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福元  杨铁毅  姜锐 《医学综述》2014,(13):2381-2383
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的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随着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等内固定器械的改进以及肩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术治疗该类骨折疗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最佳术式、手术入路以及植骨形式等尚存争议。治疗时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骨质条件、全身状况及功能期望的不同,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运用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48例)及钢板内固定术(36例)治疗后踝骨折患者84例(文哲后踝骨折分型Ⅲ型60例,Ⅳ型24例)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关节功能(术后1年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6.2个月(12~23个月)随访。空心钉内固定组术后1年AOFAS评分63~98分,平均85.4分;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9.1周(8~11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0.8周(9~12周),11例发生并发症。钢板内固定组术后1年AOFA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8.8周(8~10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0.1周(9~12周),6例发生并发症。两组间AOF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后踝骨折(Ⅲ、Ⅳ型)的治疗,钢板固定可以提供比空心钉更好的治疗结果,使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3.
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模式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义荣  梁旭  杨铁毅  刘粤 《中国骨伤》2014,27(7):570-574
目的:对比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与传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前瞻性方法入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经筛选最终综合治疗组148例,男62例,女86例;年龄60~88岁,平均(78.76±7.3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股骨颈骨折103例;Singh指数≥Ⅳ级74例,Singh指数<Ⅳ级74例;术前Harris评分39.90±2.28.传统治疗组146例,男60例,女86例;年龄66~96岁,平均 (80.00±7.06)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颈骨折96例;Singh指数≥Ⅳ级75例,Singh指数<Ⅳ级71例;术前Harris评分40.10±2.8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周Singh指数≥Ⅳ级的发生率及DPD/Cr值、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及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综合治疗组140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0±1.85)个月;传统治疗组132例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75±0.79)个月。综合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2周DPD/Cr值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t=1.326,3.870,7.657,2.290,P<0.05);而术后12周Singh指数≥Ⅳ级的发生率高于传统治疗组,术后12个月再骨折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χ2=30.869,4.346,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的抗骨质疏松效果理想,与康复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模式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参考。  相似文献   
24.
文题释义: RNA-seq技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检测mRNA、miRNA、circRNA及lncRNA等所有转录本的表达水平,从而探究特定组织或细胞中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寻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 骨免疫学:2000年首次提出,认为骨骼是一种免疫器官,在骨髓中形成的多种免疫细胞可与骨骼系统的细胞相互作用,通过经典的RANKL/RANL/OPG系统等信号通路共同调控骨代谢过程。最近提出的“免疫疏松”,进一步揭示骨免疫学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调节作用。   摘要 背景:目前认为骨骼是一种免疫器官,在骨髓中形成的多种免疫细胞可与骨骼系统的细胞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骨代谢。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寻找其治疗的分子靶标和信号通路,有助于其预防和治疗。 目的:利用RNA-Seq技术,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与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方法:选取因发生骨折住院治疗的绝经后0-20年的女性40人,首先采用Lunar Prodigy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扫描后,分为骨量正常组(T>-1)和骨质疏松组(T<-2.5)。全转录组测序(RNA-seq)分别抽取2组各5人的外周血样本,分离白细胞后提取总RNA,筛选2组的表达差异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筛选免疫相关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收集2组各20人的外周血样本采用Real-time PCR验证KEGG PATHWAY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20170301)。 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相比,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为187个(其中表达上调131个,表达下调56个),其中与免疫相关的表达差异基因为29个(其中表达上调25个,表达下调4个);②KIR3DL1、KIR3DL2、KIR2DL4、KLRD1及HSPA6在2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说明,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上述5个基因在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KIR3DL1、KIR3DL2、KIR2DL4、KLRD1及HSPA6参与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ORCID: 0000-0003-4879-0905(陈天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年龄6096岁,通过随机数法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对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FR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比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术前评估,最终综合治疗组148例,传统治疗组146例。两组患者一般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年随访中,综合治疗组的再骨折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模式较传统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无脊髓损伤的上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无脊髓损伤的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0~71岁,平均48.2岁。颅脑损伤9例行手术治疗,16例行非手术治疗;颈椎骨折10例行非手术治疗,13例单独行颈椎手术,2例一期颅颈联合手术。出院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术后门诊随访X线片或CT片评价颈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出院时GOS V级20例,IV级4例,I级1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24.5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或CT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常规颈椎CT扫描有助于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上颈椎不稳定骨折在病情允许下尽早手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髁冠状位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3例股骨髁冠状位骨折行空心螺钉结合防滑钢板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随访6~13个月,13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螺钉松动和骨折块缺血坏死病例.结论 空心螺钉结合防滑钢板治疗股骨髁冠状位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8.
取髂骨植骨,对19例股骨髁部开放粉碎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翼形钢板内固定和对流冲洗治疗,术后早期CPM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9例,经8个月~3年的随访,无畸形、感染、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分均达到优良。说明AO翼形髁部钢板对C2、C3型髁部骨折有良好的复位固定作用;骨关节腔对流冲洗是防止感染和关节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回顾分析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经Wiltse入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Wiltse入路Dynesys治疗的2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3.8岁(25-46岁)。记录手术前和手术后随访期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疼痛情况、功能状态。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估,包括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以及椎间盘退变评分Pfirrmann分级变化情况。结果 20例(100%)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或再次手术的情况。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其中VAS由术前的(7.1±1.2)减少到术后末次随访的(1.6±0.6)、ODI评分由术前的(67.64±9.30)减少到术后末次随访的(17.65±3.07),(P0.05)。患者术前椎间高度,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之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仍能维持术前的椎间高度;与术前稳定节段的平均ROM相比,术后6个月以及最后随访各稳定节段ROM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保留固定节段的部分ROM。术后的随访中14例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Pfirrmann分级评分进行椎间盘退变的评估,其中6例(42.8%)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信号强度增加,8例(57.1%)椎间盘信号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并未出现退变加重的现象。结论 Dynesys经Wiltse入路治疗盘源性腰痛,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间隙的高度、ROM,减少ASD的发生。对于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椎间盘给予保留,有利于恢复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特性,维持腰椎的正常功能,同时具有延缓退变发展甚至促进退变椎间盘再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接受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3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资料。采用VAS、JOA及NDI评分量表分别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阶段疼痛大小、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高低。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4.2±18.4)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椎间植骨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3月VAS、JOA及NDI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前及术后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较术前、术后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中短期疗效良好,同时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及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