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获得SED型病毒基因组更为详尽的资料,也为局部爆发的原因提供科学的资料。方法:病毒分离、McAbs分型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首次测出我国SEO型病毒较为完整的S片段及部分L片段和M片段并与76-118、Seoul、SR11(在全S片段);76-118、C4、L99、Seoul(在L片段);10A、A9、C1-1、JB3、L99、SD227、SD70、SED(M片段)株核苷酸同源性进行比较,分别为64.2%、91.89%、96.8%及70.8%、72.0%、95.3%、95.9%及97.3%、63.0%、66.0%、93.0%、94.3%、96.3%、97.3%、94.7出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5%、95.4%、97.36%、及75.6%、75.1%、97.7%、97.36%及96.0%、78.8%、79.8%、94.9%、98.0%、97.0%、98.0、97.0%。结论:①不存在病毒基因组间的重排,即基因重排不是造成此次HFRS流行的原因。②SEO型病毒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③选用与本地区流行的汉坦病毒型别相同的疫苗是行之有效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22.
Dig和Biotin标记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cDNA探针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异羟基洋地黄毒甙配基(Digoxigenin)探针(下简称Dig探针)与生物素(Biotin)探针的敏感性,本文采用斑点杂交及组织切片的原位杂交两种方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核酸。将已知含量的EHFV cDNA点在硝酸纤维膜上,分别用Dig探针及Biotin探针与其杂交。用此方法Dig探针能测出0.1Pg EHFV cDNA,而Biotin探针只能测出1.0pg的FHFVcDNA。两种探针与含有EHFV长爪沙鼠脑的石蜡切片作原位杂交,结果Dig探针杂交阳性信号明显比Biotin探针强。表明Dig探针比Biotin探针敏感。  相似文献   
23.
作者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R_(22)株病毒M片段cDNA为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检测培养细胞中HFRS病毒RNA,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采用汉坦病毒和日本B-1株病毒的多株McAb,对从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比利时、瑞典流行性肾病流行区,以及美国、英国等地分离的20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抗原性进行比较分析,可清楚地将上述毒株分为Ⅰ,Ⅱ和Ⅲ型,大致对应于按宿主动物来源分型的姬鼠型,大鼠型和(?)型.  相似文献   
25.
目前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双层间接免疫荧光法,但此法需制备相应的动物IgG的抗血清为中间抗体。EHF流行病学调查涉及的动物种类较多,分别制备各种动物IgG的抗血清困难较大。本文研究了与流行性出血热有关的多种动物血清IgG之间的交叉抗原关系,以便选用尽可能少的IgG抗血清检查宿主动物中的抗EHF病毒抗体,以利推广应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27.
采取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CR),分3个片段扩增I型汉坦病毒(野鼠型)中国毒株A9株M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PGEM-T载体中。选择3个正向插入的TA9IB、TAgCD、TAgEA克隆,选用ClaI、EcoRV进行酶切、连接,获得了1个在PGEM-T载体中插入3.6kb的Ag株M基因片段cDNA克隆,酶切图谱分析证实播入片段正确。将A9M片段在痘苗病毒/T7噬菌体RNA聚合酶瞬时(Transient)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用抗汉坦病毒糖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到很强的特异性荧光,证明AgM基因cDNA能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构建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新型杆状病毒载体,并利用其将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Y)中国分离株(新疆出血热病毒,xHFY)BA88166的核蛋白(NP)基因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将人巨细胞病毒(CMv)立即早期(IE)启动子连接至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l多角体启动子下游形成新载体PCB1,然后将xHFY NP基因克隆至该载体,通过重组质粒转染和病毒感染,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和vero)及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连接至PCB1的xHFV NP基因均能在相应的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检测xHF血清,与ELISA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与临床诊断有很好的平行性。结论 新型杆状病毒载体能够驱动外源基因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不仅能方便快速地制备诊断抗原,还具有发展重组病毒疫苗和基因治疗的潜力。  相似文献   
29.
30.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FHF)主要分野鼠型和家鼠型二种,两型EHF 的宿主动物、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都有不同[1~5],两型EHF 病毒的抗原性亦存在差异[6]。我们调查了两型EHF 不同临床病人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A、IgM 和IgG 抗体的产生时间、高峰期、高峰期的抗体水平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不同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