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3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46篇 |
预防医学 | 33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1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8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前带现象二期梅毒疹误诊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 ,2 8岁。因躯干、四肢、阴囊出现皮疹 1月就诊。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四肢、阴囊皮疹 ,无明显自觉症状 ,否认有下疳病史。在外院就诊查RPR(-) ,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 ,即来我院就诊。体检 :躯干、四肢散在分布铜红色黄豆至蚕豆大小、稍有浸润、境界清楚斑丘疹 ,部分皮疹上可见连圈状鳞屑 ,掌跖有类似皮疹。阴囊密集分布蚕豆大小圆形环状丘疹 ,周围隆起 ,中央凹陷见脓痂样鳞屑 ,头皮可见数个蚕豆大小银屑病样鳞屑性红斑。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 ,活动 ,无压痛。在我院查USR时 ,未稀释血… 相似文献
153.
154.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疏血通注射液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比使用疏血通后,发生过敏反应患者与未发生过敏反应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病情、过敏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基于现有数据,表明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可能是入院病情、单次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结论:提示临床上使用疏血通时,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谨慎用药,并注意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的选择。该研究的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5.
156.
维生素C(Vc)阻抑钒的胚胎毒性经小鼠实验已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钒对胎仔有毒作用,是否直接作用于胎仔,尚不十分清楚,为此,采用大鼠进行了Vc对钒的胚胎毒性研究,并对钒能否透过胎盘屏障对胎仔产生直接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在PC机上实现高精度的PET与MRI三维脑图像配准。方法 采用最大互信息法对6例患者PET和MRI三维脑图像进行刚体配准。使用归一化互信息作为相似性量度。在互信息计算过程中,使用Powell多参数优化法和Brent一维搜索算法。为加快配准速度,使用了多分辨金字塔方法。采用基于坐标的阈值选取方法对PET图像进行分割预处理,消除星状背景伪影。结果 配准误差平均值为2.6mm,误差中位数平均为2.7mm。结论 配准视觉效果良好,评估证明该算法可达亚体元级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158.
159.
采用自制的Zeta电势装置表征了PVDF超滤膜,考察了1 mmol/L KCl溶液中不同pH流动电势与压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浓度KCl溶液中Zeta电势与pH的关系,测定了不同KCl浓度时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膜的流动电势与压力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流动电势随溶液浓度增加而降低;在氯离子浓度不变的情况下,膜的等电点随K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即从pH 6.9(1 mmol/L KCl)升高到pH 7.1(5 mmol/L KCl)。这是由于离子极限电导率的不同而引起的。膜通量在等电点处最大并随KCl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同时膜对盐的截留率在等电点处最小,在其两侧逐渐增大,截留率随氯化钾浓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0.
经脐腹腔镜辅助诊疗小儿小肠型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断治疗小儿小肠型肠套叠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用腹腔镜诊断治疗15例怀疑小肠型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其中证实有11例为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小肠型肠套叠(7例美克尔憩室、3例Peutz-Jegher综合征、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为原发性小肠型肠套叠,另外1例术中证实不是肠套叠,而是蛔虫性肠梗阻;手术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肠套叠手法整复或病变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其中蛔虫性肠梗阻中转开腹。结果 14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型肠套叠手术时间35~82min,平均(42.58±16.69)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良好,7天治愈出院,随访1~6月,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探查是诊断治疗怀疑小儿小肠型肠套叠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