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78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2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86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239篇 |
口腔科学 | 98篇 |
临床医学 | 750篇 |
内科学 | 776篇 |
皮肤病学 | 356篇 |
神经病学 | 237篇 |
特种医学 | 207篇 |
外科学 | 932篇 |
综合类 | 1566篇 |
预防医学 | 636篇 |
眼科学 | 39篇 |
药学 | 741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582篇 |
肿瘤学 | 2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257篇 |
2012年 | 330篇 |
2011年 | 373篇 |
2010年 | 387篇 |
2009年 | 393篇 |
2008年 | 413篇 |
2007年 | 387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307篇 |
2003年 | 296篇 |
2002年 | 299篇 |
2001年 | 292篇 |
2000年 | 265篇 |
1999年 | 228篇 |
1998年 | 208篇 |
1997年 | 168篇 |
1996年 | 172篇 |
1995年 | 151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3篇 |
1979年 | 5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建立与验证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识别躁动高风险患儿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收集全麻手术的1~6岁患儿651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59)和验证组(n=192),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建模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使用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苏醒期发生躁动160例(建模组113例,验证组47例),躁动发生率2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手术科室、身体约束、麻醉方式、镇痛治疗、留置尿管是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6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的校正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验证组为0.827。结论 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可为临床筛查术后躁动高危患儿提供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探查术(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治疗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2001年4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6例,其中LC+CBDE组48例,EST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消除率等指标。结果:LC+CBDE组与ES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石消除率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LC+CBDE组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EST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1.0cm时以行EST取石术为宜,2~5d后再行LC。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者亦EST取石为宜。胆总管直径>1.0cm,尤其是并存二级胆管结石者(无胆管狭窄)则宜行LC+CBDE。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支架与前臂游离皮瓣即刻修复上颌骨部分洞穿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收治的19例上颌部肿瘤患者,于切除肿瘤后即刻应用钛网支架修复骨质缺损,并以前臂游离皮瓣覆盖于钛网支架表面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结果 19例中16例患者术后功能与外形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发音清晰,进食时无口鼻腔返流现象;有3例术后钛网支架部分外露、感染,遂去除钛网支架,将挛缩的前臂游离皮瓣重新展开,并缝合于缺损部位,口鼻腔瘘得到关闭,患者的发音、进食功能无明显影响,仅面中部有轻度塌陷.结论 应用钛网支架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部缺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吞咽与语言功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同时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95.
96.
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胆囊管途径的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既可取尽结石,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的弊端.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我科118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患者中,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26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脂类水平变化.探讨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2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及5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和1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H)、游离胆固醇(F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po)AI和ApoB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FCH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病组比较明显升高,而TCH、LDL-C、ApoAI、ApoB明显降低;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FCH、TG水平降低,而HDL-C水平升高(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CH、TG、LDL-C水平和肿瘤组织TCH、HDL-C水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肠癌患者血清FCH、TG水平与直肠癌患者比较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脂水平出现异常变化,可能是肿瘤异常代谢的结果。探讨脂类水平的变化对揭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原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与胆囊癌预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61例进展期胆囊癌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按第6版UICC/AJCC的胆囊癌临床分期标准,ⅠB期8例,ⅡA期22例,ⅡB期11例,Ⅲ期14例,Ⅳ期6例.姑息性胆囊切除和/或胆道引流术26例;胆囊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14例,保留肝外胆管的根治性切除7例,联合肝外胆管切除的根治术13例;肝胆胰脏器联合切除1例.37例中有18例淋巴结阳性.52例术后得到随访.满6个月生存为41例(67.2%);满1年生存26例(42.6%);存活2年以上者10例(16.4%);3年以上存活7例(11.5%);1例存活5年以上(1.6%).术后2年内死亡的51例中,31例随访到死亡前症候:21例有进行性黄疸;14例有肝脏内多个转移;12例有顽固性腹水.非明确胆道病原因死亡者5例.结论 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78岁,因右髋部摔伤于2006年10月12 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Ⅱ型.2006年10月31日行DHS内固定术.术后正位X线片示骨折对线、对位良好,加压螺钉位于股骨颈中部偏下,螺钉顶端距股骨头软骨下骨板约18 mm(图1);侧位X线片示加压螺钉位于股骨颈中部偏后,螺钉长轴与股骨颈轴线夹角为20°(图2).术后l周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3个月扶拐下地活动,下地活动1周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髋关节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2007年3月8 日及8月20日两次因右髋关节疼痛来院复诊.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性因子在急性肠黏膜损害中的作用,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保护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TBI后1,3,5,7 d组和谷氨酰胺干预组,每组6只.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肠组织中NF-κB的活性,ELISA法测定肠组织中TNF-α、IL-1β的浓度.结果 大鼠TBI后回肠组织中NF-κB活性明显升高,伤后3 d达到峰值,伤后第7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肠组织IL-1β、TNF-α峰值均出现在伤后1 d,伤后3 d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经胃肠内注入Gln后,NF-κB的活性及TNF-α、IL-1β的浓度与脑损伤后正常进食组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 TBI可引起小肠NF-κB即刻且持久的活性增加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增高,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在急性肠黏膜损害中起重要作用.胃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抑制伤后肠组织NF-κB的活性,降低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谷氨酰胺可能通过抑制创伤后肠组织的炎症反应来达到保护应激状态下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