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无乳链球菌在女性生殖道中的定植、感染机制及耐药状况,提高临床检验对其检测的认识水平,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先将送检白带涂片检查,再以链球菌为优势菌的患者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对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合阴道菌群分布等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1085例白带涂片检查中,链球菌阳性率5.35%(58/1085);在58例链球菌阳性标本,细菌培养无乳链球菌阳性率32.76%(19/58);链球菌血清分型B型占32.76%,D型占51.72%。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为0,对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的耐药较高,分别为31.6%、36.8%、57.9%、63.3%。结论无乳链球菌在女性生殖道中的定植与疾病密切相关,选择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等敏感性药物对临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获得稳定的腹部CT扫描图像,并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50例需接受64层MSCT腹部扫描的患者为自动毫安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技术检查;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预设噪声指数(NI),A组为8,B组为10,C组为12,管电流设置范围为30~600mA。同期接受常规腹部MSCT(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检查的50例患者为固定毫安组,管电流520mA。其余扫描参数相同。记录各组CT辐射剂量并进行比较,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图像的平均噪声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毫安组的辐射剂量大于各自动毫安组的辐射剂量。固定毫安组、自动毫安A、B、C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97±0.56、2.94±0.98、2.76±1.02、2.54±1.33,自动毫安A、B组的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自动毫安组中,噪声指数较低时,不同组织的图像噪声较固定毫安组的图像噪声变异度小,图像更加均匀。固定毫安组图像的平均噪声与BMI呈正相关(R2=0.484 6,P<0.05)。自动毫安组图像的平均噪声与BMI无相关性(R2=0.002 3,P>0.05)。结论 ATCM应用于64层MSCT低剂量腹部扫描时可以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上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噪声指数设定在10以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监测意义.方法 采用凝固法检测APTT、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A,对79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08名健康对照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者APTT低于正常对照值1.5倍的有75例;ATⅢ:A在50%~70%的有28例,<50%的有5例.治疗后APTT低于正常值1.5倍的有21例,高于正常值3倍的有8例;ATⅢ:A<50%的有3例.结论 APTT,ATⅢ:A可做为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和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并选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STA-R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上述项目的血浆含量和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较UAP组、SAP组及对照组,血浆AT-Ⅲ、PC 、PS活性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Fg、FDP、D-D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组较SAP组及对照组,血浆AT-Ⅲ、PC 、PS活性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Fg、FDP、D-D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AT-Ⅲ、PC 、PS活性和Fg、FDP、D-D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溶系统失衡,其中AMI和UAP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其发病机制可能有血栓因素的参与,联合测定上述标志物,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5.
胶原敷料治疗烧伤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愈合后遗留色素沉着应用胶原敷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烧伤创面愈合后遗留色素沉着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胶原敷料。而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膏作对照治疗。结果采用胶原敷料的观察组有效例数44例,有效率为88%,对照组有效例数为8例,有效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敷料对于烧伤创面愈合后遗留的早期色素沉着,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6.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情况,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09年7月—2015年4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观察肿块内部信号﹑强化特点﹑囊变情况及肿块大小与囊变程度的关系等。结果15例肿块均单侧发生,10个呈囊实性,3个呈多房囊性,2个呈实性。10个囊液内合并出血。随着肿块增大肿块囊变程度越高。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信号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8.
为了谋求医院长远发展,在竞争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对临床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实行年薪制试点。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应用,防止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分别用凝聚胺法、菠萝酶法、抗人球蛋白法、盐水介质法对我院2002年6月至9月间1106名受血者标本与其同型献血员标本做交叉配血.结果交叉配血菠萝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各凝集3例;菠萝酶法假凝集1例,盐水介质法假凝集6例;实验时间以凝聚胺法最短.结论凝聚胺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和排除非免疫细胞聚合引起的假阳性等优点,是目前交叉配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监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对152例CAHD患者(CAHD组)及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性(TAFI: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HD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TⅢ、PC水平明显降低(P<0.05),PAI-1、TAFI:A水平明显升高(P<0.05);CAHD组患者治疗后,仅血浆P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ATⅢ、PC、PAI-1、TAFI:A水平检测应用于CAHD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