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耳穴压豆按摩配合情志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院脑卒中患者86例,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n=43)和B组(n=43),B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A组采取耳穴压豆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负性心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底及后极部在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分析各种检查在高度近视不同进展阶段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32例(60眼)高度近视患者,根据屈光度大小分为A、B两组,A组屈光度为-6.00~-10.00D,B组屈光度为-10.25~-26.00D,测量眼轴长度后,分别行眼底彩照、OCT、眼部B超及3D-MRI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在各项检查中的表现。结果 A组眼轴长度为(26.52±1.70)mm,眼底彩照73.08%表现为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此时OCT、B超、3D-MRI未显示特殊改变;B组眼轴长度为(28.80±2.24)mm,眼底彩照88.24%出现较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更严重的表现,OCT表现出各种特征性改变,B超可以显示后巩膜葡萄肿分级,3D-MRI表现出眼球的各种形态改变。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数≤-10.00D时眼底及后极部改变相对较轻,屈光度>-10.00D时眼底及后极部改变相对较重;眼底彩照可早期显示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随病变进展,与OCT、B超、3D-MRI的综合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行抗VEGF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行玻璃体内注射VEGF者158例(158只眼)RVO-ME的临床资料。根据阻塞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102例,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5...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五味子-黄芪不同比例配伍对混合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五味子、黄芪9个不同配伍比例(3:1、2.5:1、2:1、1.5:1、1:1、1:1.5、1:2、1:2.5、1:3),分别提取制得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计算得率和多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测定不同配伍比例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的抗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齐拉西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观察眼弓蛔虫病(O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OT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描激光检眼镜(SLO)检查。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别为25、26、26只眼。40例患者中, 男性23例(57.5%, 23/40), 女性17例(42.5%, 17/40);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8岁者30例(75.0%, 30/40), 年龄(9.60±0.60)岁;≥18岁者10例(25.0%, 10/40), 年龄(34.60±4.52)岁。长住农村地区33例(82.5%, 33/40);有犬、猫接触史27例(67.5%, 27/40)。40只眼中, 周边肉芽肿型(周边型)、后极部肉芽肿型(后极型)、类似眼内炎的玻璃体混浊型(混浊型)、混合型, 分别为18(45.0%, 18/40)、11(27.5%, 11/40)、6(15.0%, 6/40)、5(12.5%, 5/40)只眼。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借鉴美国核化生应急医学救援建设先进做法,为我国核化生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 通过情报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梳理分析美国核化生应急医学救援力量体系构成和建设特点。结果美国建立了军地一体的核化生应急医学救援力量体系,具备分级建设、分区部署、分工明确、模块建设、军地共建等5个特点。结论 建议通过对接建设标准、强化联合演训、统筹力量布局、协调专业整合等措施,推进我国核化生应急医学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9.
背景 先天性无虹膜是临床上罕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眼病.研究显示,配对盒转录因子6基因(PAX6)与先天性无虹膜症密切相关,但不同患者中PAX6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 目的 对中国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PAX6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方法 于2014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一汉族先天性无虹膜家系,采集该家系9名成员及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标准酚-氯仿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对比及突变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和比较该家系中患病者与该家系表型正常者和健康对照者淋巴细胞中PAX6 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 该家系共3代9名成员,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共5例患病者,成年患病者均表现为虹膜缺失和白内障,儿童患病者表现为无虹膜;其他4名家系成员表型正常.测序结果显示,家系患病者均存在11号染色体PAX6基因10号外显子的移码突变,第796位核糖核苷酸G缺失(c.796 del G),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而家系正常成员及100名对照者均无此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家系中患病者淋巴细胞中PAX6 mRNA表达水平比家系中正常成员约低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9,P=0.016). 结论 PAX6基因c.796 del G为此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扩增了PAX6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