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5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89例,在入院12 h内行漂浮导管监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NT-proBNP.比较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不同血浆NT-proBNP水平时的变化,比较血浆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在不同肺动脉楔压水平时的变化,同时探讨血浆NT-proBNP与肺动脉楔压的相关性.结果:89例患者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不同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600者与≤600者比较,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89例患者不同血浆NT-proBNP水平问肺动脉楔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肺动脉楔压:与血浆NT-proBNP水平≤600者比较,其它血浆NT-proBNP水平者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仅3600≥NT-proBNP>2601者较≤600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仅血浆NT-proBNP>3601者较≤600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患者不同肺动脉楔压等级间血浆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肺动脉楔压<18者比较,其它等级肺动脉楔压者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与肺动脉楔压<18者比较仅38>肺动脉楔压≥28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与肺动脉楔压<18者比较,肺动脉楔压≥18者、38>肺动脉楔压≥28者、肺动脉楔压≥38者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校正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肺动脉楔压与NT-proBNP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表明NT-proBNP与肺动脉楔压独立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比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对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11至2006-12我院75岁以上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69例,年龄在75~87岁;其中,药物洗脱支架组140例,金属裸支架组129例.30天、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对比2组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药物洗脱支架组支架直径显著小于金属裸支架组(P<0.05),支架长度显著大于金属裸支架组(P<0.05).30天MACE药物洗脱支架组与金属裸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月随访,两组只有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组显著低于金属裸支架组(P<0.001),在总随访率、造影复查率、造影复查时间、MACE和全因死亡率等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药物洗脱支架组晚期血栓发生率为1.4%,金属裸支架组未见晚期血栓发生.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对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具有同样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MACE有减少的趋势,但药物洗脱支架有发生晚期血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03例DCM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例对照组相比较.DCM组内再按下列不同的观察指标对NT-proBNP进行分析比较:按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Ⅱ级,Ⅲ级,Ⅳ级间比较;按体重指数进行超重者和不超重者间比较;按血清肌酐浓度进行肾功能异常者和肾功能正常者间比较;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进行心房颤动者和无心房颤动者间比较.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DCM患者中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1).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各级NYHA心功能的DCM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亦逐级显著升高(P均<0.01);在肾功能异常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1);超重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不超重者(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左心房内径依次入选为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0.01),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最强(P<0.01).结论: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除取决于患者心功能外,还受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左心衰竭患者的N末端A型利钠肽原(NT-proA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N末端C型利钠肽原(NT-proCNP)分别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测定的方法测定112例左心衰竭患者(心衰组)和44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值,并分别与临床NYHA分级、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衰组的NT-proANP、NT-proBNP、NT-proC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心衰患者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均两两相关.NT-proANP与NT-proBNP的相关性最强(r=0.790,P=0.000),而NT-proCNP分别与NT-proBNP(r=0.278,P=0.003)和NT-proANP(r=0.236,P=0.012)相关性较弱.单因素分析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的结果显示:NT-proANP、NT-proBNP均分别与LAD、LVEDD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LVEF呈负相关(均为P<0.05).但NT-proCNP未见与LAD、INEDD、INEF有明显相关性.在心衰组,分别引入包括年龄、性别、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所测LAD、LVEDD、LVEF共6个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YHA、LVEF、LAD、年龄与NT-proANP独立相关,NYHA、LVEF、年龄与NT-proBNP独立相关,而NT-proCNP未见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论 心衰患者血浆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的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三者两两相关.不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元回归分析,NT-proCNP未见与心功能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LAD、LVEF、LVEDD的相关性,NT-proCNP不能很好地反映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测定其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以探讨LP-PLA2与各型冠心病的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收住本院的患者分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44例为对照组.入选冠心病患者的确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的相关指南.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同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四组患者LP-PLA2浓度.所得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三组中的男性,高血压和吸烟史的比例较对照组高,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急性心肌梗死组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1MP-1)以及新喋呤均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在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中LP-PLA2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内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LP-PLA2的水平有逐步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支数相同时,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病变支数相同的患者合并结果显示:随着病变支数增加,LP-PLA2水平逐步升高,多支病变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增加,LP-PLA2水平及Gensini积分呈现逐步升高趋势,3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LP-PLA2的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R=0.02,P=0.82)、新喋呤(R=-0.11,P=0.14)、MMP-9(R=-0.15、P=0.40)以及TIMP-1(R=0.12,P=0.11)皆无相关性.结论:LP-PLA2的水平与冠脉的病变支数有着密切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脉的狭窄程度.LP-PLA2与冠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稳定与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实验评估.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 I)再灌注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通心络治疗组,每组6只。建立AM I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区域心肌组织内细胞黏附分子和内皮细胞间连接蛋白的含量和变化。结果与正常区比较,模型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再灌注区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无再流区V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P-selectin和ICAM-1蛋白降低;大剂量组再灌注区P-selectin、ICAM-1蛋白和mRNA含量降低,无再流区P-selectin蛋白和mRNA及ICAM-1蛋白含量降低。大剂量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VE-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中药通心络通过抑制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保护AM I再灌注过程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延长双联抗血小板(DAPT)疗程与标准疗程相比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且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65岁、行DES置入且术后1年内未发生不良事件。根...  相似文献   
48.
冠心病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浓度与体重指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肥胖是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近来有研究发现肥胖状态会影响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本研究旨在探究N-末端脑钠肽(NT-proBNP)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明确在冠心病人群中肥胖状态对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4月~2006年1月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310例。记录一般临床情况,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ELISA法测定血浆和Nt-proBNP浓度。以BMI值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kg/m2)和非肥胖组(BMI&lt;28kg/m2)。比较两组间Nt-proBNP浓度差异,描记LogNT-proBNP与BMI相关曲线。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亚组内肥胖对Nt-proBNP浓度的影响。结果肥胖组(210例)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非肥胖组(100例),分别为:627.42±418fmol/ml和1951.71±614fmol/ml(P=0.021)。且在不同年龄组、男性患者、合并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中肥胖者血浆NT-proB-NP浓度均低于非肥胖者(P〈0.05)。BMI与LogNT-proBN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27,P〈0.001),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均随心功能下降而升高,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肥胖患者中血浆NT—proBNP浓度随BMI增加而降低。在应用NT—proBNP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价时应同时考虑肥胖因素对其产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绝经前女性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比2004-04至2007-12所有第一次因胸部不适而行冠脉造影的绝经前565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绝经前冠心病组280例,平均年龄(44.12±4.48)岁,绝经前正常组285例,平均年龄(44.24±3.48)岁,绝经后经冠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的患者为绝经后冠心病组721例,平均年龄(58.09±1.44)岁,分析其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结果:绝经前冠心病组与绝经后冠心病组相比,高血压(55%比66%)、2型糖尿病(15.0%比31.5%)和高脂血症(23.9%比37.4%)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均<0.05.绝经前冠心病组比绝经后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43.2%比2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则显著降低(20.4%比33.8%,P<0.001);左主干(2.9%比1.1%,P=0.048)和前降支近端(50.4%比38.6%,P<0.001)重度狭窄(狭窄≥90%)的发生率却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女性具有典型胸痛症状,冠脉造影常显示严重的冠脉狭窄病变,而且这些病变常位于左主干和前降支近端.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颈一股脉搏波速度(cfPWV)与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共入选接受首次冠状动脉(冠脉谴影检查的患者319例。对所有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SYNTAX评分,评价其冠脉病变程度。118例冠脉造影显示未见≥50%狭窄作为对照组,其余201例患者依据SYNTAX评分分为低SYNTAX组(1~17.5分,n=96)和高SYNTAX组(18~72分,n=105)。测量入选患者的cfPWV。采用等级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YNTAX评分与cfPWV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cfPWV预测SYNTAX评分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肥胖、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平均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踝臂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后,SYNTAX评分与cfPWV显著相关(OR=1.24,P=0.006)。进一步分析显示,cfPWV与SYNTAX评分的关系在男性、非肥胖、吸烟、糖尿病以及非高血压患者中更为密切。cfPWV预测SYNTAX评分≥33分具有较高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0.703)。结论:作为评估主动脉僵硬度的"金标准",cfPWV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