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5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对本院5例PTCA治疗后由超声心动图发现,最终经心包积液性质和(或)手术证实的冠状动脉穿孔并发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在PTCA治疗后20分钟~2小时突发胸闷、出汗、血压降低,而心率、呼吸、心电图明显变化,经快速补液和多巴胺治疗血压难以纠正;床旁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内10~25mm心包积液;并指导紧急实施心包穿刺和持续引流术,4例经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成功;仍有活动性出血,而急诊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行冠状动脉缝合治疗。5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PTCA术后疑有急性心包填塞,应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一经确诊,应紧急实施心包穿刺和持续引流术,连续观察引流效果,持续活动出血应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母亲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婴儿,应用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常规接种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状况及其特征。方法在河南省开封市筛选母亲HBsAg阴性的7~24月龄婴幼儿8 093例,按0、1、6个月程序接种5μg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对<10mIU/ml者的性别、城乡、不同月龄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 970例7~10月龄婴儿中,56例抗-HBs<10mIU/ml,无应答率为1.89%。其中1 911例城市婴儿中7例无应答(0.37%),1 059例农村婴儿中无应答者49例(4.63%),城乡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6.87,P<0.01),不同性别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城乡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与疫苗管理及接种质量综合评估呈显著负直线相关。婴儿11~24月龄间抗-HBs下降速度快,至22~24月龄时,已有15.53%抗-HBs阴转,较7~10月龄时增加8.22倍。结论母亲HBsAg阴性的婴儿常规接种5μg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后,抗-HBs无应答率为1.89%。城市低于农村。全程免疫后婴儿抗-HBs的下降速度快,提示应加大新生儿期疫苗的剂量,重组乙疫苗(酵母)可由5μg/剂提高到10μg/剂。  相似文献   
53.
4.无再流的诊断方法4.2心电图ST段改变临床上依据心电图上抬的ST段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回落与否,也可较准确地反应心肌灌注的好坏。再灌注治疗后冠脉血流达到TIMI Ⅲ级,且经MCE证实心肌灌注良好的AMI患者中,其抬高的ST段迅速降低;而心肌无再流患者的ST段持续不降,甚至在原基础上继续抬高。S-T段回落幅度对心肌无再流诊断的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88%,准确性为81%。此外,再灌注治疗后残余ST段抬高有较强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54.
55.
成人及儿童心脏憩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与儿童心脏憩室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经心脏造影或手术证实为心脏憩室的 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成人患者 (成人组 )皆因并发冠心病在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5例儿童患者 (儿童组 )中 4例因并存其他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而施行外科矫治手术时被确诊 ,另 1例经左室造影证实。2成人组平均憩室瘤体径为 2 0~ 48(36 .3± 11.8) mm,憩室颈径为 10~ 17(14.0± 2 .9) mm;儿童组平均憩室瘤体径 2 5~ 80 (42 .0± 2 2 .0 ) m m,憩室颈径为 4~ 12 (8.6± 3.9) mm。 3成人组均为孤立性左室肌型憩室 ,无与憩室有关的并发症 ,未行手术治疗 ;儿童组中仅 1例为孤立性左室肌型憩室 ,其余 4例均根据其并存的心脏畸形类型分别接受了憩室缝合术和房、室间隔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或动脉导管结扎术等治疗。结论 :成人与儿童心脏憩室的临床特点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6.
2002年欧洲心力衰竭专题研讨会亮点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学组举办的 2 0 0 2心力衰竭进展 (heartfailureupdate 2 0 0 2 )专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8日至11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该会规模虽不大 ,但内容较丰富 ,从心脏损伤开始到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和防治等多个环节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有关亮点内容介绍如下 :1 诊断心力衰竭的新指标目前心力衰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 (X线胸片和超声多普勒心动图 )来诊断。近年来研究表明 ,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B 型利钠肽 (BNP)在诊断心力衰竭中有重要价值。罗氏公司 (Roche)举办的卫…  相似文献   
57.
先天性左室憩室(LVD)是极为罕见的心脏畸形,合并心肌梗死则迄今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诊断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8岁,10年前因突发性胸骨后压窄性疼痛、伴大汗,持续2小时,心电图(ECG)显示V2~V6ST段抬高,T波深倒,符合心肌梗死动态演变,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5月前始出现活动和夜间发生心前区疼痛,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发现:心尖部室壁变薄、膨出,拟诊为“室壁瘤形成”。1999年3月4日以陈旧性心肌梗死、混合型心绞图1 左室造影:右前斜30°收缩期像(箭头示LVD颈部,图2同此) 图2 左室造影:左前斜60°收缩期像 图3 冠状…  相似文献   
58.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31例绝经期前女性患者,以同年龄组排除冠心病的绝经期前36例女性作为阴性对照,同时收集≥65岁冠心病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期前女性中,确诊冠心病者患高血压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排除冠心病者(58.1%、13.9%,P〈0.001),而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与老年冠心病女性相比,其患高血压病比例低(58.1%、76.7%,P=0.038),患糖尿病比例低(12.9%、36.2%,P=0.013);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较老年冠心病女性组高(41.94%、21.55%,P=0.021),且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为最多见(前降支受累率93.55%);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冠脉三支病变比例较老年冠心病女性组低(22.58%、50.86%,P=0.006)。结论在绝经期前女性中,高血压是参与冠心病发病的关键性因素;与年龄有关的雌激素变化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尼可地尔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尼可地尔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结扎冠状动脉(冠脉)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1与AMI前相比,对照组AMI后3h左室收缩压(LVSP)、心排血量(CO)和左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后1h仅LVSP显著恢复(P<0.05),±dp/dtmax继续显著下降(P均<0.05)。尼可地尔组AMI后3h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同;但再灌注后1hLVSP、LVEDP、±dp/dtmax和CO均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比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2对照组MCE和病理染色所测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高度一致(P>0.05),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ANR%)分别为(78.50±4.35)%和(82.30±1.90)%,心肌坏死范围(NA%)为(98.50±1.35)%。尼可地尔组LA%虽与对照组相当(P均>0.05),但两方法所测ANR%和NA%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3对照组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冠脉血流量(CBV)仅占AMI前的50.6%和45.8%(P均<0.01);尼可地尔组CBV分别提高到69.4%和67.9%,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尼可地尔能有效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改善其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60.
目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和非诱导培养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结果的对比。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分离犬骨髓间质干细胞。②于体外培养,应用不同浓度(0,6,8,10,12,14,20μmol/L)的5-氮胞苷定向诱导并连续传代培养4周,未诱导的细胞培养8周。③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结果:(D骨髓间质于细胞于5-氮胞苷诱导培养2周时,α-肌动蛋白、TroponinI染色阴性;4周时,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Troponin I阴性;电镜下可见肌丝结构,其中8mmol/L 5-氮胞苷诱导的间质干细胞肌丝结构排列较规则。②骨髓间质干细胞非诱导培养8周时,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Troponin I阴性,电镜下亦可见肌丝结构形成;而培养4周时全部为阴性。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培养4周及未诱导连续培养8周均可定向转化为具有肌丝结构的肌样细胞,而非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