQB1基因型.结果研究组的DQB1*0604,0605等位基因频率(12.5%)较对照组频率(2.8%)显著增高(P<0.05),DQB1*0501,0502等位基因频率(3.1%)较对照组频率(11.1%)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DQA1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频率(12.5%)较对照组(2.8%)显著增高(P<0.05).结论DQB1*0604,0605等位基因与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可能是该病的易感基因与易感单元型,而DQB1*0501,0502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该病发生的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IL-12、IL-12P40含量变化,分析其分子诱导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探讨IL-12、IL-12P40分子与EM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的相关性.方法ELISA酶联免疫检测IL-12、IL-12P40含量以及MTT释放法检测NK细胞毒活性.结果①EM患者腹腔上清液可使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16.80%±3.6%)明显下降(8.37%±4.5% )(P<0.05).② EM患者IL-12含量血清为66.38±12.6 pg/ml,低于对照组84.97±13.7 pg/ml(P<0.05);腹腔液中为77.76±14.6 pg/ml,低于对照组106.92±10.7 pg/ml(P<0.05).③EM患者IL-12P40含量血清为35.64±10.6 pg/ml,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腹腔液含量为79.76±12.6 pg/ml, 高于对照组40.54±10.0 pg/ml(P<0.05), 并与疾病的程度呈负相关.④IL-12能增强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杀伤,并呈剂量依赖.在10 ng/ml浓度诱导后杀伤率为31.90%,高于对照组的16.80%.⑤IL-12P40能拮抗IL-12对NK细胞活性的诱导,当加入IL-12P40后,使IL-12诱导的活性(29.3%)下降为19.36%.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12P40含量的增高可能与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4.
表皮生长因子对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2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EGF质量浓度为(16.64±7.69)mg/L,肌瘤组织EGF质量浓度为(21.38±7.75)mg/L,肌瘤组织EGF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平滑肌组织(P<0.05).肌瘤组织EGF质量浓度分泌期为(23.94±5.83)mg/L,增生期为(17.23±7.13)mg/L,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GF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GF的合成可能受孕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95.
96.
近年来对卵巢细胞凋亡的胞内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知卵巢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凋亡参与了卵泡的发育和闭锁,体细胞(主要指颗粒细胞)的凋亡决定于Bcl-2家族、Caspases家族和Apaf-1三大类基因表达产物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其中Bcl-2家族又分为三个亚家族,对凋亡分别有着抑制或促进的作用,它们之间亦保持着平衡.Caspases家族成员又有不同的分工,分别在凋亡的起始和效应阶段发挥作用.Apaf-1则是连接上游调控因子(如Bcl-2家族)和下游效应分子(如Caspases家族)的重要的中间蛋白质.颗粒细胞的凋亡主要在发育晚期的卵泡闭销中起主导作用,而卵细胞的凋亡主要在发育早期的卵泡闭锁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
<正>产后出血发生率居高不下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应用快速、安全、有效的子宫收缩剂仍是产科医生处理宫缩乏力的根本手段。目前临床应用的宫缩剂包括垂体后叶素类、前列腺素类和生物碱类,其中缩宫素最为常用,缩宫素虽起效快,但半衰期短、有受体饱和现象、对子宫下段平滑肌作用弱。而源于"经产良药"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as Houtt)的现代化纯中药制剂益母草注射  相似文献   
98.
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增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及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 R)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5 0例子宫肌瘤组织的细胞周期DNA指数 (DI)、S期细胞百分比 (SPF)、细胞增殖指数 (PI) ,其中 2 8例测定肌瘤内EGF R水平 ,以子宫肌瘤邻近的正常子宫平滑肌为对照。结果 子宫肌瘤SPF、PI、EGF 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平滑肌 ;DI差异无显著性 ;肌瘤EGF R水平与PI、SPF呈正相关。结论 肌瘤细胞内高水平的EGF R与肌瘤细胞过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9.
同种免疫异常所致习惯性流产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习惯性流产 (habitualabortion ,HA) ,发生率约 1% ,其病因除了染色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内分泌异常及生殖道感染外 ,约 5 0 %以上患者流产原因不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因不明HA大部分与免疫学异常有关 ,并将其分为自身免疫型HA与同种免疫型HA两大类。本文就同种免疫型HA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同种免疫型习惯性流产的概念同种免疫型HA是指母体对胚胎之父系抗原识别异常而产生免疫低反应性 ,导致母体封闭抗体和 /或保护性抗体缺乏和其他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 ,使得胚胎遭受异常免疫系统的攻击而造成的流产。目前认为…  相似文献   
100.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定义及分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量研究表明 ,胎儿宫内生长是序贯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Lin和Santolaya -Forgas(1998)报道[1] ,胎儿生长可分为三个细胞连续生长发育阶段。早孕 16周期间 ,为增殖的第一阶段 ,其特征为细胞数量迅速增加 ,其后直至孕 32周为第二阶段 ,其特征为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肥大。孕 32周以后 ,主要表现为细胞增大。胎儿生长速率在孕 15周为 5 g/d ,孕 2 4周为 15 2 0 g/d,孕 34周为 30 35 g/d。  目前已知胎儿生长过程与许多因素有关 ,妊娠早期主要与基因有关 ,晚期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激素影响则显得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