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97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的患者年死亡率在20%~50%。已有许多报道显示间歇米力农输注(IMI)治疗终末期CHF患者短期内有效。该文研究了终末期CHF住院患者经IMI治疗后长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82.
冠心病(CHD)患者常有血粘度的增高以及血小板粘附力与聚集作用的增加,Zador 及Buell 等分别报道 A 型行为(Type A Behavior)及情绪应激可促使血粘度增高与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加重冠脉病变的进展,促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1977年在国际心肺与血液病学会上确认 A 型行为是 CHD 的一个独立的易患因素.本文初步探讨血粘度以及血小板聚集性在行为(性格)类型促发 CHD 中的相关作用.材料与方法自1983年11月~1984年6月,我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4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和长期规律随访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长期随访23例不能耐受ACEI的CHF患者接受ARB治疗和31例应用ACEI治疗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ARB组生存患者治疗5年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ARB组与ACEI组5年死亡率无明显差别(52.17%:48.39%,P〉0.05);(2)ARB组中高龄、肌酐清除率(Ccr)降低的患者死亡率高(P〈0.01);(3)ARB组中NYHA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40%的患者大多死于心力衰竭恶化(75%),而猝死和明确死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占死亡总数的25%;尽管规范地进行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5年死亡率仍高达52.17%。长期接受ARB治疗的生存患者,其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32.5±1.6)%:(44.5±3.2)%,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减[(66.3±2.0)%:(60.2±2.9)%,P〈0.05],NYHA分级显著改善(P〈0.05)。结论:部分不能耐受ACEI的CHF患者可能从ARB长期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康森降压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方法 :将耳夹经电极片对准耳背降压沟 ,分别夹于双耳的穴位 ,频率为每间隔(4±1)s的断续波 ,和大鼠分组实验观察。结果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86.2 %。结论 :临床与实验证明康森降压仪确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85.
生物反馈治疗是指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如肌电、脑电、皮温、心率、血压等)予以描记,并转换成可以觉察到的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60年代,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与自我催眠的手段,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内脏功能的治疗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6.
生物反馈技术及其在心血管心身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把所采集到的内脏器官活动的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信号或听觉信号,并加以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内脏器官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性控制,对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加以纠正,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973年Birk把生物反馈治疗看作是行为医学的同义词。70年代初,Benson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在英国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技术…  相似文献   
87.
心血管疾病与合并焦虑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加拿大的 Fleet等综合了 6个研究报告的结果后提出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合并焦虑与惊恐发作 ,必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将明显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和心源性猝死 ;治疗则需抗焦虑与心血管病同治 ,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1 发生率( 1)据以色列的 Fraenkel等报道 ,将由于胸痛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 152例分成 3组 ,第 1组 :冠心病 ,冠脉造影阳性患者 66例 ;第 2组 :冠心病 ,冠脉造影阴性患者 2 0例 ;第 3组 :非冠心病患者 66例。结果 :第 1组患者合并惊恐障碍 ( panic disorder,PD)12例 ;第 2组合并 P D患者 9例 ( 4 5% ) ,第 3组患者以胸痛…  相似文献   
88.
对心力衰竭的预后有影响的若干因素及其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多种因素可影响心力衰竭的预后,包括心理因素、胸痛、心律失常、肥胖、睡眠障碍以及夜间血压升高等因素,现对其发生机制及干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9.
A型行为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美国Friedman和Rosenman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他们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并提出“A型行为的人易患冠心病”这一假说。1960年开始,他们用了8.5年时间,对3154名年龄39~59岁的成年健康男子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90.
抑郁症曾被定位为纯精神疾病范畴,但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提出了补充修改的意见,Plante等[1]发现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心理负荷过重,不善于调节的人常呈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增加,促发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同时常伴有抑郁症的存在;strik等[2]对31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访3.4年后发现,抑郁和焦虑均可显著影响ACS的预后,增加ACS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焦虑是比抑郁促发心血管事件更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